土著财富集中于极少数(下篇)
信息来自:南洋商报 · 作者: · 日期:01-07-2010

2010-06-29     潘兴才
乡村或郊外从2004年的0.397上升至2009年的0.407,升幅达0.010,表示趋向“差距偏大”的状况,反映城乡贫富差距阔大。

经过40年的实施,新经济政策迄今并没有大幅度地缩短大马社会的贫富差距,其中土著族群的财富集中比率仍排名第一,居高不下。

通过“十五”的实施,政府的目标是要把大马的基尼系数从2009年的0.441减至2015年的0.420,达致0.021点的减幅。它主要是要削减哪一个族群基尼系数?还是所有族群的?

另一方面,“十五”还要协助土著实现30%有限公司股权的目标,因为在2008年土著只达致21.9%的股权目标,亦即在未来5年要致力于增加8.1%。

土著收入增长最高

目前已实现的21.9%的股权是由多少土著人口所拥有的?他们占土著总人口的多少百分比?未来的8.1%也将由多少土著人口所拥有,又占土著总人口的多少百分比?

据“十五”“2004年及2009年各族、各阶层家庭每月平均收入表”,在家庭平均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中,土著、华裔、印裔及“其他”顺序是6%、2.5%、3%及9.5%,而中等家庭收入的平均增长率顺序则为6.4%、3.4%、2.8%及6.5%。占人口大多数的土著的平均增长率都比华裔和印裔高出一倍以上,将很快赶上或超越华裔和印裔。

政府的“十五”目标是要把40%贫户的每月收入从目前的1440令吉提高至2015的2300令吉,或增加60%(约860令吉)而升级为中等收入家庭。可是,贫户的数目计达230万户左右。“十五”如何能在5年内给他们的每月收入增添约20亿令吉的总额,或每年240亿令吉?其中土著贫户占75%或约占土著总人口的50%,单单依靠这个扶贫目标的实现,大马基尼系数届时便可成功地削减0.021点?

华族贫富缩小原因

据一位大学社会学学者透露,0.021点也是华裔族群基尼系数自2004年至2009年之间的跌幅。究其原因,主要是华裔族群中的中、上阶层移居外国的人口增多所造成的。他们同时把财富带走,财随人走。另一个原因是华裔家庭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低下,只有2.5%或只及土著的42%。不能移民的中下阶层是与不能行使特权的土著贫户一样,几乎不可能成为巨富的。华裔社会阶层结构图正在改画中。

新经济政策的目标原本是调整土著和非土著间的经济不平等;“十五”则暴露出:施行40年后,它的目标却变成土著内部的严重经济不平等。“十五”将纠正或加剧这个新的不平等?

(下篇)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