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怕甚么?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植建成 · 日期:14-03-2013

我对“德国工艺"的体会,始于几年前所购买的一台家用电钻。

这部电钻,经历了我搬家后的高使用期,在使用过程中,我一直担心它是否承受得起高强度、长时间的操作,可是它无论是拿来钻墙、钻铁、钻木、震动或钻孔,表现都非常稳定,比我家客厅那部用半年就吱吱作响的本地生产的电风扇,好太多了。自小就听说德国货很耐用,果真没错。

德国工艺口碑好,最受人们认同的,大概是汽车吧。从五六十年代,大家都期望拥有一部甲虫车,到今天,开日韩车系的中产阶层,大多渴望能升级开一部德国车,无论是A牌、B牌、M牌或V牌,这几款德国车,几乎就代表了整个欧洲车。

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民族,和注重科学的精神,让他们出产的产品,在世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身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在欧元凄风苦雨之时,德国也独力支撑起整个欧元区。

但像这样的一个工业强国,却在两年前,做了一个让先进国吃惊的决定:全面废止境内的核电厂。为何?因为日本福岛核电厂被地震和海啸破坏之后的灾难,吓坏了德国人。

有人认为,德国人反应过敏,德国和日本虽然都是核电大国,但是日本全境处在地震活跃带,建核电厂的风险很高;德国则不同,它是地震风险偏低的国家,南部偶而有4或5级的小地震,德国北部地壳稳定,是核电厂的“安全地带",不必因噎废食。

再加上德国人生性严谨,没发生过甚么大桥倒塌、体育场崩溃、潜艇不下水、战机不能飞的意外,为甚么要害怕核能发电厂呢?科学家出身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定知道,任何的设备、器材都有潜藏著一种风险,称为“无法衡量的风险",这种风险,就在两年前的3月11日,击溃了日本,日本人失算了。

日本人从没被地震打败过,但核电厂的辐射却击败了他们,日本目前仍有31万人住在临时居所,不是因他们无家可归,而是“有家归不得",因为福岛的辐射量太大了。

日本人为了福岛核电厂付出的代价,至今难以量化。目前核电厂辐射量最高的燃料棒,还没取出,要完全清理核反应炉,恐要30年以上的时间,耗费1千亿美元,此外,整个福岛的除污和赔偿费用,估算高达4千亿美金,这笔费用约相等大马政府2012年财政开销的五倍。

福岛核电厂之前产生的电力效益,是否有超过5千亿美金呢?当然没有。但如今日本却为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德国人在2011年决定废核,当年就关了8座核电厂,其他7座也将会在未来9年内关闭。当年德国人的决定,曾引起争议,专家担心德国缺电或是电费太高,而拖垮经济。2011年,德国虽要从邻国进口电力,但在2012年,它完成了能源转型,又成了电力输出国。不是说危机就是转机吗?

严谨如德国,都如此畏惧核电,那是德国人对未知风险的谦卑。大马那两座还没决定兴建地点的核电厂,预料在下半年就会宣布地点,我们又准备好迎接风险了吗?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