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欧元与欧盟经济
信息来自: · 作者:裘元伦 · 日期:07-04-2008

2003-04-10

编辑:杜梅萍 

来源:http://www.bjqx.org.cn/qxweb/n1229c67.aspx 

2000年的欧盟经济本来颇具春色。但在表现更胜一筹的美国经济映照下,在欧元继续走跌的印象中,旧大陆的亮处似乎被遮掩了。不过,到了2000/2001年之交,形势渐渐变得稍稍对欧盟经济有利。

一、世纪之交的欧盟经济在稳定增长

2000年欧盟15国经济增长了3.5%,比上年高出一个百分点,虽仍不及美国的5%,但远高于日本的1.5%。这一年欧盟经济发展有五个特点:

1、经济增长是在整个世界经济形势普遍较好的背景下取得的。欧盟的主要外部市场——分别约占世界经济总量1/4的美国经济和东亚经济呈好,加上欧 元对美元汇率偏低,对欧元国出口有利,美国吸纳了欧元区区外出口的22%,亚洲则为25%,这就使欧盟2000年出口得以增长10%左右,而上年不到 6%。

2、2000年欧盟经济增长具有普遍性。在主要经济指标方面,增长率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则从9%降到了8%。在涉及的经济领域方 面,2000年的欧盟经济增长是由出口、投资和私人消费等共同牵引的:出口增长10%左右,投资增幅在5-6%之间,私人消费增长近3%,均高于上年。经 济加速增长几乎涵盖了所有国家,尤其是在上年拖了欧盟经济后腿的德国,增长率由上年的1.5%猛升至3%。

3、2000年欧盟经济增长基础比较稳定。欧元区内部币值稳定;实际利率相对较低;银行收益增加,且无不动产泡沫;经过多年努力,欧元区、欧盟逐 渐形成一套适合于经济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规范,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与阿姆斯特丹条约为避免出现预算偏差提供了法律保障,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总的看来比较务 实可靠。

4、2000年欧盟经济增长是在欧洲改革进一步取得进展的同时达到的。例如在北欧,工业结构正在从依赖原料型朝着“新经济”高科技时代变革,芬兰 和瑞典从中得益最大。制度改革的重点是调整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社会与公民、雇员与雇主的关系以及“股东文化”的兴起等,方向是“少些国家,多些市场 ”,目标是在欧洲建立一种既非美国模式又非欧洲旧大陆模式的新型资本主义。

5、2000年欧盟经济一直处于多重压力之下。主要是石油涨价与欧元下跌,其直接后果是:欧元区通货膨胀威胁加重,公众对欧元的信心受损。

二、欧元问世两年基本成功

说欧元运转两年基本上是成功的,是因为:

第一,它给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改革注入了一个重要的新因素。虽然美元仍是主导货币,但欧元决不是附庸,它将日益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根重要支柱。 历史证明,一种货币的国际意义是逐步形成的,那些一开始便期待欧元的启动能迅速对美元形成真正的竞争,实际上是夸大了这种意义。但是,欧元的路子是正确 的。

第二,欧元有利于欧洲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欧洲使用单一货币缩小了贸易与金融交易成本,消除了欧元区贸易交往中的汇率风险,有利于采取低利率政策和保持内部币值稳定。

第三,促进欧洲改革。欧洲与美国相比,近些年,经济与技术显得相对滞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盘根错节的欧洲经济社会制度改革进展迟缓。但在统一市场 和统一货币的推动下,欧洲的结构性和制度性改革在步步进展。欧元的问世使欧元国家和企业最终意识到,需要接受新的思维方式,并调适他们的经济战略和经商策 略,以便在全欧和全球竞争。

第四,欧洲货币统一为世界其他地区考虑货币联盟开创了先河。 

至于2000年欧元对美元汇率继续走跌,主要原因是:

第一,虽然欧元区经济表现不错,但美国经济更胜一筹。  

第二,种种心理因素不利于欧元。这里包括:1、11个成员国不同的经济政策,欧元区成员国与欧洲中央银行间的歧见,各路官员说法不一,给人造成一 种“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至少是协调的政策”的印象。2、欧洲“总有事”。例如1999年以桑特为首的欧盟委员会因丑闻而集体辞职;科索沃战争;巴尔干的不稳 定局势;欧盟把较多注意力用在自身机构改革、防务、外交、东扩等问题上。进入2000年,对奥地利制裁受挫;9月28日丹麦公民投票拒绝加入欧元区;欧盟 机构改革和各成员国社会经济改革不时受阻等,这又给人以一种“欧洲前景不明”的感觉。3、在美国经济强劲,美元趋向上升时,人们往往看不到它们背后的阴 影,反之,与欧元疲软相交映,人们总是盯着欧洲的毛病,其结果是货币流动的自我强化。欧洲巨额资本流向美国。4、欧元在2002年1月前总归是“帐面货币 ”,它是一种“人造的”新生货币,又是一种“没有政府的货币”,因此,欧元要取得人们的重视和信任,需要一段时间。即使在欧元区内也是如此。2000年年 中欧元区平均只有3%的个人使用欧元支票和信用卡购物,中小企业只有10%使用欧元帐户。

第三,外部因素。美国推行强势美元政策,加上自1999年3月至2000年12月初油价猛涨了2倍,进一步导致了对美元需求的增长,欧元区通货膨 胀率最高时升至2.9%,2000年的油价上涨意味着欧洲该年在石油上的总花费将达到大约1150亿美元,比预计的多出400亿美元,它带走了欧洲经济中的购买力。

然而,对欧元的上述疲软,不必看得过于严重,因为:

第一,存在随时再现国际协调或欧洲央行单独采取干预行动的可能性

第二,如果回顾一下历史,人们也可以冷静地对待诞生才两年的欧元。

按照目前的欧元汇率,1美元大约可兑换2.20德国马克,而1985年初1美元 可兑换3.47马克,1995年初美元与马克的比价则为1:1.37。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欧元(1999年1月1日前为埃居)曾有56美分到1.47美元 的升降范围。即使欧元再疲软半年、一年,甚至下挫至0.80美元左右,且在低点上波动几个月,同美元自1985年至1995年十年汇率下跌相比,也不会导 致出现更加严重的局面。我们相信,欧元不会走到那一步。欧元是不会垮台的。欧元将最终得到稳定。2000年年底前后,欧元对美元的比价将维持在 1:0.85-0.90的水平上。一旦在0.90一线稳住之后,欧元有望在今后一、两年内,对美元的比价逐渐回升到1.00-1.10,这也比较符合欧元 目前约被低估20%左右的基本经济现实。另外,美元似乎已经越过顶峰。自1995年年中以来,美元对其它约50种货币的贸易加权汇率提高了1/3。这种局 面不大可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三、欧元即将成为实际货币。

目前,欧元区各国都在积极进行平稳过渡的准备工作。原本决定的双币并行流通为6个月,后改为2个月,有的国家现缩短 为1个半月,以免发生双币并存的混乱。为了平稳过渡,在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提出了一个“宣传欧元四阶段方案”,2001年1月1日起欧元正式流通。所有 这些因素都将基本利好欧元。在2001年,欧元对美元汇率大体上将在0.90—1.00之间波动。自然,由于种种难以预见的因素,波幅也有可能越出这个范 围。

三、2001年欧盟经济将继续看好

2001年欧盟经济增长率虽然可能略低于上年,即由3.5%减至3%,但整个经济环境仍呈良性状态。

第一,美强欧弱态势正在发生相对有利于欧洲的变化,两家经济目前正在“接近”。美、欧的经济发展前景比较,虽然目前美国还稍占优势,但欧洲未必会 总是像有些人预料的那么不振。事实上,美国经济中险情不少。尽管欧洲经济活力还不够,但它正在逐渐具备赶上来的机会,而且欧洲经济一直显得比较平衡。据预 测,2001年美欧经济增长率将比较接近;2002年欧洲甚至可能超过美国(均在3%左右)。目前欧洲经济还处于周期上升阶段,这一点,与美国不同,欧陆 经济周期一般比美国“慢半拍”。

第二,欧盟及其成员国都在加紧努力进行结构性和体制性改革。结构性改革着重于发展“新经济”。2000年3月,欧盟里斯本首脑会议就人类由“工业 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达成了共识。不久,欧盟委员会据此提出了“建设欧洲网络指导框架”的设想,把信息和网络化作为欧盟最优先发展的产业,并制定了 一系列扶持措施。欧盟的具体目标是,让欧盟每一家企业、每一位研究人员、每一个大学生都拥有一套能够迅速进入互联网的电脑,为他们架起通往信息时代的桥 梁,从而把欧盟的发展引入快车道。制度性变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税制改革,例如德国从2000年起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上年的53%降到了51%,到 2005年将降至42%;企业所得税从45%降到了40%,到2005年将降至25%。德国政府2000年还作出了一项对德国经济体制和结构将产生重大影 响的决定:公司出让拥有的其他企业的股份时可以免征所得税,这样,保险公司、银行等可将拥有的大量工商企业的股份出售(反之亦然),所得资金可用来拓展新 的业务,或在国外进行兼并;股权结构净化后,外国企业也可放手大胆在德国投资,收购、兼并德国企业。

第三,即使股市波动不振,欧洲所受影响也会比美国小。例如,尽管2000年技术股价大跌,但信息技术公司的市场价值目前仍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5%,而德国仅为2%。因此,如果美国股市大幅波动殃及欧洲,对它的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也不会像美国那么大。

第四,欧元日益逼近正式流通(2002年2月17日午夜起,欧元区各国货币停止流通),有助于稳定与改善整个欧洲经济与欧元气氛。

    四、欧盟经济前途系于联合与改革

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展望欧盟经济前景,不宜局限于一堆枯燥的数字上。在刚刚走完的20世纪里,欧洲人取得了成功,也经历了失败,他们从上半叶的 失败中,觅得了下半叶的成功之路:联合与改革。但是,人们不应忘却,西欧是一个民族国家典型、民主国家集中的地区。“民族特性”是一个很难迈过的门槛,“ 民主国家”更是一种十分麻烦的制度。因此,欧洲联合是次次争,回回吵,只能一步一步朝前走。欧洲改革同样如此。□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