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图景
信息来自:www.scio.gov.cn   · 作者:韩天琪 · 日期:15-12-2015

2015-11-23  

“海上丝绸之路”,又称为“陶瓷之路”“茶叶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近几年,不断涌现的水下考古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曾经恢弘壮阔的历史图景。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姜波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在考古学上有其内涵。“首先它指的是古典时代,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大航海时代。第二它是通过季风、以风帆作为动力使船在海上航行,不是后来蒸汽、电力及其他方式推动的大轮船。”

季风是很守时的,所以也称“信风”,正因这个特点,所以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往往是固定的,从一地到另一地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季节航行。在我国东南沿海至东南亚地区,每年冬季时刮的是东北季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印度尼西亚方向,而夏季流行西南季风,从东南亚方向吹向中国。所以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海是以一年作为一个周期,往往是冬天出发,夏天返航。正因如此,在中国古代航海的记录中,对“风”的记录是很重要的。

海上丝绸之路大概兴起于汉代,唐代时达到成熟,官方贸易极盛于郑和航海时代,而民间贸易繁盛于1567年开始的“隆庆开海”,清代中期以后逐渐式微。

姜波强调,海上丝绸之路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不同区域和文明板块之间物质交换和文化交流的需要。中国的流出物中主要有瓷器、丝绸、茶叶、铁器和铜钱。“在我们水下考古发掘中,海底沉船上的瓷器往往是最多的,此外有两样东西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是铁器,二是铜钱。很多东南亚国家不产铁矿石,所以需要从中国进口铁器。而中国的铜钱甚至一度成为东南亚地区的通行货币。”

海上丝绸之路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

在姜波看来,海上丝绸之路通过贸易的方式为中国带来了新的粮食作物、饮食、味道、艺术、娱乐等,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了中国的宗教与信仰结构,使中国出现了新的族群。

“明朝开始,中国人口规模开始大量上升,这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玉米、土豆、番薯等经济作物不无关系。”姜波说道,“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时发现了当地吸烟的印第安人,仅仅过了100年,吸烟的习俗就风行世界。”

东南亚地区的名贵木材、马鲁古群岛的香料、印度与斯里兰卡的宝石、波斯湾的香料、宝石、玻璃、金银等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今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青花瓷的艺术元素“青花”、家喻户晓的娱乐方式“麻将”都与海上丝绸之路、海上航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物质贸易的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带来很多新的思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在中国传播与流行,改变了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传统结构。

“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异域文明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甚至改变了我们的血脉,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之时,福建、广东一带出现了很多混血儿,这也是人口融合的特征之一。”姜波说。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根据姜波多年的出访和研究经历,17、18世纪时,中国文化在欧洲广受欢迎。“当时在建筑和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个名为‘中国风’的热点词汇,即在上层社会中懂得中国文化及艺术是非常时尚的。所以在欧洲各国的王宫中都设有瓷器室,专门收藏及陈列来自中国的瓷器,作为贵族及皇室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德国柏林夏洛特王宫和葡萄牙里斯本桑托斯宫的瓷器室中都玲琅满目地挂满了中国的瓷器,这在当时是可以炫耀的一种身份象征。”姜波介绍。

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古新发现

据姜波介绍,考古学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研究沉船、古代的港口和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贸易品,以此来了解海上丝绸之路上不同族群、语言、文化、宗教等等融合的情况。“通过‘物’来看到‘人’的活动,这是考古学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所要做的事情。”

水下考古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最直观的材料,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水面上设立工作平台,通过潜水的方式在水下进行考古发掘。对比较大型的沉船,比如南海一号,是通过整体打捞的方式在水下装箱打捞,整体运进博物馆之后再进行考古发掘及研究。

与陆上考古相比,水下考古发掘出的文物精品多。近年来,水下考古的工作对象,已经从单纯的沉船遗址扩展到包括水下遗址、城市、桥梁、码头、水闸、水文石刻乃至近现代军舰等诸多历史文化遗迹。

在众多的工作成就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南海一号的全面发掘。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的南宋初期的古船,它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的过程中失事沉没,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上承载了大量的瓷器、金器和铜器,庞大的数量、精美的工艺和良好的保存状态令人叹为观止。2007年在完成了多次的海底勘查之后,“南海ⅰ号”连同它所负载的所有器物,被整体起吊出水,陈列在广东省阳江市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中。2013年,伴随着我国水下考古技术力量的发展成熟,南海一号的全面发掘工作启动。

姜波以一只龙泉窑荷叶盖罐为例介绍了水下考古文物的价值。这只发现于一艘我国古代沉船上的瓷器,造型典雅美观,根据目前准确的年代数据,这类器型最早出现在浙江,之后通过几条线路运输到我国的不同地区。在海外,日本境内和韩国的沉船里也发现了这样的荷叶盖罐。此外,英国的考古工作者在波斯湾发现了它的身影,土耳其博物馆也藏有一件,说明这种器物远涉到了波斯湾地区。2013年对肯尼亚考古材料整理后发现,在非洲东部也有相似的荷叶盖罐。“也就是说,荷叶盖罐作为中国外销瓷的代表,出现在了韩国、日本、琉球、越南、印度尼西亚、波斯湾、土耳其、肯尼亚等地。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中国产品早已经畅销海内外市场。”姜波表示,通过发掘水下文物的方式,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的人类活动和世界文明交流进程清晰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来源:中国科学报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