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第二届年会:收获丰硕成果 合作应对挑战
信息来自:中国新闻网 · 作者:吴旭 · 日期:20-06-2017

2017-06-18

  为期三天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第二届理事会年会18日在韩国济州闭幕。作为全球最“年轻”的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在过去一年半的成长历程中收获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复杂挑战。本届年会,亚投行重点关注“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探讨亚投行运营及战略发展,以及未来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

  “朋友圈”扩容

  在本届年会首日,亚投行即宣布一个重要消息:理事会已批准3个新意向成员加入,分别为阿根廷、马达加斯加和汤加。至此,亚投行成员总数扩至80个。

  亚投行在2016年1月开业运营之时共有57个创始成员国,今年3月首次宣布接纳13个新成员,5月又批准了7个意向成员的加入。按照相关程序,此次新加入的3个国家将在完成国内法定程序并将首笔资本金缴存银行后,成为亚投行的正式成员。

  “亚投行大门将永远开放。”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年会期间多次阐述了亚投行的开放态度。“成员的快速增加,展现出各大洲成员对亚投行的坚定信心,这是对我们坚持开放、透明、尽责原则的认定,也是对我们在过去一年半来履行承诺的肯定。”

  与会各方普遍认为,亚投行的吸引力在于其良好的发展前景。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年会开幕致辞中表示,今后20年间,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年均将达1.7万亿美元。鉴于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高及各国财政能力自2008年金融危机来持续下滑等情况,旨在为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扶持的亚投行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亚投行将在帮助亚洲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创造更美好未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亚投行作为一个新型多边金融机构,在汲取其他多边发展银行经验和教训的同时,也正不断探寻自身的发展模式。不仅更加看重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强互联互通,在设置“非常驻董事会”等内部机构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创新。

  中国财政部部长肖捷也此间指出,亚投行在各成员的鼎力支持下,高效完成了建章立制和组织架构搭建,已成为多边开发体系的重要一员。亚投行秉承精简高效的运作模式,在推动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动员私营资本、有效响应客户需求等方面具有后发优势。

  业务领域拓展

  支持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亚投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跨境互联互通、动员更多私人资本参与亚投行,代表着亚投行未来发展的3个跨部门重点领域。

  配合此次年会,亚投行批准了3个总额约3.24亿美元的新投融资项目。一个是向印度基础设施基金提供1.5亿美元的股权投资,另外两个是与世界银行等联合实施的融资项目。截至目前,亚投行开业以来实施的投融资项目共计16个,金额达24.9亿美元,分布于交通和能源两大领域。

  具体来看,亚投行方面希望通过这笔对印度的股权投资来扩展项目来源。对印度来说,这笔投资会帮助该国吸引来自全球的长期投资者。而格鲁吉亚巴统市绕城公路项目是亚投行对格鲁吉亚提供的首份贷款。格鲁吉亚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姆西什维利对此表示,格鲁吉亚是连接欧亚大陆的地理要塞,推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加强欧亚地区的互联互通至关重要。

  亚投行在年会期间还公布了一份有关支持“亚洲可持续能源战略”的声明。该声明指出,能源战略为亚投行投资能源项目设立了明晰框架,将促进亚洲数以百万计民众获取清洁、安全、可靠的电力。为落实这一战略,亚投行支持成员履行《巴黎协定》相关承诺,包括支持成员基于《巴黎协定》的“自主贡献”等能源投资计划。

  金立群对此解释称,亚投行是《巴黎协定》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将努力帮助成员实现《巴黎协定》相关减排目标,向低碳社会转型。

  坚持合作共赢

  亚投行的成立和运营对提升亚洲乃至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水平,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合作共赢”理念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金立群在开幕致辞中曾表示,应对如城镇化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缺口大、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等挑战,不是由任何一个国家或机构单独承担。亚投行将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和其他富有创造力的领域来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协助应对这些挑战。

  在闭幕介绍主要会议成果的记者会上,金立群再次强调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各国合作的必要性。“我们认为所有国家应该团结合作,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自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我们不会也无法独自改变全球轨迹,将与成员、伙伴一起,为建设可持续未来尽自身努力。”

  对于亚投行未来的发展,此次参会的中方代表团也表达了期待。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表示,希望亚投行展示其作为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为现有多边开发体系增添新活力。(完)
 
 

  【编辑:陈海峰】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