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一带一路”取得八大收获 产能合作基金超千亿
信息来自:大公网 · 作者: · 日期:31-12-2016

2016-05-23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阿拉木图接受中哈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起步顺利,开局良好,取得八大重要早期收获,包括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形、金融支撑机制开始发挥作用、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等。其中,“一带一路”沿线产能合作加快推进,截至目前,中方设立的各类多双边产能合作基金已超过1000亿美元(约7768亿港元)。

  据中新社报道:王毅表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早期收获概括起来有:

  一是国际共识日益增多。已有70多个国家和组织表达了支持和参与,超出了传统的“一带一路”范围,真正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合作框架。同时3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协议。

  二是金融支撑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今年初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正式启动。沿线国家积极探讨建立或扩充各类双多边合作基金,金融合作正在迅速展开,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三是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形。连接欧亚大陆陆、海、空、网的互联互通,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基础性工程。目前,匈塞铁路、雅万高铁陆续开工,中老、中泰等泛亚铁路网开始启动,一批高速公路建设正在推进。同时,海上互联互通蓄势待发,刚刚在香港召开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十分成功,反响热烈。

  中欧班列开行1500多列

  四是产能合作加快推进。中国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协议,开展机制化的产能合作,一大批重点项目在各国落地生根。截至目前,中方设立的各类多双边产能合作基金已超过1000亿美元。中哈是国际产能合作的先行者,目前已形成52个早期收获项目,总投资270亿美元,尤其是开创了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效应。

  五是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蒙俄三方已就建设经济走廊达成共识,正抓紧规划。中巴经济走廊已实质性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也在稳步向前推进。

  六是中欧班列品牌业已形成。中欧班列迄今已成功开行1500多列。仅去年一年中欧班列就开行815列,是2014年的2.7倍。内地开行城市已达10个,到达沿线国家7个,常态化运输机制开始形成。

  中企投资49国达150亿

  七是贸易投资大幅增长。“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区域贸易和投资增长迅猛,年均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一倍。2015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开展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共计150亿美元。

  八是人文交流更加密切。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一带一路”人文合作取得积极成果。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取得成功,海上丝路联合申遗业已启动。

  王毅强调指出,下一步,中方将继续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中国发展与沿线国家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更多造福各国人民。
 

  软实力合作大有作为

  据新华社报道: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近三年来,这一倡议的进展受到了多方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薛力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建设成果很多,但仍需继续努力。

  正如中国政府官员近来所表示的,“一带一路”建设起步顺利,开局良好,取得一系列重要早期收获。薛力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近三年来,中方采取了有重点、有项目、有期限等做法,具体成果已经很多,如在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老挝、柬埔寨等国都有项目在做。“客观上已经有成果,这是没有问题的。”薛力说,“但需要考虑的是,这是一个长期的倡议。”

  薛力强调,因为是一个长期倡议,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两点,第一要有长远目光和耐心,第二要以沿线国家为主,互相配合。在确定具体合作项目时,应当多徵询对方国家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项目符合需求,体现对方更多意愿。

  薛力还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各区域合作的重点、方向以及项目的多少都应当结合具体情况来看,体现合作共赢的精神。此外,他认为合作过程中也应当基本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确保双方互利互惠。

  除了“硬工程”项目的合作,薛力认为,在文化交流领域等“软实力”方面还可以大有作为,包括在法律制度、会计制度以及有比较优势的领域都可以进行更多交流,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应当增加力度和投入,这样可以增进互相的了解和沟通,利于双方往来。
 
 

  责任编辑:李孟展 DN029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