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80:如何提高生产力(下)打造强大现代服务业
信息来自:南洋商报 · 作者:梁志华硕士 · 日期:01-07-2013

 一个强大现代服务领域,尤其是商业服务(设计研发、市场销售、外包服务等)和金融服务,可协助亚洲中等收入国制造业和整体经济,攀上更高价值链,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虽然出口导向型工业化的进程,成功将亚洲塑造成一个世界工厂,但是,亚洲的服务业普遍上相形见拙,尤其是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服务业水平,不仅无法跟上国际水准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还拖累本地制造业的效率。

无可否认,亚洲服务业的确有一些广为人知的成功典范。譬如印度的资讯通讯工艺与商业程序外包服务(ICT-BPO)蓬勃发展,让印度崛起成为这一服务业的全球首要出口国。菲律宾也是这一方面的佼佼者。

但是,这些国家的卓越成就,只占了服务业的一小部分。

整体而言,亚洲区的服务业发展,依然相对落后。

仅占总体经济12%

由披得森国际经济机构与亚洲发展银行的著名经济学家,联合撰写一篇有关亚洲服务业的文章中就指出,亚洲区的服务业至今主要还是环绕在传统服务业,如批发与零售、酒店和餐馆、房地产、交通运输、个人服务和公共行政服务。

相比之下,那些对制造业的生产力产生关键性作用的现代服务业,如资讯与通讯、金融和专业商业服务,仅占总体经济非常小的比例。

比方说,在中国、印度、印尼、泰国和台湾,现代服务业占这些国家的国民总收入区区8%至12%比重。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法国等,现代服务业占了国民总收入高达17%至25%比重。

若比较传统服务业,这些现代服务业趋向于具备更高的生产力,也支付劳动力更高的薪酬。然而,亚洲服务业的生产力,却远远落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后头。

除了一些较先进的亚洲经济体如新加坡和香港之外,绝大部分亚洲经济体的服务业劳动生产力,还不到OECD国家的十分之一。

据统计,以亚洲发展中国家在2000年至2009年之间平均4%的服务业生产力增长来计算,大部分亚洲经济体需要花15年至30年的时间,才能达到OECD国家的五分之一水平。

亚洲需推动服务业改革

正如前文所言,服务业的生产力增长缓慢,将会影响到整体经济和制造业的生产力增长表现。

相反地,服务业的生产力提升,则有助于为制造业和整体经济的生产力带来正面的乘数效益。

比方说,有效率的能源、资讯通讯科技、交通运输和分销网络,有利于加强制造业的生产力。

一个强大的现代服务领域,尤其是商业服务(设计研发、市场销售、外包服务等)和金融服务,可以协助亚洲中等收入国家的制造业和整体经济,攀上更高价值链,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亚洲发展中国家想要追上OECD国家的步伐,收窄两者之间服务业的生产力鸿沟,并且为国内制造业和整体经济的生产力带来正面乘数效应,就必须采取以下的几个步骤:

政策改革

政府必须推动一系列的结构性和政策改革措施,对服务业实施去监管化和自由化,催生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的主要引擎。

上述政策改革措施包括深化与扩大资本市场、取消对本土服务业的保护政策,鼓励竞争和创新、改革劳动力市场、减少或消除累赘的监管条规,以及提升公共服务领域的水平。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其它国家例子,这些改革措施可显著提高劳动生产力和降低价格,从而提升制造业和总体经济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开放服务业

全面开放服务业的贸易与外来直接投资(FDI),可以带来更高的生产力与效率。

减少或消除国内服务业的贸易壁垒和外资限制,不但能够创造更具竞争力的环境,提升本土服务业的水平,还可以通过良性竞争,为制造业提供便宜且高素质的服务,从而加强制造业的生产力和出口竞争力。

实体与人力资本发展

亚洲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在实体基建如资讯通讯工艺科技,以及人力资本基建如教育和培训,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且高生产力的服务业。

良好的软硬体基础建设,对增加高素质人力资本供应和发展现代服务业至关重要。

大马服务业动力强劲

在大马,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的一大支柱,同时也是成长迅速的经济领域。

数据显示,服务业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50%比重,并且占我国跨境总贸易高达13%的比重。

同时,服务业也为我国就业市场作出非常显著的贡献,劳动市场超过一半的工作岗位来自服务业。

根据第十大马计划,服务业在2011年至2015年之间,预期取得平均7.2%的年增长率。若按此速度成长,在2015年之际,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从目前50%提高至70%。

从服务业的结构来看,批发和零售贸易服务及金融与保险服务,是我国服务业的两大服务次领域,分别占服务业国内生产总值的27.4%与23.4%。

同时,这两大服务次领域也写下最高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出表现,分别达8万1771令吉和6万9657令吉。

数领域生产力高增长

生产力表现方面,根据大马统计局的资料显示,通讯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与商业服务,以及金融业,取得相当高的生产力增长表现。

其中,通讯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与商业服务业的生产力增长,在2011年更超越了整体服务业的生产力增长水平。

这些服务次领域的生产力增长动力,包括对流动电话、宽频与3G服务的需求加强、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共享服务和外包服务活动升温等。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服务写下第二高的总要素生产力(TFP)增长表现,在2002年至2011年之间,总要素生产力平均取得4%增长。

本地银行业逐步去监管化或自由开放,加上采用先进科技、金融创新和适当策略来配合个别银行的商业哲学,是金融服务整体效率和总要素生产力提升的部分主要原因。

此外,海陆空的交通运输和库存服务,在2002-2011年之间平均写下2.4%的总要素生产力增长表现,是服务业总要素生产力第三高的服务次领域。

该服务领域的总要素生产力提升,主要来自产能扩张、改善效率和价格竞争力,以及善用资讯科技工艺来提升营运效率与服务素质。

2重要讯息

以上数据凸显出两个重要讯息。

其一,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交通运输等)获得充分和健全的发展,并具备相当高的生产力。

这对提升我国制造业和整体经济领域的生产力方面,将带来正面效应。

其二,政府在支持服务业发展方面的努力,包括提供软硬体基建,以及逐步去监管化或开放服务业,成功塑造一个蓬勃发展且充满活力的服务业。

开放服务领域 提高经济贡献

基本上,我国服务业多年来的增长动力,主要就是来自政府积极提倡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成果。

除了通过实体基础建设的投资,比如发展海陆空交通和扩充港口基建,直接为服务业创造需求(建筑工程、金融、机场、旅游、交通服务等),政府也积极促进制造业相关服务业发展,如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中央水电和能源供应等,协助扩大我国的经济价值链。

从过去的税务优惠和投资,到专注发展利基服务领域(如回教金融),乃至政府近年来开放27个服务次领域,允许100%外资持股等改革开放措施,一再凸显出政府着重于提高服务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

大马生产力机构(MPC)指出,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经济转型执行方案(ETP)下12个国家关键经济领域(NKEAs)中,有7个关键经济领域来自服务业(金融、批发零售、旅游、商业服务、通讯内容与基建、教育和医疗保健)。此外,131项先行计划(EPP)中,也有高达70项计划来自服务业。这些关键经济领域被视为是我国迈向高收入国目标的重要基石。

提高生产力3大关键

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马来西亚正朝向第三阶段的经济发展,即建立一个同时由制造业和服务业支撑的经济增长引擎。

在这方面,与制造业息息相关的现代服务业,能否有效地协助制造业提高生产力,并且转型攀上更高价值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大因素:

1.全面开放服务业

政府进一步全面自由化或开放服务业,通过外资和本地服务业的相互竞争,提升整体服务业的素质水平,并且为制造业提供成本低廉且高素质的服务,加强制造业的生产力和出口竞争力。

2..加速发展人力资本

我国面对人才短缺、劳动力缺乏创意和创新,导致生产力增长面对瓶颈,以及高度依赖低技能或廉价外劳的问题。

截至2010年,我国有近75%劳动力属于低技能或非熟练劳工,而熟练或高技能劳工仅占2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亚洲其他较先进的新兴工业国。

同时,我们的劳动力供求失衡,所生产的劳动力不符合市场需要。

高增值服务业和制造业,需要依靠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来支撑。

因此,发展人力资本是刻不容缓的事。

3.协助中小型企业提高生产力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命脉,占我国企业的99.2%比重,占国内生产总值32%比重、劳动市场59%比重和出口市场19%比重。

值得注意的是,有高达87%的中小企业来自服务业,很多中小企业的生产力非常低,而且是属于非正规领域。

我国想要提升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生产力,就必须从这些中小企业下手,协助他们加强生产力和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体经济领域的产业升级。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