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失衡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信息来自: · 作者:李宏 · 日期:29-11-2012

在现实层面上,贸易失衡是一个全球普遍的现象。世界外贸顺差呈现如下结构特征:

东南亚地区、德国和资源大国是主要的贸易顺差经济体。从产品生产阶段看,东南亚、德国对美国所有产品顺差,东南亚对德国零部件、消费品和资本品顺差,东南亚内部顺差关系主要是零部件、半成品顺差,东南亚外部顺差关系主要是消费品和资本品顺差,这说明东南亚生产网络、国际分工体系是贸易顺差形成的基础。从产品技术结构看,发达国家中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为主,发展中国家中低技术产品贸易顺差为主,资源性大国初级产品贸易顺差为主,这说明当前贸易顺差体系是按照比较优势分工形成的自然结果。中国、德国和日本的外贸顺差的形成都源自出口了过多的商品,而非出口商品的价格过高。这意味着顺差国必须具有强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力,这种强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力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二是生产技术。与德国和日本这两个传统的顺差国不同,在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规模扩张和生产技术升级过程中,fdi的流入却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fdi在促进中国资本存量积累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加工贸易出口的高比重也说明,中国参与全球生产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垂直分工而非水平分工。从广度差异、价格差异与数量差异三个角度对贸易失衡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全球贸易失衡主要基于数量上的扩张,价格提升和广度扩张的贡献极小。这种数量失衡主要是由经济体在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这种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密不可分,具体而言是由于贸易顺差国家成为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进而向全球出口产品造成的,这说明数量失衡反映了国际生产分割的特征。
  
 全球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

(1)金融发展的差异性引致“双向资本流动”和贸易失衡。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国家的家庭存在预防性储蓄,金融资本回报率低于金融发展度较高的国家,而产业资本的无风险回报率高于金融发展度较高的国家。因此,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国家输出金融资本,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国家输出产业资本。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一方面是贸易上的顺差国,另一方面又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可以增加当期消费的同时,通过利率较低的债券为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融资。

(2)金融发展的差异性引致国际垂直分工和贸易失衡。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国家由于能够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充分的融资,从而在创新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相反,金融发展程度低的国家在生产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创新活动的成果是承载着企业家创新知识的信息中间品,而生产活动的成果是最终产品。在信息中间品与最终产品的国际交换过程中,由于信息中间品交易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其国际流动通常通过fdi以内部化的形式进行,从而无法形成国际交易并记入经常账户;而最终产品的国际流动则可以直接记录在经常账户中。由于国家间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且短期内难以消除,这种贸易失衡也将在较长时期存在。

(3)金融发展的差异性与贸易失衡之间存在非线性(倒u型曲线)关系。只有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才会导致创新与生产环节之间的国际垂直分工,进而出现贸易失衡。但这种垂直分工是有条件的,只有金融发展水平超过某一特定临界值,则国家间的分工才由传统的水平分工转化为垂直分工,贸易不平衡也将随之产生并逐渐扩大。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和跨国跨行业截面数据分析金融发展水平对贸易失衡影响的经验分析表明:随着金融深化水平的提升,贸易收支将出现先逆差后顺差再逆差的特征。金融深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银行业规模、股票市场规模以及银行业结构来体现和实现的。随着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的提升,非线性倒u型曲线的拐点位置对应的金融发展水平也提高。要消除全球贸易失衡,则需要多边经济政策协调,从而逐步降低国家间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李宏,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