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增长再平衡之痛
信息来自:FT中文网 ·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 日期:11-10-2013

 2013-10-10

全球经济就像一座跷跷板。之前沉下去的一头现在翘起来,之前翘起来的一头现在沉下去。由此带来了新的困难,新的机遇。但总体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近一期《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报告中描述的并非灾难。如果不发生什么糟糕的事情(例如美国违约),全球经济如今应该能实现更加平衡的增长。

IMF报告称:“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活动开始从低迷加速。相比之下,中国和其他亚洲及拉美新兴经济体,以及独联体国家(程度较小一些),在从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复苏以来经历了一轮超出潜能的产出猛涨以后,增长已经降温了。”

因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总体图景,是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棘手再平衡:高收入国家(主要是美国)的活力稍有改善,而新兴经济体活力出现令人困惑的大面积下降。

风险何在?有几处明显的风险。如果欧元区的进展只是暂时的会怎么样?脆弱成员国的紧缩措施和高失业率仍有可能引起强烈反对。同时,欧元区建立真正的银行业联盟的进展似乎停滞下来。

更加近在咫尺的危险是美国政治崩溃,导致财政政策出现严重的无序收紧,甚至债务违约。然而,另一个危险是非传统货币政策的使用以及随之而来的加息,最终被证明引发了混乱。有人担心通胀会在高收入经济体突然爆发。这看起来不大可能。

在高收入国家,一大危险来自财政紧缩的步伐过快,欧元区、英国以及近期的美国已经见证了这一点。一个结果是形成对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而且通常是非传统货币政策,其对经济的影响至少和财政刺激一样不确定。未来的经济学家或许会奇怪,我们为什么在明显是私人部门储蓄过剩的时期,如此极度信仰货币政策的功效。
 
 
 
 
在美国,房地产行业复苏、家庭财富增加以及更加宽松的信贷正在帮助推动复苏持续下去。在“自动减支”的推动下,估计今年的财政紧缩幅度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

但到2014年,这一比例应会下降到0.75%。

日本决意明年收紧财政政策,此举或许为时过早。在欧元区,财政紧缩幅度预计将从2013年GDP的1%下降到明年的0.5%。不幸的是,尽管得到欧洲央行(ECB)援手,但欧元区核心国家需求依旧过于疲软,外围国家则信贷过于紧张。欧元区可能实现以出口带动的快速经济增长,这一表面上的希望将被证明是海市蜃楼。

更长期来看,富裕国家的潜在增长速度以及实现财政稳定之路是大问题。与传统看法相反,前者是最重要的问题。政府需要条理清晰的增长战略,这将是他们能否掌控好财政局势的主要决定因素。正因如此,不善加利用极低利率带来的大好机会进行大规模投资扩张的决定,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预计今年的增长率仅为4.5%,2014年为5.1%。中国今年的预计增长率为7.6%,2014年为7.3%。印度本财年增长率仅为3.8%,2014年预计为5.1%。但请注意:发展中亚洲(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半)预计今年增长6.3%,明年增长6.5%,仍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快。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排在第二。

新兴经济体面临两重挑战。首先,如今它们可能发现自己身处利率升高、大宗商品价格降低、高收入国家增长更加强劲以及中国增长放缓的全球环境中。

随着高收入国家缓慢恢复货币紧缩,全球信贷宽松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对于“热钱”流入新兴经济体的危害,全球得到了又一次警示。然而导致这些国家脆弱的还有其他原因:一个是昔日信贷增长过度,尤其是中国;另一个是太多国家依赖高昂的大宗商品价格。

其次,除了这些短期挑战以外,某些新兴经济体还面临长期挑战。结构性放缓正在出现,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明星式的增长不能永远持续。两国也都饱受严重失衡之苦。然而,全球增长缓慢再平衡不会中断“大趋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历程。它只是意味着大趋同的步伐稍稍变缓而已。

全球短期和长期变革都应该是可控的,前提是没有出现重大失误。但可控之事必须始终得到控制才行。新兴国家必须克服眼前挑战,为中期增长做好准备。

它们必须让弹性汇率缓和某些经济紧张。拥有庞大外汇储备的新兴国家还应该使用外汇储备。

总体而言,新兴经济体比以往更加强健。但要保持增长,很多国家必须立即考虑展开新一轮结构改革——尤其是印度。

中国可能要做出艰难的抉择:是接受经济急剧放缓,开展政治上将遇到阻碍的改革,还是开始新一轮信贷大幅扩张。考虑到中国经济中已经非常高的信贷水平以及严重的结构失衡,中国领导人应该选择前者。他们会吗?我们不知道。

比起2007年以后持续存在的奇怪状态,如今世界正走向更加正常的状态。前路必定坎坷。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