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还需再平衡 IMF继续自身转变
信息来自:新华网 · 作者: · 日期:20-10-2011

20091116日 来源:新华记者 姜锐、罗宇凡、吴雨(责任编辑:康宁)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电 题:全球经济还需再平衡 IMF继续自身转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谈后危机时代 

    国际金融危机最坏的时候已经渐渐过去,但全面持续复苏远未到来。刺激政策的退出时 机是否成熟?国际货币体系需要进行怎样的改革?后危机时代,中国应担任怎样的角色?围绕这些被广泛讨论的问题,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 米尼克·施特劳斯·卡恩在出席2009北京国际金融论坛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全球经济再平衡是后危机时代的主要课题 

    论坛上,卡恩用转危为安形容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过,目前的复苏是不平衡的,并且尚不能自我维持。卡恩说。 

    卡恩认为,全球经济再平衡是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具体而言就是如何实现需求在各个经济体中较为稳定的分布。

    事实上,在危机发生前,全球失衡现象已经较为显著,由此可能引发的无序调整,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卡恩认为,尽管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失衡问题有所缓和,或是被转移了注意力,但随着全球经济的正常化,失衡有可能再度扩大。 

    据此,卡恩认为,尽管全球经济前景的改善令人欣慰,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政策挑战, 过早撤出政策刺激措施是最大的风险。各经济体政策制定者应为所谓的退出战略谨慎地做出计划,继续实施支持性的措施,直到复苏的形势稳固,特别是需要等 到具备了减少失业的条件之后。 

    卡恩建议,在再平衡的过程中,具有庞大经常账户逆差的经济体,需要增加国民储蓄, 金融部门的修复对那些经历了资产价格暴跌的经济体实现持久复苏至关重要;具有大量经常账户顺差的经济体,需要扩大国内需求,欧元区和日本应当增强产品和劳 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在亚洲和新兴经济体,再平衡意味着扩大以投资为重点的内需,而对中国来说,主要是扩大消费。 

    IMF份额转移于2011年完成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都在关注美国经济和金融问题,尤其是美国大规模财政失衡给美元的货币价值带来了严重风险,进而带来国际货币体系无序调整的风险。 

    卡恩坦陈,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当前货币体系的可持续性,特别是美元的作用被广泛质疑。他介绍说,为了解决关于储备货币的担忧,有提议创造一种以特别提款权为基础的新的世界储备货币,或者构建一个使欧元、日元、人民币均占据相应地位的多重货币储备体系。 

    不过,卡恩认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虽然存在问题,但运作得仍然不错,在危机期间体现出了弹性。他预计,美元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 

    危机以来的现实情况是,一些国家纯粹由于国际流动性短缺,不能避免地出现了与国内状况无关的国际收支问题。为了自我保护,各国对此能采取的只有被动积累预防性储备。因此,找到应对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根源的方法十分重要,应该建立全球金融保险。 

    卡恩说,在全球的层面上,IMF可以作为有效和可靠的全球贷款人,目前IMF的贷 款资源已经增加到了原来的三倍,即7500亿美元,可以为更多受到危机冲击的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不过,目前IMF所拥有的资金与全球GDP之比依然低于 IMF成立之初的水平,与全球资本流量之比则更低。 

    卡恩说,IMF最新的治理结构改革将亚洲代表性不足的国家的份额比重提高近3个百分点,使亚洲的份额比重达19%。而在匹兹堡峰会上达成的将5个百分点份额转移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调整将在2011年前完成。 

    中国在改革进程中应担任更重要角色 

    卡恩肯定了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并认为在全球经济的长远改革和重新平衡方面中国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卡恩称,他注意到中国采取包括医疗改革在内的措施以推动家庭消费,目前消费支出的增长领先于整体经济,并正在逐步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他认为,中国应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引导消费结构转变,例如扩大社会福利政策覆盖面、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和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等。 

    IMF预期中国在2009年经济增长将达到8.5%,2010年则为9.0%,大幅超过全球平均增长率。卡恩表示,这一表现与中国在过去十年来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是一致的。

    卡恩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在IMF中也发挥了更多的作用。作为20国集团的一个重要成员,中国正在帮助深入讨论未来的全球政策重点,并设计解决全球问题的方案。 

    卡恩说,对于中国乃至整体的亚洲,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大的发言权,不仅意味着有更多为重塑危机后全球经济作出贡献的机会,也不能避免地将承担更多的责任。 

    “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来IMF任职,这样可以带来更高效的沟通。卡恩说。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