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的世界
信息来自:凤凰网财经 · 作者:江城子 · 日期:09-11-2011

2011年10月12日     来源:新财经 作者:江城子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在上升,已成为全球“最中心”的贸易国。同时,IMF指出,中国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更有助于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

我们知道,一国在出台经济政策时,最先考虑的是国内的经济增长及是否能够增加国民财富。在这个过程会因为需求和消耗大宗商品和技术产品,如建筑需求会拉动钢材,间接拉动铁矿石的需求,这一需求就会折射到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中,因为主要从澳洲进口铁矿石……

2011年9月,IMF第一次发布“外溢报告(Spilloverreport)”,这份报告反映的是五大经济体之间相互影响,其逻辑是:假设一个经济体的GDP出现1%的波动,其余四个经济体所受影响的多寡。而中国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之上。

IMF:中国经济影响力极大IMF认为,中国经济的外溢影响主要透过实体经济传导。目前已成为全球“ 最中心” 的贸易国, 对其他主要贸易国的联系规模最大, 这也意味着中国对全球经济影响力极大; 美国金融力量影响全球,但第一轮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对其它国家债券价格和汇率影响大于第二轮。中国的政策有重要的全球外溢影响,而确保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是对全球最重要的外溢影响。也因此,有评论员戏称:“但愿IMF不是把‘杀猪刀’才好”。

当然,面临的问题也被提及:包括中国以出口带动增长的模式、人民币汇率及外汇储备等,报告指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通过实体经济传导,而美国的影响力则通过金融渠道传导。IMF警告说,一旦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新兴市场资本流入和汇率升值形势逆转。

而且,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结构的风险愈来愈大。作为“最中心”的贸易国,其实也间接反映中国对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性,这样一来,反而使美国经济周期波动可以通过贸易传导的渠道,冲击中国的经济成长。

中日互相影响明显

报告发现,外溢效应的地区性影响,除美国以外,其余经济体对邻近经济体影响最大。例如中国与日本的相互影响远高于它们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欧元区对英国影响非常显著。而只有美国对全部经济体影响是同样大的。这项研究结果,可以说为“中国崛起、美国衰落”的流行观点提供了新素材。

彼德森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Arvind Subramanian指出,中国势必成为经济超级大国,但对美国的威胁和影响目前远未强大到足以“取其位而代之”。面对目前美国经济“二次探底”威胁,中国应对美国经济周期衰退所带来的负面冲击,必须减少中国贸易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同时加强本身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弱化美国经济衰退导致金融与贸易传导的力度。通过实体经济发挥的传导影响和作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缓慢的;但通过金融传导,如改变货币政策,马上可以透过利率和汇率传导。

报告突出了全球再平衡的问题。以往全球生产和贸易的模式是中国生产发达国家消费,但这个模式在遇到资源瓶颈的约束下,必然有所减缓。这种减缓又“可能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因为中国对铁矿石、工厂机械和其它产品的进口将随之减弱,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和其它指望靠中国进口带动自身发展的经济体均将因此受损。

不平衡的世界是根本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同样被称为“厄运博士”的拉古拉迈·拉詹(Raghuram Rajan),他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和研究局主管,著有《断层线》一书,他在书中论证了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平衡。他借用地质学术语断层线一词,原意是当地壳岩石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本身的强度之后,就会出现断层,而地震往往是沿着断层线发生的。

目前经济体系中,也存在断层线:

美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美国国内政治之间的冲撞:从1976年到2007年,美国全国实际收入每增长一美元,就有58美分流入最富有的1%的家庭的腰包。收入的差距和社保的缺失令经济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

国际收支失衡。过去20年间,美国家庭消费的增长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国外,尤其是德国、日本、中国等贸易顺差国,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焦虑症”又促使他们走上出口导向的发展道路。鼓励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往往不鼓励消费,若积重难返便会出现日本过去10年的情景。

不同的金融体系之间的碰撞。在英美国家的金融体系被拉詹称为“保持距离式”的金融体系:注重信息的透明,有法律约束。但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系中,金融体系主要靠银行:企业信息不透明或不公开,要想知道企业的真实状况,银行必须和企业建立长期的紧密关系。由于政府有意压低存款利率,缺乏对消费信贷的完整记录,而且没有司法体系的保护,所以消费信贷难以得到长足发展。一旦金融机构提高对消费者贷款的利率,政治家就会出面,以保护消费者的名义加以制止。

影响最直接的是第三个问题。在两种金融情况下,如果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国外融资,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金融体系之间的碰撞,出现诸如1994年的墨西哥和1997年的东亚;而当英美金融资本需要进入发展中国家时,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会采取三种办法:一是只借短债不借长债,方便随时出逃;二是用外币贷款不用本币贷款,这样可以回避汇率风险;三是通过国内银行贷款,这样一来,国外资本的利益和国内银行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救本国银行,一旦救了本国银行,也就等于救了国外的金融资本。转嫁风险是新兴市场出现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拉詹认为,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对策看,大抵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且全球经济的地壳仍然在朝断层线的两侧移动。

再来一次的风险

从9月19日至23日一周的时间,全球股市价值缩水3.4万亿美元,全球股市推入熊市。

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同步暴跌的背后,折射出了一个实质性的趋势,即全球经济正在陷入“二次衰退”的过程中,因此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情绪,众多投资者开始失去信心。

美联储的声明没有掩饰这一点:“美国经济面临巨大风险”,且“就业市场复苏速度将非常缓慢”。这是否是“断层线”爆发的前兆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从历史情况来看,中国内地A股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受到国际股市包括美欧、香港股市影响,跟随其下跌,难以走出独立行情。目前的情况是,美国继续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且短期内也不会改变。因此,庞大流动性流向新兴国家所形成的威胁,依然阴影重重。

“短期来看这将影响中国进口,但是长期来讲,这种减缓可能对全世界来讲都是好事,因为中国经济不能维持以一种过高速度和一种不平衡的方式增长”,虽然IHS GlobalInsight的经济学家Alistair Thornton指出,中国经济放缓长期来讲有利于全球经济,但短期的压力是否会集中爆发,谁也说不清。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