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德国和希特勒崛起的反思
信息来自:http://blog.ifeng.com · 作者: · 日期:08-07-2016

2009-06-02  

一、  一战后德国和希特勒崛起的反思(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揭开了人类战争史上新的一页,当然也是最可怕的一页。据统计,这场战争至少使860万军人阵亡,因重伤或疾病至死1000多万人,另有2122万多人受伤。就损失而言,这场战争大约耗费了3380亿美元。战争的残酷性以及战争损失的空前程度给战争赔偿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新的挑战。

大战结束后,德国能够从新崛起的首要条件就是解决好战争赔款问题,争取在战争赔款中取得主动,一战后协约国集团对德国的战争赔偿问题要求大致基于两个方面的 目标:第一,通过向德国索取战争赔偿起到对德国的惩罚作用;第二,通过索偿,削弱德国的经济能力,加强协约国各国自身的经济力量。协约国把其在战争中所欠 美国的债务以及他们相互之间产生的约200亿 美元债务的偿还也多寄托在德国赔偿上,甚至协约国各成员国连恢复自身经济的各项计划也想依赖德国的赔偿。这种巨大的期望值,必然会加重战胜方对失败方处罚 的力度,进而导致战后战争赔偿问题的复杂化。如果协约国的期望都能够实现,德国就将成为他们的奴隶,是永远没有翻身的余地的。

要想在战败赔款上取得主动,关键就是要外交的成功,这个成功的希望就只有在利用各个战胜国的利益取向不一致上进行渔利了。由于协约国集团内部各打各的主意,很难形成一致意见。法国曾经饱尝过对德战争赔偿的苦头,此次战后,自然想 借赔款削弱德国,以雪普法战争之耻。英国从当时的现实利益出发,历史上英法百年战争的阴影犹存,害怕法国过于强大,进而称霸欧洲,构成对自己新的威胁,于是便采取了扶德抑法的政策;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跃成为各国的债主,其对德政策更多的着眼点是扶持德国,欲将德国变成其在欧洲的重要基地。于是,英国 同美国一起主张适当地放宽对德国的赔偿要求。协约国内部各自的不同利益诉求,是导致一战后德国赔偿问题不断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在上述背景下利用战胜来讹诈战败国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各国被迫在损失赔偿的法理上寻找让德国赔偿的依据,因此《凡尔赛和约》中关于战争赔偿的规定与以往相 比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对德国赔偿责任的追究是以德国及其盟国的开战责任为依据的,这与以往只追究失败的责任形成了区别,也就是说,它排除了根据唯一的 强权法则把战争赔款强加于战败国的传统原则,也就是普通法律里面德侵权责任原则。第二,用简单的补偿造成的损失的方法取代了传统的战争赔偿原则。第三,它 既把赔偿范围明确限定在由侵略国家直接造成的物质损失之内,同时也鉴于战争费用数额巨大,基本上排除了战争费用的偿还。第四,关于赔偿的范围比以往有了更为具体的规定,特别重要的是,它规定德国应对交战期间由于德国及其盟国的陆海空进攻,而加之于协约国普通人民的一切损害承担赔偿义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的赔偿已经大大的减少,我们还要注意到的就是德国在一战结束后,实际上国家的地缘政治环境是极大的改善的,东部的强邻奥匈帝国已经解体成为很多独立的小国,奥地利在二战前并入了德国,而土耳其也发生了解体,德国东南方向的威胁彻底削弱;而德国的东北方向俄罗斯发生了国家变革,在变革的动荡中国力大打折扣,同时独立出来的波兰还是德国与苏联的一个很好的缓冲区;在德国的西边,法国在战争中也损失巨大,在德国不被认为是一个威胁时英法的矛盾 就加剧了,德国反而可以在英法矛盾中渔利;最后还要注意到的是美国在一战后成为新崛起的一种力量,在欧洲分裂和矛盾不断地时候,美国的态度成为了最后的决 定因素,同时美国还有一张王牌,就是美国是这些战胜国的债主!

德国对于美国的远交近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美国的支持下1924年4月9日美国人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该计划经同年7月16日~8月16日之伦敦会议 (英、法、意、日、比、希、葡、罗、南、美参加)讨论并通过,同年9月1日生效。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主要内容是: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由协约国贷款 8亿金马克(折合1.9 亿美元)以稳定其币制,在赔款总数尚未最后确定的情况下,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即由第一年(1924~1925) 10 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到第五年 ( 1928 ~1929 )增至年付25亿金马克;德国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发行110 亿金马克铁路公债、50亿金马克工业公债;德国的金融外汇、铁路运营以及税捐征收事务受国际监管。德国以法、比两国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 。1924年8月16日,计划被双方接受。道威斯计划的执行,对20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24~1929年德国支付赔款110亿金马克,获得外国各种贷款约210亿金马克。

作为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道威斯计划”的产生及其得以实施还有更具体的背景。众所周知,“计划”不仅结束了德国经济的混乱状态,解决了德国继续赔偿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而且也使美、法等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矛盾、斗争以及相持状态得到了大大缓解。再一个问题就是20年代德国对协约国的战争赔偿问题和战后协约各国对美国的战债偿还问题联系在了一起。

“道威斯计划”实际上结束了由法国及其由它控制的赔委会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支配作用,确立了以美国为主的多国支配机制;其次,为美国私人资本流入德国和有效地从其他协约国收回战债创造了条件。据记载,1924年9月至1931年7月,德国共支付赔款110亿金马克(约合27亿美元),而同期德国从美、英等国得到的贷款约为210亿金马克(约合50亿美元),其中美国向德国提供的是22亿5千万美元。也在同一时期,美国从各协约国收回了约20亿美元的战债本息。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美元从美国流入德国,再以赔款的形式流入协约国,最后又以战债形式流回美国,形成了一个循环。

当时我们中国流通的银元中的鹰洋,就是一美元的银币,当时的美元和我们的一两白银是可比的,你就知道流入德国的这几十亿美元的概念是什么了!我们中国的所有近现代的赔款,总和还与之差距很大呢!《第三帝国的兴亡》,开篇多是描述希特勒先生怎样上台的,而对当时的各国经济逻辑关系鲜有笔墨,原因就是这些经济运作不好公开写啊!

美国的这样的举动,把协约国的国家欠债,变成了德国发行的国债,美国的债权转移到了债券持有人,虽然保证了美国债权的实现,各国也偿还了外债,但是国际金融 资本得以左右世界格局。而德国的国债是全世界的金融资本进行认购的,当然来自美国的很多,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把债务从国家变成了民间,债券的持有人是来自 “民间”,这“民间”的利益是要全世界保障的。而对于国家的债务在一战后国家无力偿还,谁也无力再次发动战争,美国和各国的债权债务为了私利而把这些债权 债务变成了全世界持有的债券,对于德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这里的利益完成了从主权国家到国际金融资本的角色变换。

对于国际金融资本的力量,德国人是看得非常清楚的,早先几十年德国的思想家写的《资本论》以及其政治经济学是西方各国也要看的,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发展后的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国家利用国际金融资本达到世界的平衡也是具体的应用成果。

在此基础上1928年 德国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执行该计划,这最受到威胁的当然是购买德国债券的资本,这些资本左右全球的利益分配,所以德国的赔偿就要减少以维护债券的安 全。在此背景下关于德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赔款的支付问题的再度协商,制定了扬格计划取代道威斯计划,这个计划也称为扬计划,由美国律师O.D.扬(1874~1962)主持的委员会在巴黎开会制定。扬计划是修订“道威斯计划”,把德国应付的赔款总额缩减为263亿美元,59年付清,结束外国对德国经济生活的控制。能够轻易的大规模的减低赔偿,背后还是国际金融资本的力量,因为国际金融资本的偿还最需要优先得到保证。

1930年杨计划开始生效,但是世界经济大萧条已经开始,德国支付能力大受影响。1933年希特勒掌握了权力,他拒绝履行凡尔赛和约,其中包括赔偿。德国的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根本支持也是在《资本论》,他们对于国际金融资本的情况也是有着透彻的理解,所以我们直到现在对于这个党的名字要音译。

希特勒可以这样公然的对抗战胜国,这背后是有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的,而这些资本又决定了各国的经济命脉,同时这也是维护国际资本的利益地情况下各国的绥靖政 策的开始,因为各国都不敢得罪德国和对于德国逼债使得他们国家的德国债券持有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所以在二战前对于德国的绥靖政策,根本不是这些国家领导人 简单的软弱,而是有更加深刻的利益背景,从来都是政治服务于经济的。

二、  一战后德国和希特勒崛起的反思(中)

德国希特勒的成功,关键也是在于对于世界各方力量的系统的分析定位,绝对不是我们所说的像疯子一样的疯狂同时如瞎猫遇到死耗子刚好碰上国际各国都是投降的绥 靖政府。就如我们的建国与当年的《社会各阶层分析》那篇文章一样的。成功的把国家的负债转化成为对于国际金融资本的负债,把德国的发展与全球金融资本的利 益统一起来,同时利用这些金融资本在各国本国的影响力,主导各国对于德国的绥靖,给希特勒带来扩张的空间。

以今天的眼光看似乎德国的几十亿美元债券不是那么多,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在70年代金本位破裂前一盎司黄金是35美元,破裂后立即上升到800美元每盎司,货币贬值多少可见一斑。一战后黄金是20美 元左右一盎司,黄金与白银的比价是一比十几到二十,盎司的重量与我们的市两(金衡一斤是十六两)差不多,我们的辛丑条约才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合五亿美元左 右,民国期间的军阀混战的军费也就几千万美元,当初大清国虽然疲弱但是它的社会财富是位于世界前列的,所以这样的几十亿美元的巨款到底有多大你就好理解 了,美国的资本市场绝对没有实力独自完成,一定是一个全球融资的过程,其结果就是通过美国的资本市场让全球的金融资本认购了这些债券,最后德国的这些债券 绑架了全球的金融资本,而债券的持有人的不特定性使西方战胜国的外交和军事力量都难以取得当事人的身份公开介入,但是各国又必需保护本国债券持有者的利 益,针对这些债券的政策由于是美国资本市场发行的债券还要有美国在中间阻隔,问题的复杂性让你有力无处使用。

希特勒完全依赖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是不够的,希特勒还非常好的利用了宗教的力量,西方的基督教对于犹太人是有历史的仇恨的,犹太人杀死了耶稣。屠杀犹太人我 们很多人把他解释成为希特勒个人的原因和极端的种族主义,但是当时的西方世界的种族主义都很盛行,记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吗?而这样大规模的屠杀,完全 变成个人意愿实际上又是在搞历史英雄主义。对于犹太人的屠杀是有各方面的支持的,宗教教会是很高兴的,西方很多国家还把犹太人送到德国让德国关集中营,只 是在战后各国和宗教都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实而已。对于犹太人的打击,还有一点就是犹太人对于金融的力量,犹太人是欧洲的高利贷者,是现代央行体制的阻碍力 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残杀犹太人的行为,是欧洲历史上一贯迫害犹太人这一传统的继续。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认为放高利贷是罪恶,但是,即使是教会统治下的世界,也需要借贷这类金融活动,于是,教会就把这种“罪恶”的活动交给犹太人做。因为,反 正犹太人天生就是“有罪”的,让他们从事这种罪恶的金融活动,教会既保持了自己的高尚,又维持了社会的需要。就如在莎士比亚的剧作《威尼斯商人》描绘了一 个名叫夏洛克的人。这是一个犹太人,一个放债者,一个放高利贷者,刻毒而贪婪。时代的小说经常最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心态。

对于犹太人的掠夺,历史就有不少,他们的钱财随时都会被剥夺。比方说十字军东征时,教会为招募更多的十字军战士,颁布了一条命令:参加十字军的人,如果欠犹太人的钱,一律赦免,不用还了。再比方说,西班牙国王1492年 下令驱逐犹太人,同时下令,出境的犹太人不得携带黄金,只能携带一头毛驴和一定量的粮食。于是,被驱逐的犹太人不得不将黄金兑换成毛驴和粮食,造成毛驴和 粮食价格大涨。犹太人的财产就这样被整体性地剥夺,不需要任何理由。有些犹太人试图将黄金吃下肚子带出西班牙,结果就是吞金丧命。

欧洲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里,犹太人不允许拥有不动产和实质财产,也就是说,法律规定犹太人不可以买房子,不可以拥有土地。前者致使犹太人只能在政府指定的区 域集中居住,居住条件由政府决定。这造成了欧洲各地的犹太人聚集区,后来发展成为集中营(由此我们是否能够理解,日后在西方依然盛行很久的种族隔离政 策?)。犹太人不能买土地,决定了他们不能当地主,也不能当农民。“其他实质财产”的内容包含很多。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教会的统治力量下降,君主专制 占据欧洲政治舞台,欧洲各国对于“其他实质财产”内容的规定也开始有所不同。但是,有一条是很明确的:犹太人不可以拥有房产。

对于十九世纪欧洲最强大的犹太金融家族,罗思柴尔德,他们也是犹太人,他们也不能例外。当时这个家族银行的总部在维也纳,负责人是罗思柴尔德家族第二代五兄弟中的老二,所罗门-罗思柴尔德,他还是奥地利政府的财务顾问。用今天的话说,属于有权有势的人物,还有大量的高层关系。即使是这样,在《货币战争》中描绘的他们如日中天的纵横驰骋时,所罗门-罗思柴尔德也不能拥有房产,只能常年住在宾馆里,宾馆既是他的生活住处,也是办公的地方。只是后来才逐步改进了他们的处境。

由于犹太人受到各方的盘剥,导致犹太人的经营必须攫取足够的暴利,必须足够的贪婪,而这样的结果又继续导致社会民众对于犹太人更大的愤恨,成为了教会和执政 者转移社会矛盾的目标,所以仇富是有很深刻的背后利益主使的,而西方的富人慈善的背后也是有历史教训的,但是对于中国说一点题外话,中国的历史经验是田氏 代齐和沈万三之死,富人要是慈善了,就离死不远了,中国的文化导致历史经验与世界大大的不同。

在支持德国的道威斯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组德意志银行和改革货币,这样的做法直接会与原来的金融既得利益者发生激烈的冲突,这些以往的金融既得利益者 就是犹太人的金融领域,而改组德意志银行也是国际新兴金融资本对于德国反对金融势力的进攻。在这里还有美联储对于英格兰银行的全球金融竞争布局的开始,德 国的债券是华尔街筹划发行的,改组德意志银行和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都是美国人提出的,在一战以后美英争夺世界金融制高点的大战也空前激烈了。

新的银行体制和货币发行机制导致世界进入了低利率时代,与犹太人的高利贷矛盾非常激烈,同时有犹太人的高利贷吸引了大量富余资金,银行正常地储蓄受到威胁, 政府的债券发行工作更受到了限制,要使改组后的德意志银行真正的成为德国的中央银行,对于原有的金融既得利益者的铲除是必须的,但是对于西方的法制国家, 如果剥夺这些人的合法财产?资本家是不能给政府有侵犯私人财产的权利的,否则自己将来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所以仅仅剥夺犹太人的财产和贬低为贱民是不好操 作的,能够做的就是利用宗教针对特殊人群的人身消灭了,因此对于犹太人的迫害,背后是有教会的支持和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的,这样的力量是超越国家主权的, 教会在中世纪就凌驾在国家之上,金融资本国际化和垄断后主宰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有这样的力量支持,希特勒才有可能在前台充当屠夫。

我们想一下当初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金融并不特别重要,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了以后,尤其是到了产业垄断阶段,金融已经成为了产业和一个国家经济的制高点,这 样的掌握国家前途命脉的产业,被犹太人异教徒所控制,是西方基督教势力范围内各个阶层都极力反对的,其内在背景不亚于十字军的东征的宗教意义。而新的银行 体制是在以国债为抵押的货币发行基础上建立的,比以前用金银的货币发行成本极大的降低,从而产生了著名的劣币逐良币的效应。由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是有 成本的,这个成本实际上就是对应着利率,所以新的银行体制可以让利率降低,提供更多的货币,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要注意的是在道德上老百姓没有资产都是借款 的人,对于高利贷切肤的疼痛,就如当年中国的穷人对于当铺一样,所以这样的打倒犹太人,老百姓是有斗土豪的无比快感的,能够这样全国上下一心的屠杀到位, 背后是宗教、经济等等多重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希特勒实行这样的政策,他的民意支持率是大幅度提高的,有一种说法是希特勒是西方民主选举支持率最高的国 家领导人,由此可以想到邪教力量的可怕和民主也不是万能的。

三、  一战后德国和希特勒崛起的反思(下)

仅仅如此就让德国崛起还是不够的,同时要还有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支持,我们都说希特勒靠犹太人的财富使德国整军备战,但是我在前面的文章分析已经提到,剥夺犹 太人的财富只是一个社会财富的转移,不产生新的财富并且还有损耗,真正使国家经济发展的是摧毁了犹太人陈旧的高利贷模式的金融体系,建立了现代的央行金融 体系,希特勒发行的大量债券,按照中央银行间接发行货币的方式,是银行发行货币的抵押物,货币投放量就极大地提高,比依靠金银进行抵押货币发行的方式有了 巨大的进步,有了货币投放,经济就活跃了,这才是德国崛起的经济基础。

希特勒上台,是在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的末期,希特勒采取了国家凯恩斯主义,以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向军工发展,带动债券和货币发行,造成国家经济的高 潮,但是我要说的是凯恩斯主义是血腥的,应为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必须有足够的消费带动,但是消费没有起来,就只有依靠战争来消费了,这些在我以前的文章 《血腥的凯恩斯主义》里面仔细分析过,希特勒的国家财政政策不仅仅是军火,也有其他的投资,比如进行社会保障的改革,比如对于科学研究,包括对于相对论和 原子弹的研究;还有对于国家的高速公路网的建设,最早的高速公路建设就是在德国一战以后,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让德国两线作战时可以一天之内把军队从西 线调往东线。但是平时这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建设,在当时汽车工业刚刚兴起时这是带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的根本保证。

有 了这些政策的保驾护航,德国的经济才得以快速的发展,同时摆脱了一战失败后的重大赔偿责任,希特勒要发行这些天量的债券筹集资金,必须打压社会的借贷高利 率,打击高利贷者,放贷为生的犹太人首先成为打击对象很自然了,而犹太人在一战中和战后的金融投机,给全社会极大的痛苦记忆,通过打击犹太人的成功建立了 国家金融和垄断体制,这样的国家垄断是非常符合国家社会主义的精神的,国家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底层工人阶层的狂热,而普通德国人的收入没有提高,垄断的投 资没有普通老百姓消费能力的提高来带动投资回报和良性循环,为了投资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新的投资就越来越向军工领域转移,军工的投资背后只有开始战争来消 费了,因此德国进而发展到以军工为带动的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国家的军国化和再一次的战争将不可避免,在这里金融资本的利益诉求是促进了战争的。

同时这样的战争也是宗教和意识形态的需要,德国极端的种族主义的兴起也是问题的关键,而各国在其间的各自利益考虑也纵容德国法西斯的这样的行径。而一旦你利 用了极端的种族主义打击了犹太人,这样的意识形态一旦建立就如邪教产生了一样,不让你头破血流你是回不了头的,更进一步讲法西斯就是某种邪教。看一下一次 世界大战和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间尺度,前后就20年 左右,也就是爸爸在一战战死,儿子又要再上战场,这没有民间的战争狂热是不可想象的,这狂热与精神领域的洗脑也是分不开的。所以反对邪教的侵蚀是一个艰巨 的任务,能够独立思考在思想上抵御邪教的人在社会中是不多的,也是邪教政府首要的迫害和清除的对象,当这些人被迫害光了以后,这样的国家就是非常可怕的邪 恶国家了。

美国在希特勒打击犹太人的时候获利是最大的,因为大量的犹太人携带着财富从德国逃往美国,同时其他欧洲国家的犹太人也是如惊弓之鸟的逃入了美国,给美国带来 了大量的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人才,美国实行人权平等的政策是有巨大的经济背景的,这不仅仅是德国的犹太人,还有其他欧洲国家的犹太人,还有欧洲避难 的富人,要对于战争破坏避险的私人和法人的财富等等均转移到了美国,同时美国也不是一视同仁,是态度以财富衡量的,比如对于我们华人那时到美国的态度由于 没有犹太人的财富,政策就限制多一些。而逃跑到美国的犹太人金融家,人身都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再争夺金融话语权了,我们有人神化的罗思柴尔德家族,在这 些变故中据说也是损失惨重,以后这个家族在世界金融舞台的地位,与其无比显赫的前面的世纪,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美国在二战中和二战后宣传人权的背后,是 要吸引全球的富人和财富转移美国,世界上总有很多短视的国家不保护本国富人的财富,使本国的高端精英对于美国无比向往,这样美国就总是有借着推广人权吸纳 他国人才和财富的机会。

对于德国的军国化后西方的想法这里就不再详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了,西方为了祸水东引,有了对于希特勒的纵容和慕尼黑阴谋,那个时候对于希特勒德国的扶 持,已经不是扶德抑法,而是扶德抑苏了,因为在苏联成立后的内乱平复,大乱后的计划经济让苏联国力大增,因为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初期会体现计划的效率,而计 划经济的管理成本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显现,体系的腐败变质是需要时间的。此时的苏联和共产主义的突然崛起是对于世界原有格局和金融资本更大的威胁,而计划经 济改变了资本的游戏规则,更大的是在意识形态上对于金融资本权力的威胁,而抑制德国也等于降低了他们的债券的信誉,所以这样的政策的背后,也是国际金融资 本的需要。对于希特勒的异常崛起,当初支持德国的国际金融资本也是不会愿意他不受限制的,纳粹德国的过于强大,就会让他们破坏了金融资本的游戏秩序,希特 勒没有力量能够限制制约,金融资本所支持的德国巨额债券的偿还就无从保障,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方向与金融资本是背道而驰的,国际金融资本可是不会愿意搞 什么国家社会主义的。

而 对于教会,希特勒得个人被神化,法西斯成为了一种新的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这是原有的各种宗教势力和意识形态所不能接受的,而希特勒的法西斯的对于民族的 洗脑,取得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爱国主义的支持,已经实际的邪教化了,现代的世界宗教格局是不能允许的结果。同时希特勒德国的巨大军事成功带来了巨大而现 实的生存威胁,这样的结果就是西方世界把他的邪恶放到了共产主义之上,原来的反共产主义联盟不存在了,西方的资本世界与共产主义结成了联盟,直到二战后才 重新开始了冷战。

在金融资本和宗教势力的支持翻转后,即使在德国闪电战取得了就如近代海湾战争那样出人意料的成功后,本来绥靖的西方世界也发生了翻转,他们反而不再绥靖了, 这是希特勒在其取得成功的原有思维惯性上所根本没有预料到的!希特勒要是预料到了英国不再绥靖,就绝对不会在敦刻尔克故意放走英军主力幻想着与英国媾和。

西方对于希特勒的绥靖的基础是苏联帝国的东扩,苏联采取行动吞并了多个波罗的海国家,让欧洲感到威胁,所以需要强大的德国承担阻挡共产主义的屏障,而希特勒 本人对于共产党也是极其敌对的,因此绥靖政策在此背景下一步步地发展到顶峰,甚至顾不上国家的颜面了和诚信了,他们在德国闪电突袭波兰的时候英法联军是观 望的,就等待希特勒灭亡波兰后象征性的打打就签署和约了,再不好他们也会认为不会比一次大战的情况更坏,英法的局部军事战略是严重失败的,德国对于法国的 突袭,以及马奇诺防线的无用均是世界没有想到的,一战战败国始终没有得到的战果就这样的轻易的被希特勒迅速地得到,欧洲层面的军事战略上取得巨大成功,但 是相比英法的战略错误,希特勒的战略错误更大,还在幻想着与英国的媾和形成欧洲新格局,问题的关键是他没有看清更高的全球战略格局。

希特勒在更高的全球战略层面上是失败的,这里真正的变化就是美国和金融资本的态度的改变,在一战后世界已经形成多极的世界,美国开始在世界成为不可忽视的力 量,此时美国已经不再把德国作为其欧洲战略的棋子,而是世界争霸的对手,美德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翻转;而欧洲的历史也是一直抗拒统一的,背后就是不能让某 个国家的力量过于强大,国际金融资本就更加如此了,绝对不能让德国希特勒的霸权取代了国际金融资本的游戏空间,这就如三十年代的上海,有各国的租界才能够 有黄金荣、杜月笙的舞台,所以希特勒德国把自己放到了全球各种力量的对立面上,再强大的实力也会强弩之末,德国是绝对没有实力和英美苏进行对抗的,哪怕是 当时美苏还没有直接与德国进行交战,实际的胜败不用等到开战时图穷匕见就已经见分晓了。而对于苏联的进攻,由于苏联的战略纵深,在拿破仑全盛的时期也是无 法做到,当初拿破仑还占领了莫斯科呢。

从英国的局部利益来说英国在法国投降后与德国议和应当是最有利的,英德的激战只能是两败俱伤让美国渔翁得利成为世界超级强国,但是此时希特勒占领了法国、比 利时、荷兰等等国家,金融资本已经完成了从欧洲到美洲的乾坤大挪移,世界的金融中心已经到达了美国,德国已经被抛弃了,当初德国在一战后得以快速恢复和经 济发展的与全球金融资本利益取向统一的格局已经被彻底的打破,希特勒自己断送了对于德国最有利的世界格局,德国的军事影响力和国家社会主义已经是全球金融 资本称霸世界的障碍了,而对于教会,也是不愿意法西斯的意识形态可以超越自己宗教的精神力量在民众中的地位,宗教在完成了对于异教徒的清洗后,双方意识形 态上的分歧也是越来越大,德意等国的偏重天主教的教派与英美的新教教派的分歧也凸显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地发展也是和宗教的改革密不可分的,基督教新教教派 的兴起也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新教与金融资本某种程度上讲是盟友关系,因此英国的鹰派政府上台了,金融资本其后需要做的就是要通过美国这个国家成为世界资本 秩序的宪兵,推广金融的全球化,并且这个宪兵要有足够的实力维护这样的全球金融秩序保障金融资本的安全,从此世界货币体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出现了,美国 庇护下私人性质的美联储成为了世界金融贸易的主宰,而美国也是基督教新教教派的势力范围,而二战的结果之一就是天主教相对于新教的式微。

而对于德国,在法国投降时看似已经达到了国家实力的顶峰,但是它已经被国际金融资本和宗教等等超越国家主权的力量所抛弃,盛极而衰,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就开始 了一步步地走向失败,其后的战争可以明显地看到德国的物资供应的不足,比如莫斯科城下没有冬装,德国虽然没有俄国寒冷,但是也绝对不至于军队冬天不用大 衣,所需大衣是进攻苏联才要准备的?还有当时希特勒进攻莫斯科前,战略目标不明确的进攻了基辅等工业区,造成军事战机的错失,背后也是需要得到苏联的工业 基地的资源供应,虽然军事上还占据绝对优势和主动,但是在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撤离后,经济上的窘境已经非常明显了,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军事上的失败是迟 早的事情。我们很多人在军事上评价后来希特勒在军事上的决策摇摆和愚蠢,但是希特勒的才能不是一般俗人所能够评价的,其军事的摇摆正是其经济的窘困,绝不 能就军事而军事。

对于一战后的德国和希特勒的崛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金融资本和宗教的力量的背后支持,战争只是政治的继续,而国际政治格局中超过国家主权的宗教势力和金融 资本的斗争开始展现在国际舞台上,以前受地理和国家局限的资本成为全球化的金融资本后,就将超越原来的国家展现其主导和制约国际格局的力量,而宗教势力在 中世纪衰落后又以新的方式崛起,宗教的主流思潮左右了民主的选举,宗教、金融资本与国家形成的利益格局将在以后的历史上左右世界,而推动国际金融资本力量 的最大支持就是美国,美国利用一战后成为协约国的共同债权国的优势,推动了资本的全球化,这是一种新的方式打破英国主导的世界,世界舞台的霸主的易位大戏 拉开了序幕。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