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
信息来自:金融时报 · 作者:赵洋 · 日期:27-10-2016

2016-06-13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美联储签署了在美国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美国,投资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

  这是中国首次授予美国RQFII额度,也是上周举行的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最受关注的成果之一。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向美国开放RQFII额度,意味着中国政府有信心稳定人民币汇率,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

  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开放,2011年底我国推出RQFII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批准的额度内,运用来自境外的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证券市场。通过RQFII机制,既可以完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回环,也能够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全方位对外开放也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是我国金融业开放的重要环节之一。“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股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放宽境内机构境外发行债券,以及境外机构境内发行、投资和交易人民币债券。

  实际上,过去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各领域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从批准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到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发行股票和债券,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RQFII制度,到“沪港通”试点起航,一系列开放举动,使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重要变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近一段时期,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步伐更为引人关注。

  一是去年末证监会发布公告表示,首批4只在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下的内地基金在香港向公众销售,同时首批3只香港基金向内地公众销售。基金互认下首批基金的核准,是落实基金互认这项重要跨境合作的一个里程碑。二是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更加迅速。人民银行上海总部5月27日出台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备案管理实施细则》,这是继央行2月份发布2016年第3号公告,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便利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依法合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后,相关配套备案管理实施细则正式落地。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逐步扩大,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相关数据证实,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程度在不断提高。国家外汇管理局此前公布的QFII、RQFII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我国累计批准QFII额度810.98亿美元、RQFII额度5017.68亿元人民币、QDII额度899.93亿美元。其中,5月份RQFII新增逾200亿元。

  为什么要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利于内地资本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还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稳步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扩容的RQFII,实际上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环,其规模不断增加,意味着将有更多人民币回流国内投资市场。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也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特别是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可以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金融资源高效配置、金融市场深度融合。

  短期而言,有两件与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发展有关的事情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其一是A股是否纳入MSCI,本周即将公布相关结果。其二是今年预期将开通的“深港通”。

  对于前者,即A股是否能够顺利纳入MSCI,各方当以平常心对待。无论如何,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才是根本。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近期在美人民币交易与清算工作组提交的建议表示,A股纳入主要新兴市场指数及其他指数,将会迅速刺激希望以更高效的方式进入中国在岸市场的投资者对人民币的需求,并促进人民币计价金融工具在美国的发展。该工作组进一步表示,未来中国债券纳入主要债券市场指数以及将来为提高中国证券的权重而对股票指数进行的任何修正,预计都会产生要求进一步提高美国RQFII配额的刺激效应,建议中美两国监管机构应当预见到这种可能性,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对于后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曾宣布,今年要择机推出“深港通”。有研究报告认为,“深港通”有望在今年二季度末公布推出,并在三季度末正式开通。该研究报告称,从A股加入MSCI到“深港通”,A股更大程度地融入国际市场已是大势所趋。

  可以预期,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滞,未来一系列重要举措值得期待。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各项制度建设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将迈上健康发展之路,进一步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