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通胀将被分级推进
信息来自:《中国财富》杂志 · 作者:郭士英 · 日期:21-07-2016

2009-12-18 

   审视中国资产通胀现象及预测其来走向,可能需要一个更加宏大的视角。

一、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危机是资产通胀的原动力和终结者

   传统经济学不但对于全球化估计不足,而且对于货币的全球化及其演变也估计不足,所以才会在当今时代,屡屡出现困惑、争议,甚至失误。不可思议的是,现在仍 然还有很多人,仅仅局限在本国经济和金融因素而看待和处理国内经济问题。殊不知,一切的根源和症结仍然更多地受制于国际乃至全球因素。

   美元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大家曾经觉得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但是当美元脱离黄金而充当全世界主要储备和结算货币的时候,人们对此可能引发的后果普遍缺 乏应有的评估。现在看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美国的过度消费以及美元的全球泛滥。欧元出现以后,美元实际上已经面临了挑战;此间格林斯潘决定不做“惊 醒梦中人”的角色而滥用宽松货币政策维持美国业已摇摇欲坠的表面繁荣;“巧合”的是,美国又出了一个好战总统小布什,把美国的军事开支推向了仅次于二战的 历史高峰;最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被金融自由化所利用;与此同时美国的金融监管却在多年的繁荣中被“煮”死了;所以才有了房地产的暴涨暴跌,以及随后失 控的次贷款危机;次贷危机只是个导火索,美国的衰落早就有一系列征兆和趋势的。所以,与其说本论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次贷危机、是美国人过度消费,都不如说是 美元的特殊地位诱发了这个结果,从而最终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后,美国选择带动各国连续投巨资救金融、救经济,深层的原因还是美元和美国利益在主导—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通胀是其稀释债务、化解矛盾的最 佳选择。从这一刻起,全球的货币政策延续了或主动或被动跟随美国和美元的惯例,全球通胀作为一个长期结果,也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未来还要紧盯美元,单个国家的货币从紧是不现实的,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全球通胀的大背景。然而,现在的初步判断更多倾向于认为:美元至少一两年之内很 难恢复强势。这是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所决定的。美国是危机始发国,财政金融为题最为紧张,金融与虚拟经济的矛盾也最为突出,即便不得不强化金融监管和采取 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体经济和产业空心化也积弱难泛;另外其金融管制的增强以及他国资本的倒流会大大降低未来数年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可资依赖的军事产业如今 没有多大发挥空间。如此种种,可以说美国经济显著复苏的路程以及美元加息的条件还比较遥远。这决定了美元中期不会走强,那么现在主导商品以及资产市场的焦 躁情绪和炒作逻辑,就不会戛然而止。

   美元弱势,紧盯美元的人民币就会相对其他货币相应贬值,这有利于中国出口的较快恢复和流动性加剧—顺差积累和套汇外资流入。假使美元继续走弱,中国的对外投资力度将不得不加快加大,这将会对全球资产价格起到支撑和催化作用。

   总结起来就是:美元的危机不结束,全球通胀的隐患就不会消除,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货币政策的中国,资产通胀的脚步也不会单方面停滞。

二、经济总体状况和发展前景决定了我国资产通胀引领全球

   首先是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傲视全球。连续30多年接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使得中国经济具备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尽管目前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和结构 性矛盾,但这是发展阶段的必然,瑕不掩瑜,中国经济结构和环境总体而言都是比较合理的,制造业的国际比较优势仍然比较明显。

   第二、危机后中国的恢复速度全球第一。这源于中国经济较好的抵御能力,最主要的强大的财政和外汇积累,还有银行系统集中而稳健的经营,以及资本项下资本流 动性的管制政策,使得中国较少收到国际危机的深度牵连,而且还具备强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空间。因此,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达到8.5%,至少成功保八, 这已经是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一个奇迹了。根据目前的政策导向以及经济走势,预计明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再度达到两位数。

  第三、中国的四化建设仍有巨大空间,新的繁荣周期已经开始并将持续3年以上所谓四化就是“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都尚处处中期阶段,仍有很大 发展空间。生产制造、重化工业等还将持续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城市化从目前的45%到发达国家的约70%,还有20-30%的空间,每年几千万人 口的进城速度,使得作为城市化龙头的房地产业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旺盛需求,房地产的兴盛因而得以持续并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市场化下一个动力可能与反垄断 有关,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已经达到巅峰时刻,随着经济的转型,民营企业将在市场化方面发挥更大的活力。继中国产品的国际化之后,未来的目标是中国 货币的国际化以及中国投资的国际化,这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型驱动力量—轻资产、高效益。

   根据以往二三十年的经济数据分析,我国经济周期约为9.5年。按照这个规律,2009年是一个新的上升周期的开始,繁荣应该能够持续3-5年。尽管有人一 直在质疑过度依赖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是否可靠,但是增长的现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尽管存在结构调整不够主动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在危机中的全面救助 对于力保中国不脱离快速发展轨道的贡献是显而易见、不容否定的。悲观人士还在忧心未来的“政府退出”会造成经济的再次低迷,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就我国政 府在本次危机中的总体表现来看,目标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保稳定、保增长。事实上政府做到了。如此复杂的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当局的表现充分说明我国政府的 经济智慧正处于最佳状态。在一个成功的大政府主导下,来之不易的成果不会轻易葬送,未来的“退出”时机尽管不很确定,但有理由相信会在外需复苏、内需增长 及民间投资启动可以共同替代政府投资下降的时刻,应该会是一个平滑交接。在目前民间投资意愿不足、企业存款异常增长的情况下,很显然,政府不会轻言退出, 货币政策也不会改弦更张。

三、我国资产通胀将呈现多级推进格局

   流动性泛滥的根源是弱势美元的长期结果,中国的4万亿投资只是“锦上添花”,而今年以来的贷款暴增,在促进信心恢复的同时,也给不少企业和投资人更多的冲动,在实体经济比较迷茫的时期,着眼于未来保值增值的资产投资几乎成为一种经济时尚。

   流动性并不是资产通胀的唯一推手,未来人民币升值和收入分配改革将陆续走上前台,成为未来分级推进我国通货膨胀和资产通胀的新动力。

   自2008年中期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在6.82附近窄幅波动,这期间由于美元汇率持续下降,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了约10%,这已经导致世界 主要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而新兴国家最近也开始忧虑中国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冲击。或者升值,或者等待更多的反倾销措施,中国靠汇率贬而不升保护出口企业的政 策,恐怕难以持续了。未来一年内持续流入的外资会逐步与国内资金博弈资产投资机遇,不过终将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资产价格继续走高。

   “国富民强”与“和谐社会”目标一致需要对显著滞后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进行改革。30年前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开启了日本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使得日 本的繁荣得以延续了更长的时间。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也处在增加居民收入改革的最佳节点,无论是为了加快消费经济的转型,还是顺应民意、缓解社会矛盾,都应 该尽早启动一系列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据悉权威部门已经在制定有关方案,教师工资制度改革也已经拉开增加居民收入改革的序幕,公务员的薪酬体制改革也在反 复酝酿之中。收入增加及其预期,对于诸如房地产和生活消费品的价格,都将启动稳定或推高作用,而持续上升的房价会不断强化个人收入增加的社会诉求。   

   就股市而言,通胀初起无熊市。CPI已经由负转正,但由于生产过剩以及消费品充足,未来的通胀很可能是比较温和的。所谓货币从紧防通胀,目前属于“有争 议、无风险”的状态。在CPI增幅达到5%以前,不太可能有过于紧缩的货币政策遏制资产膨胀。2007年的牛市一幕有望重演。房产与股市有望继续领衔“中 国造富运动

  上半年笔者一直在说通胀的风险不可避免,尽管不少人一味地担心通缩会很严重。年中我也曾断言“资产通胀才刚刚开始”,幸运的是,这些已经得到资产市场和经济数据的验证。

   通过以上的分析,相信我国资产通胀仍将持续。明年春季的贷款高峰还会再现,人民币升值也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而且,做为政府主导的当前经济增长模式,已经 严重滞后的收入分配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居民收入增长将逐步开启消费增长的大门。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资产通胀仍将持续下去。值得警惕的首要因素是 美元的加息——具体时间难以预料,有待今后出现新的判断依据。只是但愿未来美国的复苏和美元的加息不会重演新兴国家以前的危机。这个愿望虽然良好,然而历 史已经多次告诉我们:经济周期的宿命实际上很难更改。美国的复苏一旦开始,应该会吸收大量的全球资本重新流入美国,开始美国新的复兴周期,而发展中国家将 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博弈的结果,也许博弈的最终对象就是时间——如果在资金外流以前,中国资产通胀已经得到部分的主动治理,则届时的冲 击就会小很多。

 
    作者:北大方正集团战略规划部总监  郭士英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