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顺德加速区域的转型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02-04-2016

2010-06-11  

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6月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下称“两院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国唯一县区级院地合作单位的代表,顺德区副区长、区经济促进局局长苏伟波参加了大会。这是自2001年起顺德第五次参加该会。

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从上世纪80年代的“星期六工程师”到如今的“科研国家队”,一直以来,顺德都坚持以科技创新来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带动产业的升级换代,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速区域转型。

“借脑”发展推动产业链高端化

“顺德没有综合性大学和科研院所,人才基础较为薄弱,阻碍了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科技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入外部的智力资源,包括技术和人才。”苏伟波 说。

说起顺德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不得不提起上世纪80年代初的“星期六工程师”。那时,顺德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人才匮乏、管理与技术跟不上,聪明的顺德老板们开始向广州市研究 所、国有企业及高校“借脑”,让这些科研单位的人才用星期六的空余时间来帮助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

时代变迁,“星期六工程师”群体渐次退出历史舞台,但顺德企业注重科技创新的传统却一直延续了下来。顺德强劲的技术需求呼唤更顶尖的科研人员,最后他们找到了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中国 工程院,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

以院地合作为起点,顺德开始系统性地引进全国顶尖的科研力量,为地区自主创新服务,一改过去零星、单一的合作,转向系统的点、线、面全面推进,依托支柱产业、专业镇和骨干企业,构建多层次公共创新 平台。经过多年的努力,顺德目前已逐渐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校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顺德推动的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在全国县级区域无疑是数一数二的。数据最能说明这些工作的成效。目前顺德已成功推动100多家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50多所高校,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 40多所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600多项,合作项目转化新增产值累计超过300亿元。不断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不仅成 为引领和支撑顺德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同时也带动产业链向高端发展。

“引智”创新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不仅是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需要依靠科技,在引进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我们也非常注重科学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希望集中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智力资源,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苏伟波说。

产业发展,科技先行。以引进太阳能产业为例,顺德一开始就十分注重技术和人才的引进,率先与中山大学合作建设了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成为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是专门从事太 阳能光伏技术研发的,顺德区政府非常明确而坚决地将光伏产业发展放在一个战略发展高度,我们找到了‘用武之地’,所以我们来到顺德。”该院院长、中山大学 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所长沈辉说。

目前,该院已经建立了光伏电站研究部和光伏技术部。其中,光伏电站研究部将建设实验电站,采集一些重要数据,为顺德光伏电站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光伏技术部则主要发展光伏逆变器、光伏水泵等产品,为 顺德企业提供具体的技术帮助。沈辉表示,科研人员已经陆续到位,该院也已与圣大公司建立联合研发团队,开发出逆变器样机。有政府的支持以及高校优秀智力资 源的支撑,沈辉相信,未来3—5年,顺德光伏产业将走在广东前列,光伏应用走在全国前面。

笔者了解到,顺德区已形成高端家电、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和医药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了包括彩虹OLED、瑞图万方、富信电子在内的一批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其中,瑞图万方公司经过7—8年的耐心培育,近两三年销售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和应用企业之一。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顺德共有 17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490亿元。彩虹OLED研究院、光催化与环境工程研究院等一系列研发基地正在筹备之中。

苏伟波透露,为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继续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更好地建设区域科技创新平台,该区计划建设集研发、孵化、中试、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检测、新技 术、新产品应用试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顺德产业研发基地,打造“顺德硅谷”,汇聚各种智力资源,推动顺德的区域转型。

平台创新

顺德工业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做制造业装备核心共性技术提供者

来到顺德工业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时,该中心的几名工程师刚好出发前往伦教顺德威德力木工机械厂。他们正在为该厂改造生产线,研发木工集成材生产线装备。据悉,该项目通过网络化控制系统减少布线,将 使该厂的生产效率提高15%,成本则降低15%—20%,产品将能更加快速的推广。而这只是该中心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一个缩影。

顺德工业与信息心技术研究中心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顺德区政府于2009年共同建设,专注于制造业装备的控制系统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仿真、集成,目前已完成了中心机房建设,服务器、软件已投入使用。

笔者了解到,自今年3月1日成立以来,该中心已吸引了20多名工程师进驻,并与华农、西安电子科大等国内院校建立联系,先后与顺德7家企业对接合作。该中心今年的另一个重点项目是与广东锻压机床厂 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精密伺服锻压机控制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节能40%—50%,同时也将促使企业产品从低端走向高端。”该中心总经理、中科院副研究员陈冰冰说。

陈冰冰表示,希望接下来能将实验室建到企业里,以业务整合资源,发挥互补优势,凝练共性技术,扩展在装备行业的应用。“我们的目标就是做制造业装备核心共性技术的提供者。”

模式解读

多层次创新平台构筑区域创 新体系“铁三角”

与其他地方零星、单一合作模式不同的是,顺德的产学研合作是系统性全方位铺开。以企业为主体,顺德依托骨干企业、专业镇和支柱产业建设了三级公共创新平台,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构筑起坚固的区域 创新体系“铁三角”。


骨干企业“筑巢引智”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为更全面地开展产学研合作,顺德越来越多的骨干企业开始建设研发中心,与科研单位直接对接。随着科技特派员等机制的建立,顺德企业与科研人员的合作更加紧密,不少科研院所都 直接派工程师常驻企业。“这种‘零距离’接触更有利于我们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更好地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一科研人员说。

目前,顺德已经成为广东省建立工程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拥有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市、区三级工程中心161家。统计显示,目前该区各级工程中心年均研发经费已投入超 过30亿元,研发人员达1万多人,承担企业开发项目近3000项,当年科研成果投入生产数3000多项,为企业创造新增产值350多亿元。

线

行业“抱团”促产业升级

顺德公共创新平台的第二层次是专业镇。在这一层次中,顺德依托各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行业技术研发服务中心,为镇内企业或行业提供中介、信息、人才培训、研发新技术、电子商务活动等服务,推 动产业升级。

在这当中,顺德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创新联盟,由十多家企业和若干家高校结成的研发实体结合组建了白色家电产学研战略联盟、机械装备产学研战略联盟。“目的就是通过优势互补解决行业中共性和关 键技术,以企业间的抱团,带动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顺德经济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全区10个镇街已有8个被认定为 “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当中有6个镇街组建了生产力促进中心,有3个镇被认定为省创新示范专业镇。


对接科研院所寻突破

区一级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承担了支柱产业的前沿、新兴、交叉技术和项目的交流、对接和转化功能,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原创性新产品并实行产业化,为产业转型寻找突破口。为此,顺德成立了院士咨询活动中 心、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区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区知识产权协会、区电子信息商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并重点建设了华南家电研究院、家具研 究开发院等支柱产业核心创新平台。

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华南家电研究院。该院已成功引入“家用电器检测重点实验室”、“用能产品能效检测重点实验室”和“电磁兼容(EMC)检测实验室”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六个二级研发中心、两个开 放性实验室和快速成型中心,承担了国家支撑计划在内的一批家电行业重点研究项目,稳步提升顺德家电行业区域核心技术创新与检测、认证能力。

■高端对话

专访顺德区副区长、区经济促进局局长苏伟波借助科技创新促进“传统制造”向“先进智造”转变

顺德下一步将如何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大部制对顺德科技工作产生哪些影响?为此,笔者专访了顺德区副区长、区经济促进局局长苏伟波。他表示,顺德未来将坚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战略,借助科技创新 促进“传统制造”向“先进智造”转变。

大部制改革后科技与产业全面融合

笔者:去年顺德启动党政机构改革,原来的科技局被整合进入新成立的顺德区经济促进 局,这一变化对顺德科技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苏伟波:尽管名称没有了,但顺德区的科技工作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反而得到了加强。 首先是资源的投放得到全面加强,科技局原来的6个科室,除地震办和秘书科外,其余4个科室全部保留,人员也得到加强,科技经费的投入持续增加。去年顺德区 财政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为3.3亿元,今年这一数字上升为3.4亿元。

另外,整合之后更有利于科技与产业的进一步融合。整合后的大部门更有利于资源的调配,原来我们是分兵作战,搞科技的搞科技,搞产业的搞产业,现在是集团作战,沟通协作的效率更高,在集中资源推动自主创新和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空间也更加广阔。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笔者:顺德科技创新工作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 用?

苏伟波: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一直以来,我们都 坚持以科技创新来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数据最能显示科技的作用,2009年全区科技研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高新技术 产业产值149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同比增长14.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技术自给率达50%以上。

笔者:今后顺德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是怎样的?

苏伟波:我认为,目前“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提法也是相当适合顺德本地情况的,今 后顺德将根据这一思路,重点营造好“软”环境的发展氛围。顺德产业聚集,在推动自主创新上的空间还很大,我们将结合东部地区的总体规划,打造“顺德硅 谷”,整合各种科技资源,建成一个“智汇基地”。目前整个基地的规划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有望在今年底明年初全面启动。

同时我们还在规划建设西部生态产业园区,也将作为新一轮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未来将坚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战略,一是通过实施“龙腾计划”,重点扶持本土优质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竞争 力;二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引进高端产业,包括新型平板显示器、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生物医药等等,推动顺德经济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 点抓好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等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我们还将继续推动产学研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快两化融合工作步伐,推动有利于产业集聚、人才汇聚的良好环境。

企业标兵

广东冠邦科技有限公司

产学研合作助推企业腾飞的样本

依托于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广东冠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邦)在短短8年时间,从当初八九个人的小型技术企业发展到现在产值逾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冠邦所走过的路子正是顺德企业重视科技创新获 得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冠邦成立于2002年,由原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几名高级工程师带领一帮技术人员成立而成,从一开始就与产学研合作结下不解之缘。该公司发现通过在高校和社会上引进人才,无法及时缓解部分技术的劣 势,于是决定与高校开展项目产学研合作。

2003年,冠邦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开展大盘重铜管连铸连轧关键技术的联合研发,从此走上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据悉,该项目的研究使大盘重铜管连铸连轧设备完全替代进口设备,并在国内市场占领垄断地位,合计销售达1.8亿元。该设备甚至成功返销两条成套生产线到芬兰,出口韩国。目前正与希腊、越南、印度等铜业巨头积极商谈出口事宜。去 年,该公司又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建立了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中心顺德分中心,致力于高精度板带轧制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带动区域装备制造业发展。

从单纯地引进人才到单体项目局部结构合作,再到项目整体合作,最后通过产学研研发基地的平台与高校进行全方位合作,冠邦不仅在技术上获得领先,销售收入和利润也呈直线上升趋势。统计显示,冠邦的年 平均增长率达252%,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83万元升至去年的8852万元。“预计今年更可突破亿元大关,达1.2亿元。”冠邦董事长朱旭说。

数说顺德科技

•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19个

•引入科技特派员98位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4家

•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90亿元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

•专利申请和授权连续14年位居全国同级区 域第一位

•先后超过400名院士专家到顺德开展活动

 
 
(编辑:陈超颖)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