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学者对产业政策的研究结论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08-03-2016

 

库兹涅茨(1985年的报告)

从各部门产业的总量和劳动在各门的分布趋势研究得出:

第一产业逐渐经缩小

第二产业逐渐增加

第三产业也逐渐增加

只要产业结构的变化能够适应需求的变化,能够更有效地对技术加以利用,劳动和资本能够从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产业结构的变动就会加速经济增长。

l  评价:库兹涅茨绝大部分工作是产业结构趋势分析,因而他重视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将总量看作是产业结构有序的渐进变动趋势。

 

罗斯托的研究

l  他认为,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部门变化的过程,它植概于现代技术所提供的生产函数的累积扩散之中。

l  他认为离开了部门分析将无法解释增长为会么会发生。

l  他用三个方面的论据支持了他的论点:

。第一、现代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的吸收本来就是一个产业经济部门的过程。

。第二、现代经济增长是主导产业经济部门依次更替的结果。

。第三,引进新的重要技术或者进行技术创新只能是产业经济结构不断联系、相互作用而使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

。因此,经济增长并不是产脱离业结构而单独发生的经济过程,恰恰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而使其功能 不断提高的作用结果。 

l  评价:罗斯托采用非均衡的动态结构演进分析方法,主要偏重于产业结构机理分析,强调的是结构变动对总量增长的作用。随着经济学的发展,非均衡的增长过程越来越多的被经济学家所接受。

 

钱纳里的研究结果(1989年的研究)

l  他认为经济增长是一种非均衡的增长。

l  由于非均衡增长过程存在着增长要素的“边际收益差异”因而必然存在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产业)之间的转移和流动,这种非均衡增长所引致的生产要素从低收益部门向高收益部门的流动必然产生结构变化效应。

经济增长速度=kA,B,C,D,E,F,G

A、表示投资与GNP的比率(资本存量增长的替代变量)

B、为劳动力投入的增长

C、表示劳动质量(或教育)的度量

D、为劳动或资本自农业转移的度量

E、为出口增长的度量

F、为国际收支逆差的度量

G为发展水平的度量

l  这一增长函数所考察的解释变量除了劳动和资本外,还引入了诸如资本和劳动的再分配等结构变量,表明将经济增长过程看作是一个由要素投入和结构转变共同推动的结果。

 l  评价:钱纳里采用非均衡的分析方法,将结构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从而更有利的支持了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帕西内蒂的研究

他考察了三种情况:

第一,经济增长是由人口增长引起的。

第二,第二,经济增长是由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共同引起的。

第三,经济增长是由结构变化引起的。

l  在考察了这三种情况之后,他认为第三种情况是更一般,更现实的情形。

l  他指出由于不同部门(产业)之间的生产率提高速度与需求扩张速度是可以不同的,就会发生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产业)之间转移。这种转移变化是保证经济不断增长的条件。只要这些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到相当高的就业增长率和生产增长率的部门,整个国民经济仍然能够随着资本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而增长。

l  只要产业结构的变化能够适应需求的变化,能够更有效地对技术加以利用,劳动和资本能够从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产业结构的变动就会加速经济增长。

 l  评价:帕西内蒂同样是把结构变动纳入到经济增长的分析中,通过各个部门的生产率的不同来分析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引发资源的合理利用,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对以上研究的评价

l  库兹涅茨绝大部分工作是产业结构趋势分析,因而他重视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将总量看作是产业结构有序的渐进变动趋势。

l  罗斯托采用非均衡的动态结构演进分析方法,主要偏重于产业结构机理分析,强调的是结构变动对总量增长的作用。随着经济学的发展,非均衡的增长过程越来越多的被经济学家所接受。

l  钱纳里采用非均衡的分析方法,将结构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从而更有利的支持了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l  帕西内蒂同样是把结构变动纳入到经济增长的分析中,通过各个部门的生产率的不同来分析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引发资源的合理利用,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l  库兹涅茨和罗斯托观点的差别,本质上是从某种角度反映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中何者起主导作用的理论分歧。

l  产业变动或升级是需求带动、利润带动或是生产效益带动。按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资本是向着利润高的方向流动,劳动力是寻求就业机会和向高工资方向流动。高利润代表着高需求,高效益。问题在于中央银行在主导各银行在贷款方向方面的要求是如何定下其重点,也就是说央行如何决定资金的流动方向。央行可以决定银行应多配置资金到服务业或是工业等。

l  我们同意在研究产业结构时,还是从产业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着手。

l  从中央经济策划组的任务来看,就应从产业结构来研究经济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引导资金和技术创新的方向。 

总之马来西亚要突破“中等收入的困境”,就要加强创新的努力,即要加强教育、加强培训、强调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