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全球化:外援让位投资
信息来自:时代周报  · 作者:张子宇 · 日期:02-09-2014

2014-09-02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从蒙古归来,并带回了26项合作协议。而在两个月之前,他的拉美之行被外界评价为中国的“拉美脚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则在8月22日盛赞“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因为多次在外访中力推中国的高铁技术及设备,李克强被外界称为“高铁推销员”。

除中国政府领导人之外,华为、吉利、中石油、中兴、联想等中国企业亦更加系统地深入到了非洲的丛林、东南亚的海岛以及拉美的高原。经济援助或者被援助,这种过去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方式,正被更多样化的企业活动所取代。

资源型外向战略转变

习近平的蒙古之行,中蒙双方签署了26项合作协议,其中占多数的是经贸、金融、能源和基础设施合作协议。两国希望双边贸易额增加到100亿美元,双方交换的货币量从1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50亿元人民币。

重要的是,中国向蒙古提供的出海口将增加到8个。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要将这些煤炭送往外国,必须利用中国的铁路网和港口。

另一方面,蒙古没有石油,过去其石油主要靠苏联(俄罗斯)供应。未来蒙古则可以利用与中国的合作降低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在中蒙签署的26项协议中就包括与中石油签署的一份谅解备忘录。

这无疑有着另一层意义。中国并不是一个石油出口大国,相反中国也需要进口大量石油。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已经能够在能源供应链上占据更高的位阶,这种位阶既有技术层面的,比如相关延伸产品;也有供应层面的,比如通过中国的港口设施、油气管道等。

事实上,中国过去为获得石油、铁矿石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外向战略,如今已经悄然发生了质的改变。多层次地为中国企业进入当地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成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另一方面,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也成为一大受惠群体。从2011年开始,巴西就取代阿尔及利亚成为中国汽车第一大进口国。

“今年是习近平上任以来第二次访问拉美,去年6月他去了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今年则是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这两次可以联系起来看。原来中国和拉美的经贸关系主要是中国进口原材料如大豆、铜、铁矿石等,出口制成品。虽然发展很快,但主要是贸易关系,这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拉美也想发展制造业,所以未来的方向是投资方面。习近平的出访也是为搭建一个平台,让中国和拉美在产业链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多。” 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拉美处处长吴志峰[微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吴志峰正在研究在拉美设立经济特区的问题,他认为经济开发区或者特区这类模式,对中国制造业大规模到拉美投资有帮助。“我们正在研究为哥斯达黎加设计一个经济特区。如果哥斯达黎加立法批准的话,就有了法律保障,这样就可以为中国企业建造一个平台了。”

企业投资取代政府援助

相比于经济还算发达的拉美,中国企业在最不发达的非洲,却发展得更加迅猛。而且最重要的是,中非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也在发生变化。“中国过去的对外经济关系主要是援助,后来往贸易转变,现在是投资。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一位不愿具名的国际问题研究学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中国在非洲的生意都只是单纯交易,更多的是由企业家而非政府主导的。”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封面文章《中国想要什么》中写道。

“过去几年来看,非洲的私人投资越来越多了。中国对非投资原来是国企为主导,现在也还是,不过私人投资的比例逐渐增多;另一方面,企业行为上,越来越多企业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还有就是重视品牌。” 总部位于肯尼亚的中南屋(China House)创建者黄泓翔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中国正在非洲掀起基建大潮。中国开始修建联通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到最大港口城市蒙巴萨的高速铁路,有超过5000名中国工人将参与相关建设。这是近几十年来东非最重要的交通工程。中国铁建(5.06, -0.01, -0.20%)则深入另一个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联通这个国家和吉布提的铁路已经修建了两年之久。埃吉铁路是中国在海外首次采用全套“中国标准”修建的电气化铁路。2014年,这条铁路开始进入铺轨阶段,联通在望。

除了亚非拉地区,中国在发达国家市场亦取得进展。李克强的访英之旅,让中国企业进入了英国的能源、基建等行业,中国将为英国建造核电站、机场、高铁等新闻让英国媒体唏嘘不已。而习近平7月对韩国的访问,最引人注目的话题,莫过于250人的庞大企业家代表团和未来的中韩自贸协定。而民营资本,特别是房地产及创意产业的资本,则更加深入地在发达国家扩展自己的资源。从在美国不断破土的万达地产项目,到伦敦最繁华购物大街上的中国服装(11.11, -0.04, -0.36%)品牌旗舰店,均证明中国商人的兴趣远比想象中更加广泛。

“目前,欧盟各成员国在吸引投资上进行着竞争,这对中国来说是机会。但长远来看,中国不应该只是寄望与一些特定欧盟成员国的合作,最终双方需要严谨的协商,在平等性上达成一致。也就是说,一方面中国公司可以投资欧盟的市场,为欧盟的成员国带来好处,这是互利的。但也需要帮助欧盟企业有效地进入中国市场。”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经济学家、教授斯蒂芬?沃尔科克(Steve Woolcock)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如此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