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达成贸易协议涵盖牛肉、家禽和天然气
信息来自:自由亚洲电台普通话 · 作者:希望 · 日期:17-08-2017

2017-05-12

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和中国日前达成新的双边贸易协议,涵盖牛肉、家禽产品和天然气。中国同意向美国的农业和能源产品开放市场,美国同意中国禽类熟食进入美国市场。有美国前贸易官员表示,美中贸易协议的关键在于可实施的细节,而非套话空话。

美联社5月12日发自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报道说,

美国和中国政府就牛肉、禽肉和天然气等产品的贸易达成协议。美国政府官员称赞新达成的美中贸易协议,将有助于推动美国的出口,缩小美国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贸易逆差。

新的美中贸易协议涵盖了从农业产品、肉食品到能源的产品,清除了美国金融机构在中国长期以来遭遇的障碍。根据协议,美国将允许国内能源公司向中国出口液化天然气。

报道说,这是今年4月美国特朗普总统与中国主席习近平会面时达成的贸易协议的一部分。根据协议,美国欢迎参与谈判的中国公司购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美国能源部也已授权向中国的天津市每天出口192亿立方英尺的液化天然气。

美国罗斯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Michael Wilbur Ross)称赞这项协议,是在创纪录的短时间内取得的重大成就。这项协议所涵盖的范围大于美中贸易关系史上所取得的成就。通常,贸易协议是通过多年谈判而达成的,而非数十天内完成。

在美国纽约的“美中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谢家叶说,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早就应该达成互利的贸易协定;

“其实这项贸易协议是在美中两国领导人特朗普和习近平前不久在海湖庄园会面期间就同意的,现在公布的协议只是当时已同意内容的书面形式。美中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早就应该达成这种贸易协议,因为这两国的经济合作和贸易良性合作,将对整个全球的经济起到领导和促进作用。”

美联社的报道说,虽然新的美中贸易协议涵盖了美国企业长期以来抱怨的许多受中国贸易壁垒阻碍的项目,但中国将在多大程度上向更多的美国产品开放市场还有待观察。过去的美国政府也与中国达成过被称为“开放市场”的贸易协议,但很快都以失望告终。

前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斯科特-穆豪泽(Scott Mulhauser)表示,贸易谈判的关键在于可实施的细节。协议包含越多的可取得真实而具体成果的细节越好,而不仅仅是一些总是被重复的平庸陈词滥调。美国的很多公司、工人及农民等都期望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期望看到这项协议能带来符合承诺的现实结果。

特朗普总统在竞选和就任初期阶段,曾把美国的庞大的贸易逆差,特别是与中国的巨额逆差,当作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他多次表示,美国不断增加的贸易逆差导致美国丢失了数百万就业机会。他承诺,将在贸易谈判中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大幅度降低美国的贸易逆差。

美国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谢家叶表示,中国这次可能在开放市场方面做了较大的努力:

“我想,这次美中两国达成贸易协议,中国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习近平与特朗普前不久会面时,中国方面在贸易方面同意作出的让步,可以以数十亿美元来计算。”

美联社的报道说,一些美国公司目前正在寻求获取在中国建造液化气处理设施的许可证,这将使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重新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而中国也正设法在能源使用方面转向天然气,已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从而改善其空气严重的污染。此外,中国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还有助于它能源供应源的多样化,并为美国能源供应商提供一个重要的市场。但是,美国天然气的大量出口可能会提高美国国内的天然气价格。

报道说,新的美中贸易协议将缓解美中双方对农产品贸易的限制,结束中国对美国牛肉的进口限制。中国政府2003年因一起疯牛病例而禁止进口美国牛肉,该禁令一直延续至今。美国则允许中国的家禽类熟食品进入美国市场。

协议还将简化对美国生物技术产品的评估程序,为美国电子支付服务商获取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许可证简化流程;也将促进中国银行进入美国金融市场的准入等。

报道说,去年,美国与中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高达3100亿美元,是美国对外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数额,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60%。美国全年贸易逆差为5006亿美元。

在英国一家金融公司任咨询的吴克钢表示:

“美中达成新的贸易协议是令人高兴的。前一段时间,有人炒作美中之间发生贸易战,但我一直在说,美中打贸易战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两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两国的经济又相互依赖,不可能打贸易战。”

美联社的报道说,美中两国还同意,在今年夏天举行经济对话,制定一年贸易计划。美国方面将有商务部部长罗斯和财政部部长史蒂文-努钦 (Steven Mnuchin) 为首的官员参加,而中国则将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带领的团队参加。

报道说,这些都是美中双方解决贸易争端的最新努力。美中经济对话机制始于美国小布什政府期间,两国商贸官员每年会谈两次。此后,奥巴马政府继续了这一机制,但把会谈的次数减少到每年一次。
 

(责编:嘉华)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