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如何应对产能过剩问题
信息来自:中国经济时报  · 作者:吕萍 陈永广 余乐 · 日期:27-02-2015

2015-02-03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作。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渠道进行化解: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推动亚太自贸区发展;引导军民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对产能过剩产业兼并重组的支持;建立再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近年来,我国一些重点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作。第2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也将“产能过剩和减轻环境影响”作为战略性议题进行讨论。深入研究美国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借鉴其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美国历史上如何化解产能过剩

加大对外投资输出过剩产能。1973年之前美国奉行“凯恩斯主义”,推崇“需求拉动供给”,通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来化解产能过剩。1939—1948年间,军工工厂、基建制造业的企业数目和规模都增加近50%,产能利用率也逐年上升。随着二战的结束,国际和国内需求急剧降低,1947年产能利用率降至70%。美国适时推出“马歇尔计划”,通过提供金融、技术、设备等多种形式的援助共计130亿美元帮助欧洲恢复经济。该计划一定程度上也帮助美国化解了部分过剩产能,到1951年产能利用率重新回到了80%以上。然而,过度依赖政府投资来刺激需求必然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产生“一低两高”的滞涨现象。

依托市场调节机制化解产能过剩。1980年以后,里根政府采取减少国家对企业干预,奉行“供给创造需求”的里根经济学。1980—1985年,美国通过降低通胀率,大幅度减税,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缩减政府开支,鼓励企业加快兼并重组,依托市场调节作用化解产能过剩,促使经济回到健康增长的轨道。到了1983年,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全年GDP增长了6.5%,生产性投入上升了1.1%;1984年第一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了10.1%,工业开工率也突破了80%。

加快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上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通过政府引导国防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等措施,有力推动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针对21世纪初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美国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经济重心逐渐转向第三产业,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引领了全球信息化革命,美国由此摆脱了传统产业升级的难题,有效化解了过剩产能。

二、美国应对产能过剩的政策变化

从“需求拉动供给”到“供给创造需求”。美国的产业政策随着历次产能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而逐步调整。1973年之前,美国奉行“凯恩斯主义”,着重解决需求侧的政策创新。无论是针对国内的铁路公路基建投资,还是利用“马歇尔计划”对欧洲投资,都是利用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种政府经济干预是解决当前产能过剩的办法,但往往也会导致下一轮经济周期里的产能过剩。投资拉动刺激供给增长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较快的通货膨胀。1980年,里根政府开始转变经济政策,以“供应创造需求”,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化解产能过剩,重视产业竞争力提升。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重化工制造业产能过剩逐渐缓解,第一产业的生产率及技术水平得到长足进步。而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促进了服务业快速发展,经济持续增长了近10年。

从福利到工作的再就业培训工程。美国现代的福利制度和再就业培训工程,是伴随着历次产能过剩导致的失业问题而同步建立的。19世纪50至60年代是产生和萌芽阶段。伴随着《人力开发和培训法》和《经济机会法》的建立,美国逐步确立了全覆盖的现代福利保障制度。此时的再就业培训已从早期的职业教育中分离出来,由劳工部直接管理,为经济困难的人特别是男性提供职业培训,对有三年以上就业经验的人和再就业人员予以培训。19世纪70年代是确立成熟阶段,其主要立法如《工作培训伙伴法》和《再就业法案》等,都体现出政府责任向企业和个人转移、资金渠道不断扩展、培训服务多元化、公共服务私营化等特点。1988—1998年是重大调整和改革阶段。里根政府于1988年推出的《家庭支持法案》是再就业培训立法的重大变革。美国通过扩大职业培训和增加教育机会来减少贫困父母对社会福利的依赖程度,强制各州建立就业机会和基本技能培训项目,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联邦政府在该项目中负担50%—72%的责任。美国现代的福利制度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对化解产能过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启示与建议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推动亚太自贸区发展。一是进一步推动大湄公河经济圈、两廊一圈及泛北部湾经济圈等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扩大与中亚、俄罗斯、蒙古国的边境合作区建设;二是完善境外经济合作区的支持政策,鼓励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重化工企业“走出去”,扩大境外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三是加快对发达国家新兴行业的投资并购力度,鼓励国内企业与境外机构加强研发合作,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

引导军民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是借鉴美国经验,结合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研究建立对国防专利职务发明人的长效激励机制,包括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以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热情。二是研究建立国防专利在民用领域的转化应用机制、国防专利权益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在确保国家安全和国防利益不受损害与影响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并引导国防专利向民用领域转移。三是建立完善的国防专利保密解密制度,对无需保密的及时解密,对解密后能够民用的国防专利技术,积极促进其转化应用。

加大对产能过剩产业兼并重组的支持。一是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化改革,创建良好的市场生态。坚决取消各地自行出台的限制外地企业对本地区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规定,积极探索跨地区企业兼并重组地区间利益共享机制。二是坚持兼并重组由市场主体自发推动实施,不搞“拉郎配”。政府要避免行政干预,提高并购重组的效率。三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更多金融服务和工具。鼓励引入PE等股权投资基金成为企业的战略投资者、收购方等,并通过市场提供公开透明的退出渠道。

建立再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建立培训和就业服务相统一的再就业保障体系。在职业培训上,要加快建立职业培训法制体系,依法推进职业培训工作。积极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主渠道作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修订职业培训补贴的支付办法,实行“学时累积制”,在保证培训效果基础上鼓励劳动者参加弹性学时职业培训。在就业服务上,赋予就业服务机构法定职能,调动多方积极性。扩大就业服务覆盖范围,将退伍军人、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纳入就业服务范围。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就业服务,形成规范、统一、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
 
 

[责任编辑:王锦宝]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 吕萍 陈永广 余乐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