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国际合作:有难处,更有期待
信息来自:中国航天报 · 作者:陈立 · 日期:03-05-2014

2013-09-27    

早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开幕前几天,欧空局局长多尔丹与随行人员就脚步匆匆地出现在北京各个场合,忙着与中国航天界人士洽谈。

今年恰好是多尔丹“执掌”欧空局十周年,当记者问起他十年来为欧洲航天发展做过的最大努力是什么时?这位67岁的法国人不管是强调“成员国从15个扩大到20个”亦或回忆“与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牵手’”的历史,关键词都是“合作”。

纵观已落下帷幕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加强国际合作成为各国的“主流”共识。其实,这也恰恰反映出推动国际航天合作仍然“在路上”,任重道远。

在全球多边化的今天,集国家的科技经济发展“引擎”、安全基石等“身份”于一身的航天科技工业,已成为当前主要大国及地区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颗博弈棋盘上的重要棋子,每一步怎么走,都需要慎之又慎。

在世界航天版图中,美国领跑、俄罗斯随后的局面持续多年。对于追赶者来说,合作,是他们短期内吸收新技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巴西航天局局长雷蒙多言简意赅,阐述合作的必要性:“分担成本与风险。”

这折射出一个困扰多国航天发展的重要问题:钱。多尔丹透露,欧洲各国内阁已经愿意为航天发展投入100亿欧元。但这似乎并不“保险”,否则多尔丹也不会在欧洲各国议员面前急切地解释“投资航天会有高回报”,甚至在与议员的讨论中,出现了抢话筒的情景。再说,西方国家的议员更换频繁,一旦换人,各种预算方案又得“来回扯皮”。

美国也面临相同的问题。美国宇航局局长博尔登指出,未来美国宇航局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重新激发美国国会和民众对航天的“兴趣”,由此换来政府足够的资金支持。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西方发达国家民众对太空的激情有所消退,也难怪本届大会还专门组织了一场全球网络论坛,名曰“如何让公众重新‘爱上’太空”。

这不由让人想到欧空局与美国宇航局合作Exo Mars项目出现的“麻烦”。多尔丹说:“美国宇航局面临缺钱的问题,但我们不想更改项目日程,这也是我们与俄罗斯进行火星探测合作的原因。同时,这次来北京也期待寻找一些和中国合作的‘新点子’,包括在空间科学研究、火星月球探测、卫星数据共享等方面。”

即使面临资金难题,美国宇航局对国际合作尤其是与新兴航天力量之间的合作态度依旧“暧昧”。

当前,中国已经提出愿意向国际社会开放空间站建设项目,包括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培养航天员等。当美国宇航局局长博尔登被问及“其他人都想与中国合作,你们不担心吗?”时,他引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话作为回应:“现在已经是太空合作时代。”可之后还是话锋一转,强调他的任务就是确保美国航天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言外之意:竞争是永恒,合作需谨慎。

“很高兴到北京来向大家介绍我们的航天活动以及未来计划,我们的航天局是世界上少数能研制各种类型航天器的组织……”这是俄罗斯航天局副局长沙维利耶夫在本届国际宇航大会的开场白,话语中透露出这个航天强国的“骄傲”。

但同时,近年来质量事故频出的俄罗斯航天似乎更操心“内忧”。该国9月3日公布了新的航天改革方案,对航天工业企业进行合并整顿,推行统一的技术政策,消除生产中的重复和产能过剩,提高企业工作负荷量。

记者在本届大会上留意到一个细节:当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我国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投资500亿元-600亿元时,不少海外代表表情惊讶。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比利时议员向经合组织高级政策分析师克莱尔•朱莉惊讶发问:“那些亚洲国家(中国、日本、印度)的航天预算为何那么多。”

其实,这一类的惊讶、疑问大可不必。合作和竞争一直都是世界航天发展不变的孪生主题。合作,是为了谋求全人类的福祉,同时也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但合作,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竞争。由此,借用本届大会“北斗”亮点报告会上中方代表的一句话来说明问题:“我们欢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进入中国市场,但涉及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领域,一定会出现北斗的身影。”

加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的确各有各的难处,但从本届大会呈现的火爆场面看,不正预示着未来的合作更值得期待吗?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