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政府赤字
信息来自:东方日报 · 作者:孙和声 · 日期:13-02-2010

2010/2/12
政府预算长年出现赤字,以至债台高筑,是二次战后相当普遍的现象;之前,除非出现大灾害或战争,政府通常均致力保持平衡预算,以免出现长期的寅吃卯粮现象。

何以二次战后许多政府倾向赤字预算,原由固然众多,如政府规模日趋庞大、官僚体制的既得权益化、效率没有随着规模的壮大而提高等、凯因斯经济思想的作用等。尽管如此,若管理得当,长期来看,政府也是可能出现资产大于负债现象的,如挪威、瑞典、新加坡、香港等。易言之,这是个治理得当与否的事宜。

就大马来说,长期以来,政府均是入不敷出的,尤其在 1980 年代中后期,政府总债额甚至高达国民生产总值 GNP 的近 100 巴仙!之所以,跟前首相马哈迪政权时大手大脚花钱与低经济增长,严厉的新经济政策等有很大关系。

之后,随着新经济的放宽、外资的涌入,政府大搞民营化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情况逐渐改善, 1993-97 年间甚至出现小盈余。惟 98 年后,便赤字再现,且每年的预算赤字均超出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3 巴仙。

按欧盟的软约束,一国的年度赤字最好控制在 3 巴仙以下,而总额则勿超过 GDP 的 60 巴仙。大马虽尚未超过 60 巴仙,也已迫近此数,如 A 表所示。

从 A 表中可知,进入 21 世纪,联邦政府债额占 GNP / GDP 比重虽低于 1970 与 1980 年代,但也属于中高水平。另一点是,自 1960 年代以来,联邦债务均以内债为主,显示国内储蓄率并不低,一般均可占到 GNP / GDP 的 30 巴仙左右。

就大马来说,由于是个油气净出口国,且油气收入占联邦政府收入的百分比不低(近几年来都在 30-40 巴仙左右),如在 05-09 年,国油每年便支付以下数额给联邦政府 ( 见表 1)

在这种情况下,尽然长年出现庞大赤字( 09 年情况特殊,为 511 亿令吉外,其他年度也高达约 200 亿之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现象;而主因之一显然便在于财政纪律松散,如巴生自贸区事件,或每年总审计司所指出但从未受到有效纠正的不当行径。要搞好联邦的财政状况,这一环节是非先处理不可的当务之急,若否,增加人民负担的措施将不得民心。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