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没人要倒垃圾?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刘镇东 · 日期:01-05-2011

2011-04-29

大家每天劳碌奔波地讨三餐茶饭糊口,偏偏在这个国度,却没有人认真讨论劳工、工资、外劳、人才等相关政策。

劳动节前夕,劳工薪资过低让最低工资议题再次受到关注;与此同时,世界银行发表报告,估计百万马来西亚人才外流。这些讯息皆在揭示我国劳工政策不当的一些面向,劳工市场像个病入膏肓的病人。

一个只有 1 千 200 万劳动力的国家,按世界银行最新的报告有百万国人离散在世界各地,其中大部份受过高等教育。过去 10 年,在马来西亚工作的外籍高技术人员,却降低了四分之一左右。

在这 1 千 200 万劳动力当中,其中二百余万是合法外劳,另外还有并未显示在统计数字内的无准证外劳,有者说 50 万人,也有说 300 万人,其中还要看是否把沙巴的菲南移民算进去。

一个需要聘请那么多外劳的国度,想必非常渴求各级的工人,偏偏女性就业参与率从 1971 年的 37% 增至 1985 年的 46% 以后,至今仍然维持在 1985 年的水平。

吊诡的是,一个只有 1 千 200 万劳动力的国家,联邦政府就聘请了 130 万人, 10 年前其雇员还不及 90 万人。联邦政府开支也因此从 1998 年的 680 亿令吉增至 2011 年的 2 千 140 亿令吉,足足翻了 3 倍。

如今,加上其他各级政府、法定机构、官联企业、只是承包政府工程和服务的承包商等等,最少有 250 万人靠政府吃饭。尤有甚者,也是这过去 10 年,政府中下级职位的工资,高过私人界。

另外, 35% 的家庭经济支柱(主要赚取收入者)从事没有保障的非正式行业,小贩商、德士司机等,可以算作此列。

简单来说,从技术角度而言,我们很多拥有高技术的国民都选择在国外工作,而在马来西亚工作的外国人当中,高技术的却买少见少,廉价劳工则越来越多。在这个靠创意、知识和技术提升支撑的世界经济当中,马来西亚经济缓步 10 年,事出有因。

从工资角度而言,资方聘雇大量外劳压低了底层工作的工资,让低技术的国人吃不饱饿不死。过去 10 年,劳工工资成长只在 2% 上下。

就以倒垃圾为例。联邦政府把固体废料处理私营化,获得合约的相关公司再分拆给另一些小相关公司,尔后这些小相关公司再分配给其他更小的承包商。最终实际要工作的小小承包商,为了确保本身还分到一杯羹,只好聘请外劳。

每一回谈到外劳过剩时,因关系取得外劳证照的既得利益者很快跳出来说,国人都不要从事肮脏、危险、低贱的工作,如倒垃圾。国人真的不愿意从事这类工作吗?

如果付给每名倒垃圾的工人每月 3 千令吉,国人会从事这样的工作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倒垃圾工人每月 3 千令吉工资?疯了吗?

让我们参考澳洲的例子。澳洲有最低工资的规定,最低贱的工作至少可以糊口。倒垃圾是一门高技术的服务,一辆垃圾车就只有一人操作,他既是罗里司机,也是自动化倒垃圾的机器操作员。罗里、巴士司机都是技术工人,工资不低。

与其一辆垃圾车载著 6 名每月 500 令吉工资的低薪外劳,倒不如实施自动化政策、革除垃圾私营化的寻租活动、除掉赚外劳证件费的中介;最终国人的工资就可以提升,政府开支降低,社会整体技术程度也会全面向上提升。

五一劳动节,让我们重新全面检视马来西亚的劳工、工资、外劳、人才政策。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刘镇东 国会议员 2011.04.29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