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债76%亚洲第二高 国行料管制房贷及信用卡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 · 日期:29-10-2010

(吉隆坡28日讯)大马家庭债务持续攀升,目前佔国內生產总值比重(GDP)已经是亚洲第二高,仅次於日本,国家银行已经放话会抑制家庭债继续挺高;联昌研究认为,国行可以落实的计划,包括市场盛传已久的降低房贷上限,以及紧缩信用卡的发放,包括收紧申请信用卡的个人和家庭的条件。

国行预料会进一步实施一些谨慎管制措施,並且加强监督,以確保家庭债的稳健,不会危害国家经济。

根据数据显示,大马的人均收入低,但家庭债佔国內生產总值比高达76%,在亚洲仅次於日本的130%;以高举债著名的美国是96.3%,大马水平竟与美国差没有太远,但如果以国民收入而言,大马与日本或美国是有很大的距离。

收入低家债高
隱藏危机

比较东南亚同儕,新加坡家庭债为48.3%、泰国为25.4%,印尼更只有12.4%,而作为四小龙,曾经发生信用卡危机的韩国,家庭债只有51.8%,都远低於大马,但新加坡和韩国的人均收入远比大马高。

经济学家已经警告,如何大马放任家庭债持续筑高,一旦失控,美国的雷曼事件可能在大马重演,这是以金融稳健著称的国行最不乐见的情况。

大马家庭债高筑,联昌认为是供需拉抬,包括人口结构的改变、强劲的经济成长、收入的扬升和利率偏低,这让银行竞抢客户,推介更多优惠配套,特別是企业贷款疲软当儿,银行更一窝蜂抢个人贷款;房价走高带来的投机活动,进一步带动贷款需求。

在国行总裁丹斯里洁蒂透露会有措施管制家庭债后,市场一般预测国行会在近期內有所宣佈。

信用卡债每年成长逾16%

根据国行数据显示,从2000至2010年8月,大马家庭债成长最快的是信用卡债,每年成长逾 16%;汽车贷款次之,每年成长13%左右,房贷也成长近13%;以比重而言,房贷最大,佔总家庭债的48.5%,汽车贷款为25.9%,接下来是个人用途的8.6%%和信用卡债的6.1%。

应先向房贷下手

因此,根据大马家庭债的结构,联昌认为,国行要抑制家庭债,应该首先会向比重最大的房贷下手,近期內会宣佈的措施,可能包括市场传闻已久,將房贷的上限,从现有的90%,降至80或70%,但限於第三间或以上的房子,这样不违反政府“居者有其屋” 的愿景,也可以打击不正常的“炒房”活动。

至於信用卡,因为现在信用卡发放“泛滥”,导致信用卡债成长快速,因此国行预料会向“发放”方面下手,加强申请信用卡的申请条件,另外鼓励现金卡(诸如赊账卡等)的使用。

联昌认为,对许多亚洲经济,包括大马在內,消费信贷的增加,是拉抬经济成长的重要一环,也有助平衡过度依赖出口的成长模式。

前车之鑑

但是,许多前车之鑑,也让政府知道,消费信贷失控的危险,诸如1930年美国大萧条、1980 年的日本资產泡沫和2008年的次贷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反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这些危机的发生,都是因为低利率环境维持太长的时间,导致债务融资投机活动导致家庭债过度膨胀,最终爆破而发生的后果。

成长与管制应平衡

因此,决策者现在的问题是:继续通过消费信贷推动经济成长,还是立刻实施软信贷管制措施防患於未然?

如果继续放任消费信贷增长,將有助“加热”房市活动,並助长消费;但家庭债过高,一旦发生利率扬升或房价暴跌的情况,会对经济和金融机构造成破坏性的打击。

所以,联昌预测,以谨慎著称的国行,应该会立刻有所行动,以软管制防止情况恶化,只是在经济成长和管制之间如何平衡,考验国行的能力。

呆账未拉警报
调控幅度两难

大马的家庭债,从呆账水平而言,未至拉响警报水平,但经济学家认为决策者是否应在情况恶化前进行调控將是当前难题。

多数指標显示大马家庭资產负债表依旧健康,其中財务资產覆盖率为贷款的2.5倍,流动財务资產佔债务比例维持在148.6%强劲水平,而呆账比也低至3.1%,显示家庭领域在偿债率已走高至49.2%的同时,仍有能力持续偿还债务。

影响货幣政策有效性

儘管如此,联昌认为,家庭领域过度举债不仅將导致市场不稳定,更可能对金融系统带来风险,因高家庭债务可能影响货幣政策有效性。

大马家庭债务在2004年至2009年按年上涨11.1%,而2010年8月杪家庭债务较去年年杪的5千166亿令吉,进一步上涨8.4%至5千601亿令吉;家庭债务佔国內生產总值比例从2004年66.7%增至2009年76%,但今年杪减缓至74.6%。

大马家庭债务结构和组合与区域国家模式相近,截至2010年8月杪,按揭贷款佔总家庭贷款的 48.5%,以及总银行贷款的26.9%;信用卡贷款则从2000年至2010年8月按年成长16.4%,令其佔家庭债务比重从5%提高至6.1%,或佔总银行贷款的286亿令吉和3.4%。

这表示一旦利率走高,会对背负大量抵押贷款的人造成沉重的负担,家庭对升息的敏感度,会因此局限了国行货幣政策的伸缩性和效益。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