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总2010年微型华小调查报告》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 · 日期:14-11-2010

(吉隆坡13日讯)教总指出,国家教育政策以单元化教育为导向,在强化国小的政策下,华小发展没得到应有的公平对待,微型华小面对的挑战和困境更严峻,必须获得全体华社关注以促使教育部採取行动,解决微型华小面对的种种问题。

教总於今年5月至9月期间,对国內微型华小展开资料收集和分析整理工作,根据教育部截至今年1月31日的统计,全国共有1千291所华小,其中微型华小(学生人数少於150人)佔了540所或41.8%。

全国微型华小佔41.8%

教总今日发表《教总2010年微型华小调查报告》说,综合各微型华小的资料显示,从申请拨款进行维修,到师资不足及申请迁校等问题,微型华小面对的问题可说是一箩筐。

“以申请拨款来说,有关当局不但没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给予拨款,反而以全津和半津学校之分来推諉应负起的责任,半津华小甚至被迫自行解决没有桌椅,和行政费不足缴付水电费的问题。

“虽然政府在《第十大马计划》下拨款7千万令吉作为半津华小的维修和提昇校舍经费,同时每月提供最高2千令吉水电费津贴给半津学校,但这种没根据实际需求,而以全津和半津之分提供拨款的做法是极不合理的,它剥夺了半津学校可享有国家教育资源的权利。”

报告指出,搬迁微型华小也面对当局不合理迁校条件的阻难,包括有关学校的董事会和家教协会必须负责建校及自寻土地,而且有关校地必须不是政府学校保留地。

“这些迁校条件苛刻、极不公平和不合理,完全否定了华小作为国家教育一环的地位,儘管有些微型华小成功获得政府保留地建校和拨款,但都是在华社不断爭取,以及华基执政党的配合及协助下才爭取到的成果,绝对不是理所当然。”

数十年爭取虽偶有放宽
政府没放弃单元化政策

报告说,就当前的局势而言,经过数十年的爭取,虽然政府在一些教育措施的执行上偶有放宽,如从1999年到2008年,政府共批准兴建15所新华小及迁移75所华小,比起80、90年代新增或搬迁华小的数目多了,但这不表示政府对华小开明瞭。

“因为事实上,政府並没放弃自独立以来所推行的单元化教育政策,因此,唯有从根源著手,即废除单元化思维的国家教育政策,重新制定一个以多元精神为核心价值的国家教育政策,以符合大马多元种族、文化和语文的国情,並公平发展各族母语教育,才是根本解决华教问题的唯一途径。”

吁交上申请副本跟进

教总吁请华小在向教育部申请拨款进行维修校舍时,也把相关申请资料副本交给教总以进行跟进工作,同时確保当局拨出足够的款项,进而使到华小健全发展。

报告说,因地理环境因素、地方经济发展及人口迁移关係,各源流小学都有微型学校的存在,教育部也非常关注微型学校面对的问题,如教育部於2007年1月公佈的《2006-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提到90%微型学校非常残旧和面对拨款不足、缺乏基本设施和师资问题“教育部会给予微型学校各方面的援助,例如增加拨款缩短城乡教育鸿沟,並提出种种改善设施及教育水平的方案,如提昇微型学校的硬体设施、设立教师宿舍等的措施是值得欢迎的。”

调查分4部份
73.3%微型华小回復问卷

共有396所(73.3%)微型华小把问卷寄回,《教总2010年微型华小调查报告》分为4部份,即(一)微型华小经费问题,(二)微型华小师资情况,(三)学生人数少於30人的微型华小概况及(四)微型华小迁校概况。

面对危楼基设不足
252微小需4860万维修

报告指出,微型华小经费问题包括维修校舍及支付水电费等常年开销问题,在396所寄回问卷的微型华小中,252所面对校舍处於危楼状况、校舍破烂、被白蚁蛀蚀及硬体设施不足等问题;保守估计,252所微型华小共需4千860万令吉经费进行维修、提昇或重建校舍等工程。

“共有12所微型华小表示校舍处於危楼状况,急需维修,也有27所微型华小表示校舍面对白蚁侵蚀,这些华小被白蚁侵蚀的程度不一,轻微者可能只有校舍少许部份,如木门或窗框须进行普通的维修或防范工作,情况较严重的华小则须展开校舍重建工作。”

报告说,共有96所华小表示面对校舍破烂和陈旧的问题,必须进行维修或翻新,当中问题包括电线残旧、屋顶漏水、厕所不符合卫生標准、校舍面对地陷危机等;另外,也有36所华小同时面对白蚁侵蚀及校舍破烂和陈旧问题。

“有40所微型华小面对校舍软硬体设施不足及校舍不敷应用问题,如没有生活技能室、科学室、教师宿舍以及教职员办公室太过狭窄等。”

第一时间呈报要求关注拨款
84微小申请石沉大海

报告指出,一旦发现学校建筑物出现问题,校方就会第一时间呈上报告给州教育局和教育部要求关注及拨款,有84所微型华小表示,他们提出的申请石沉大海。

“更严重的是,一些学校更被通知由於是半津学校,因此教育部没有提供拨款,校方必须自行负责;也有微型华小申诉被列为半津学校,以致没获得拨款购买学生桌椅。

被逼使用他校丟弃桌椅

“一些学校甚至表示,为了解决这问题,校方只能趁其他学校获得拨款购买新桌椅时,使用他们所丟弃的桌椅。”

报告说,虽然有些华小校舍的维修工程已被列入大马计划,但有关当局却迟迟没进行维修工程,如全津的马六甲巴力吉利令华小的维修工程被列入第八大马计划,但工程却一再被拖延。

“此外,校舍维修工程被列入第九大马计划的马六甲打坡南寧华小,也面对维修工程迟迟没展开的问题,该校目前正面对校舍不足的问题,如没有生活技能室,而且学校篮球场也已不適合作为学生运动的场地“事实上,这两所微型华小已在去年被马六甲工程局列为高风险建筑物,儘管如此,有关学校建筑物的安全结构仍没得到当局应有的关注,包括没有即时进行维修校舍。”

款项有限无法解决问题
学校三机构逼自行筹款

报告指出,一些微型华小表示虽然过去都曾得到教育部拨款进行维修,但基於款项有限而无法全面解决校舍问题。

“以吉打瓜拉尼浪高华华小为例,虽然该校去年获得教育部拨款15万令吉增建新课室,但这笔款项却不够解决学校校舍不敷应用及遭白蚁蛀蚀的问题;因此,该校董家教三机构必须在今年7月举行筹款,以筹募25万令吉作为维修校舍用途。”

31.8%自行缴付水电费

报告说,在396所微型华小当中,有126所微型华小(31.8%)表示因行政拨款不足,以致校方必须自行负责缴付水电费等常年开销。

“据统计,这些华小目前须承担的水电费数额高达约36万令吉,据瞭解,一些微型华小因没有能力缴付电费被迫拖欠电费;这些微型华小都希望教育部不分全津或半津学校,承担所有源流学校的电费,进而减轻学校行政开销的负担。”

在资料收集期间,有些华小已获得拨款,例如今年5月举行的砂拉越诗巫国席补选,首相拨款1千万令吉予诗巫区內的华小。

(吉隆坡13日讯)《教总2010年微型华小调查报告》指出,资料显示共有97所华小的学生人数少於30人,其中少於10人的有13所,学生人数介於10至19人的有41所,以及43所华小学生人数介於20至29人。

综合各校情况,造成这些华小面对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地点(如坐落在园丘、村落及內陆地区等)、当地缺乏就业机会、年轻人外流、附近还有其他华小分散学生来源。

“一般上,若有固定的新生来源,这些微型华小基本上不会面临关闭的危机,此外,一些华小更因非华裔生报读,才逃过自动关闭的命运,在没有新生来源的困境下,这些华小有隨时被关闭的危机。

“其中情况最令人担忧的是霹雳太平大直弄益华华小,该校目前正积极申请迁校,若继续出现没有新生报读的情况,这所位於海岛上的华小可能將於2012年关闭;今年新学年就有两所华小因没有学生来源而停办,即柔佛居鑾巴罗培智华小以及砂拉越古晋峇哥中华公学。

17华小异族生多过华裔生
其中8所华小没华裔生

报告说,在97所学生人数少於30人的微型华小中,有17所华小的非华裔生人数远远多过华裔生,其中8所华小甚至只有非华裔生就读。

报告指出,对华小校长和老师来说,学校非华裔生佔大多数,將使老师在教学上面对一定的困难,因为华语並非华裔生的母语,而且很多时候非华裔生只是在学校才有机会使用华语,回到家后就以各自的语言沟通,使他们对华语的掌握能力不强。

“虽然如此,华小校长和老师还是不辞艰辛,努力扮演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务求教好每一位学生。”

报告说,虽然许多华小是以非华裔生佔大多数,但华小董家教三机构並没因此忽略学校发展,他们非常关心学校,出钱出力尽最大能力来改善学校的软硬体设备。

“由此可见,在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上,华人社会都是无私付出,並不会因为肤色问题而有所保留,这是政府在办学上必须学习的精神,以公平对待各族群的母语教育。”

396微小缺121师资
部份微小一半是临教

报告指出,根据问卷数据显示,396所微型华小目前共有551位临教,一些微型华小的临教人数甚至佔了学校师资总人数的一半,这些微型华小目前还有121个师资空缺有待填补,显示微型华小面对严重的师资短缺问题。

“缺乏老师造成校方面对很大困扰,教育部目前是根据每班1.5名教师的措施来分配教师(教育部已在六年级落实每班1.7名教师,並逐年在各年级推行这措施)。

“根据校方的反映,由於教育局或教育部常有种种课程或会议要老师和校长出席,使到老师必须兼顾其他老师的节数,造成工作量大增,感到不胜负荷。”

报告说,位於郊区或偏远地区的微型华小也表示,年轻华裔人口外流造成学校很难聘请到华裔临教,以致被迫聘请非华裔当临教。

“也有部份偏远的微型华小表示,虽然当局安排合格老师前来执教,但由於学校地点偏远和不方便,因此一些被派来执教的老师在报到后,就用种种方法,包括政治管道申请调职,使到校方感到百般无奈。”

报告说,为了確保学生的学习不受影响,微型华小希望教育部可关注偏远地区华小师资不足的困境,包括增派足够的合格华文老师,或录取符合条件的临教进入假期师训班,以彻底解决华小师资不足的困境。

一校换一校“保校”行动
获批准搬迁微小18所

报告说,据调查,目前已获得批准搬迁的微型华小共有18所,其中包括3所因没有学生来源而停办的华小,分別是霹雳务边培民华小、柔佛居鑾巴罗培智华小,以及砂拉越古晋峇哥中华公学。

报告指出,搬迁微型华小往往是很多华小董家教或地方上华社所採取的“保校”行动,一方面是有感於先贤创校不易,另一方面则因在现有的国家教育政策,新华小很难获得政府批准兴建。

“一旦学校已確定没有学生就读,或不影响当地居民接受母语教育的机会,华社唯有选择以‘一校换一校’的方式,把学校搬迁到没有华小或急需增建华小的华裔人口密集区,以让更多华裔子弟有机会进华小。”

有者计划越州迁校
多间华小计划搬迁到他区

据调查,也有多所微型华小因面对学生来源困境而计划搬迁到有需要华小的地区,包括森美兰呼鲁干中华小、利民济礼仁园华小、吉打华玲县巴林园培智华小、霹雳太平大直弄益华华小、彭亨北根育华华小及沙巴马拉冒联华华小。

报告说,彭亨北根育华华小自2003年已开始展开迁校计划,通过种种管道,包括寻求马华国州议员协助爭取教育部批准迁校,惟迄今都没下文;据报导,森美兰利民济礼仁园华小也计划越州搬迁到柔佛古来。

另外,也有微型华小因校园环境不理想而计划搬迁,包括柔佛笨珍文律乐育华小四校,目前该校只有12名学生,学校位於村落,华裔人口纷纷迁移到城镇造成学生人数减少。

“由於该校校地面积只有0.75依格,软硬体设备不理想,加上学校旁就是养鸡场,校园环境欠缺卫生,因此董家教已著手进行迁校计划。”

星洲日报 2010.11.13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