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转型乃唯一办法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罗汉洲 · 日期:27-12-2011

2011-12-27

政府批准拨出 4 亿令吉援助金,协助面对财务问题的短程巴士公司。

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已鉴定全国 90 家巴士公司须要援助,假如它们停业, 45 万人无车可搭,上班或上学都成问题,所以政府不得不出手搭救,又是一个典型“赚到是自己的,亏钱是政府的”例子。但 90 家巴士公司实在是大到不能倒,盖影响太大,惟这些巴士公司若不能改善经营,恐怕以后仍会逼得政府不得不出手搭救,就好像政府三番四次不得不拯救形象企业那样,拯救形象企业是为了面子,巴士业攸关民生,更加非救不可。

1989 年以前,吉隆坡有十多家经营了数十年的巴士公司,按理每家都可赚钱,不然就不可能支持数十年,因为那时候根本没听过重组、拯救这回事,大概有人因此见猎心喜,以为巴士业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吧。

1989 年后,政府说吉隆坡的巴士太多,太混乱,又常有搭客投诉,于是有人出面收购、归并为 2 家,即英特哥打和百美,政府当时指出由大财团来办公共交通必比小资本的游兵散勇好得多。反正政府的理论必然是对的,且也不由你不让收购。

但英特哥打和百美 2 家公司(后来又多一家游兵散勇式的美罗巴士)不断传出重组又重组,重组到连招牌也变了快捷通和城市巴士,搭客的投诉也有增无减。大概古人说得对:看人做,熏上天;自己做,臭火烟。包赚的生意变成须不断重组求存。

此外,根据巴士业前辈陈子和说, 1930 年代,全国约有 68 家巴士公司,华人资本占 62 家,独立后,马来人在政府支持下加入巴士业,华人资本的传统巴士公司变成华巫联营,目前 130 家巴士公司已没有一家是全盘华资了。

现在, 90 家短程巴士公司等待政府拯救,平均每家须四百多万令吉的援助金,是一笔庞大数目,包赚钱的生意为甚么做到要政府出手相救?如此拯救下去,我们有那么多钱来填这些无底洞吗?而且巴士业者知道他们亏了钱之后,就算亏上大数目,政府必定会出面搞定,他们就不会认真经营巴士公司,到头来,他们家肥屋润,公司则骨瘦如柴,要政府拯救,这样对纳税人实在太不公平,所以此事可一不可再。

因此,政府必须公告天下,以后任何巴士公司皆须盈亏自负,赚到钱是你们的,亏了钱则由董事们挑起责任,或者找人承顶,承顶者不论种族背景,纯华人资本或纯印度人资本都可,政府不可阻拦。

再不然,让负债累累的公司倒闭,由他人另组新公司,同样不计较新资本来自甚么种族,所谓不管黑猫白猫,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甚么种族,会搞好巴士业的就给他们去做,政府号召各方面转型,政府可在这方面转型吗?

中国以前的工商机构由政府无限补贴,后来改行盈亏自负制,中国工商机构乃脱胎换骨,由年年亏损变为赚钱,中国政府转型成功,这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但说到头来,还是须要政府能转型才行。(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罗汉洲)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