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增长迅猛 全球能源业重心东移
信息来自:金融时报 · 作者: · 日期:15-04-2010

发布时间:2010-04-08

新闻导读:对于欧佩克而言,中国和印度的增长也许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机遇。但是,要把伊拉克容纳进来,欧佩克还必须确保那些老客户对石油的兴趣不要消失得太快。

上周,全球能源部门的决策者齐聚墨西哥坎昆(Cancún),出席第12届国际能源论坛(IEF)。他们所代表的能源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
  
如何应对这种转变,有可能决定未来许多年的全球能源供需前景。随之而来的,或许还有地缘政治的转变。
  
首先,一些西方消费者(及其政治代表)在看待能源的来源时,开始更青睐“绿色”能源,而不是迄今为止为工业化国家提供主要能源的化石燃料。
  
其次,或许更重要的是,石油行业——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正面临能源需求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重大变化。
  
随着市场饱和以及环保政策使美国和欧洲逐渐远离石油,作为过去50年来欧佩克的供应对象,这些客户的需求正出现停滞。
  
然而,渴求能源的亚洲国家,例如印度和中国(尤其是中国),正在取代欧美的位置,这使得欧佩克重新把关注加点转向东方。
  
国际能源论坛秘书长诺埃?霍尔斯特(Noé van Hulst)表示,这种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表示:“中东国家越来越关注东方,因为那里是(需求的)增长所在。”
  
最近,沙特阿拉伯同意将对印度的石油出口增加近一倍,目前印度已有四分之一的石油依靠从沙特进口。2000年至2008年,沙特对印度的石油出口增长了7倍。
  
过去3年来,中国从沙特进口的石油消耗量翻了一番,近日已超过每天100万桶。与此同时,沙特对美国的出口滑落至每天100万桶之下——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沙特最大、也最为重要的客户。
  
1月份,来自中国的需求增长异常迅猛,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8%,以至于西方国家能源监督机构——国际能源机构(IEA)称其为“令人吃惊的”(增长)。
  
与此同时,美国不断增加从加拿大和非洲的石油进口,在华盛顿,政治家们继续致力于推动能源立法,通过建立“限量及交易”机制来控制碳排放。
  
在欧洲,经济萧条加之高额汽油税,以及生物燃料和排放目标等因素,使得需求在去年发生了逆转。
  
国际能源机构预计,即使没有任何提高能效或者鼓励使用生物燃料的新政策出台,未来20年内,美国的石油需求也会以每年0.7%的速度下滑。
  
在日本,每年下滑的速度达到1.8%,西欧为0.4%。
  
如今,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纳伊米(Ali Naimi)在维也纳参加欧佩克会议时,在早间晨跑时和追踪他的记者们谈得最多的内容,始终离不开中国经济。
  
纳伊米也不用再奉本国政府之命,保证沙特阿拉伯作为美国第一石油供应国的地位——这项政策在利雅得与加拉加斯(Caracas)的对抗中,曾一度导致欧佩克内部局势紧张。
  
他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这一点不足为奇。中国需求复苏和欧佩克决定限产,成为油价回升至每桶约80美元的两大关键因素。2009年初,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石油价格曾跌至每桶32美元。
 
尽管出现了上述种种新型关系,但石油本质上的可替代性,将限制这种经济东移转化为地缘政治转移的程度。
  
促成任何转变发生的因素之一,就是在中国与欧佩克之间,不存在惨痛的历史——特别是没有经历过1973年的石油禁运。那个时代,中国在石油消费上能够自给自足,它所感受到的欧佩克行动的影响,远没有美国的司机那么强烈。
  
尽管在30多年的时间里,欧佩克和沙特阿拉伯可靠地为美国(和全球)供应着石油,但昔日的担忧挥之不去,美国的政客们反复表达了要戒除对中东石油“成瘾”的雄心。
  
不过,在欧佩克的家门口,正发生着第二种转变。这种转变可能带来更为重大的政治影响。
  
作为欧佩克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伊拉克计划迅速提高石油产量,该国目前的产量约为每天240万桶。
  
去年,它与一些国际石油公司签下了若干大额交易,并说服它们接受最低的收费,以便修缮伊拉克的大型油田。
  
作为这些协议的缔造者,伊拉克石油部长沙赫雷斯塔尼(Hussain al-Shahristani)表示,他相信,到2015年以后,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可以达到1200万桶/天。
  
鉴于脆弱的安全局势,他的估算或许有些乐观,不过,其依据是那些石油公司合同中的承诺。
  
阿尔及利亚石油部长沙基卜?哈利勒(Chakib Khelil)对伊拉克能否迅速提升产能表示怀疑。他表示:“在将产油量稳定在高位以前,伊拉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但是,即使伊拉克只实现了沙赫雷斯塔尼所展望的增量的一小部分,市场仍然会供应泛滥,除非需求出现强劲反弹——目前的需求增长率仅仅在朝着更为常见的2%逐渐恢复。
  
如今,市场已消化不了欧佩克的全部产能。为了支撑价格,各成员国在2008年12月承诺,每天减产420万桶,由此产生了6万桶/天的闲置产能。
  
本月,欧佩克重申了减产政策,并决定维持其产量上限不变。
 
在论坛会议上,欧佩克(包括伊拉克在内,该组织产能约为2900万桶/天)回避了重新接纳伊拉克这一棘手问题,但是各成员国都知道,自己最终都不得不放弃一些市场份额。伊拉克是欧佩克成员国内唯一没有生产配额的国家,因为该组织认为,由于联合国的制裁、冲突以及被占领,巴格达方面很长一段时期来都无法掌控自己的石油工业。
  
沙赫雷斯塔尼本月表示,欧佩克最终将讨论减少其他成员国的配额,为伊拉克挤出空间。
  
他表示:“很明显,欧佩克必须适应伊拉克的产能增加”,并补充称,他认为伊拉克不应受到任何产量限制,直至产能增至400万桶/天,这有可能在2012年实现。
  
他的观点可能会导致与伊朗的关系紧张。自从两伊战争以来,两国都遵循一项君子协定,即在欧佩克内部保持配额相当。
  
上周,众多成员国能源部长与来自石油消费国的部长们在坎昆举行的国际能源论坛上聚首,伊拉克问题成为议题之一——至少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讨论。
  
将伊拉克包含在内,意味着欧佩克必须清楚自己所能期望的需求状况。
  
产油国将要求消费国增加其能源政策的透明度,尤其是那些可能会减少需求的法规。
  
这个问题已经出现在了一份会议委托撰写的报告之中。
  
这份报告是由前欧佩克主席和前国际能源机构主席共同起草的,作出了如下结论:“正如大多数第一代生物燃料上所发生过的情况那样,在确保可持续性之前,就设立宏大的(生物燃料)目标,会加大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这在中期内可能会加大市场的波动。”
  
“相应地,这将会增加、而非降低能源安全方面的风险。”
  
对于欧佩克而言,中国和印度的增长也许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机遇。但是,要把伊拉克容纳进来,欧佩克还必须确保那些老客户对石油的兴趣不要消失得太快。

责任编辑:彭彭

http://www.cnmn.com.cn/ShowNews.aspx?id=171286&page=3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