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需要核電廠?(系列 4 )-完結篇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22-06-2010

房翠瑩

1980 年代台灣反核運動風起雲湧,以阻建核四廠為目標,與政府展開 20 多年拉鋸戰。如今雖無法阻止核四的興建,反核運動亦陷入低潮,但過往的抗爭,使台灣政府迄今不敢輕言擴張核電,反核信念長植於人民心中。

在我國,核電廠計劃未明朗化(雖然有者言政府看似勢在必行)的當兒,台灣反核運動領袖觀望大馬,勸誡道,再生能源才是出路。

「國際核電集團利用節能減碳的趨勢積極推銷核電,但事實上核電原料 ── 鈾是會用完的,減碳效果也存疑,無法有效解決溫室效應造成的全球暖化問題。」 台灣環保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接受本報越洋專訪時直指,核電業者往往搬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推銷核電,但論及節能,核電並非永續資源;更有甚者,後代子孫往後需用更多能源去處理棘手的核廢料問題。

談到減碳,鈾礦的開採及提煉、核電廠的興建等都會排放二氧化碳。「大家都以為核電是無碳的潔淨能源,但從全球來看,其實沒減多少碳。」

施信民說,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轉變專家小組也反對將核能,視為解決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徑。理由是若要將核能作為減碳的解決方案,全世界需在 2100 年增 加 10 倍核電廠,其產生的核廢料經再處理將產生 5000 萬至 1 億公斤的鈽。而 10 公斤鈽就能製造一顆原子彈,這將對世界造成極大威脅。

台灣環保聯盟成立於 1987 年,是台灣反核運動先驅。作為靈魂人物的施信民說,過去擁核陣營提出的最大理由是台灣需要電,把核與電劃上等號,使民間 認為反核就是反電,即反經濟發展。

當時民間反核團體即刻澄清,他們不是反對電力開發,而是反對核能開發。「電力開發其實還包括再生能源、提高現有供電系統效率、能源節約等,為何非得要發展核電?」

風力發電證明可行

台灣在 1978 年開始商業運轉核一廠,目前共有 3 座核電廠投入運作,核四在興建中,全都由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負責營運。

施信民無奈說,過去台灣的供電由台電壟斷,政府請它試驗再生能源如風力及太陽能發電的可行性,台電試驗的結果都是不可行。「奇怪的是,現在事實證明風力發電是可行的,可見當時台電只是一味要發展核電。」

台灣的風力發電能量密度含量目前位居全球第 2 ,裝置容量已達 224 兆瓦,尤其桃園 - 雲林沿海,因有強勁夏季西南氣流與冬季東北季風吹襲,成為發展風力發電最佳地點。

如今,台灣除了核電,同時把再生能源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也是台灣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的施信民強調,再生能源不會帶來核電的後遺症,加上投資不如核電般高,成本回收快,才是全球的正確出路。

「大馬的再生能源非常豐富,最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引進核電,好好走再生能源這條路!」

施信民還說,再生能源發電較為區域化,比起核電廠,當地民眾的就業機會高上許多,加上沒有核廢料問題,才是符合大眾需求及期待的能源。

他指出,再生能源政策的推行,加上打破台電壟斷供電的現象,開放民間發電後,台灣的發電量日益增多,如今甚至電力過剩。「這足以證明,從制度上來看,其實一個國家不需要核能也能良好供電。」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gread/GNS/27fL0T7h1U630cy90qZY6Ft314O384Sg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