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奋力抵御债务危机
信息来自:中国经济导报 · 作者:季晓莉 · 日期:25-10-2014

2014-09-25

前不久,阿根廷与“秃鹫基金”债权人的和解谈判以失败告终,陷入2001年以来的第二次主权债务违约。随后,索罗斯和其他投资者状告阿根廷国债受托行纽约梅隆银行停止派发债务利息。此前,阿根廷曾拒绝执行美国法庭要求其向债权人还款13亿美元的裁决,触发选择性违约。8月19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提出了一项自愿债务互换计划,此举“熄灭”了阿根廷与某些债权人快速达成和解的希望。

债务危机卷土重来

2001年底,阿根廷发生严重金融危机,政府宣布停止偿还总计约1020亿美元的外债。此后,阿根廷政府于2005年和2010年两次推出债务重组减值方案,将原债券按25%-35%的比率转换为新债券。当时,约93%的债权人都接受了债务重组,还有约7%的债权人不肯接受重组方案,其中就包括美国的“秃鹫基金”。

目前,阿根廷仍有约2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基本能偿付今明两年到期的债务。但阿根廷政府与债权人的谈判难以解决“未来权益声索条款”——该条款规定,如果阿根廷政府在2014年底之前向未参与重组的债权人提出了更优惠的偿债方案,已参与重组的债权人也有权享受。如此一来,阿根廷就面临数百亿美元的新增债务负担,远超其经济承受能力。

主流机构预测,阿根廷2014年经济增速为-0.65%,通胀率却将高达27.25%。作为典型的“双赤字”国家,该国的经常账户和预算分别占GDP的-0.8%和-2.4%。阿根廷官方称该国通胀率近年一直维持在10%左右,但有机构认为这个数字将高达20%。

为遏制严重通胀,阿根廷政府从今年初开始采取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基准利率、削减物价补贴,之后通胀好转,但经济增速下滑。加息导致信贷紧缩,消费贷款大幅减少,消费疲软导致投资大幅下滑,阿根廷政府又开始担忧经济下滑,处于“两难”境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长吴洪英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终结了拉美国家自2003年以来的“黄金10年”,出口、投资急剧减少,经济活动极度疲软。这些国家采取的“反周期”刺激政策,包括增加财政开支、增加货币发行量、大幅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没有取得预想效果。财政与货币政策“错配”中国社科院拉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勇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2015年10月阿根廷将要进行大选,在此之前阿根廷的经济前景都不容乐观。违约不仅将导致阿根廷经济短期内陷入滞胀,还将拖累拉美地区尤其是南美的经济增长。

从2012年开始,阿根廷的外汇管制和进口管制严重影响了经济正常运行。外汇短缺导致阿根廷比索进一步贬值,国内物价水平再度飙升,而阿根廷央行基准利率已高达29.5%,继续升息的空间几乎没有,央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堪忧。目前标准普尔已将该国债券评级下调至CCC-,这是该机构有史以来对主权国家的最低评级。

多年来,阿根廷政府通过大量印钞为政府项目筹资以及对基础产品的过度补贴,造成阿根廷常年通胀。阿根廷还通过管制商品价格、禁止购买外汇干预市场的运行。在选举年中,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用于增加工资、福利,为了换取选票超出经济实力,也加剧了通胀。主政者谋求当选时对基础产品大量补贴,成功当选或连任后放开产品价格,价格自然上扬。

日前,克里斯蒂娜推出新政,为贫困家庭每年增加150亿比索的儿童津贴,以带动民众消费。但一些阿根廷经济学家认为,这种以刺激消费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外贸和财政收入不足的背景下,将加剧通胀。

对外经贸大学区域国别研究所副所长兼拉美研究中心主任赵雪梅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阿根廷政府历来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在征税问题上,出于保护主义的目的,阿根廷每年都对中国出口到该国的商品发起反倾销,目前的政府除了对进口商品征税之外,还把出口的农产品也列入征税名单。

“虽然阿根廷也逐渐意识到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比如正视中国的需求、改变不合理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但是,执政党目前的精力可能更多放在了解决令人头疼的社会问题上,对于经济问题,无法在短期内完全正视并解决。如果阿根廷政府本身的赤字难以熨平,想要通过逆周期操作来化解经济运行的下滑态势,是很难做到的。”赵雪梅表示。

货币体系压力不小

1975年,阿根廷放弃固定汇率,取消了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大部分管制。这一改革使得阿根廷整个20世纪80年代都饱受恶性通胀和国际债务之苦,实际汇率严重高估、大量资本外逃、财政赤字增加。

1991年,为控制通胀,阿根廷实施“兑换计划”,比索以11的水平钉住美元,建立了货币局制度,经济开始复苏,重回上升通道。但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阿根廷经济重亮“红灯”,货币局制度使汇率政策失去了弹性,这削弱了阿根廷的出口竞争力,降低了阿根廷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经济的能力,使阿根廷长期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只能靠大量举债来弥补。

2001年上半年,由于经济恶化、税收锐减和债务缠身,阿根廷推出“零财政赤字计划”,削减工资和养老金,减少地方财政支出,引发股市暴跌、资金外流,金融危机爆发,短短十日之内数易总统,货币局制度取消。

2003年5月,基什内尔就任总统,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审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阿根廷经济迅速强劲复苏。但2011年下半年以来,阿根廷采取了鼓励民族工业、加强金融管制、强化贸易保护等措施,通胀与增速放缓双重压力重现。

经济学人集团中国首席代表许思涛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阿根廷在央行缺乏资信的情况下,政府赤字的缺口只能通过发钞票来弥补,其结果只能是高通胀。缺乏稳健的财政政策将最终导致货币体系危机,尤其是在资本项目完全或部分放开的国家。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