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银行越来越富,百姓储蓄却不断缩水?
信息来自:中国经济网 · 作者: · 日期:13-04-2013

2013-4-10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如何让百姓的“钱袋子”不缩水进而保值增值,成为与会嘉宾探讨的焦点之一。与会的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胡祖六表示,截至2012年末,中国居民个人储蓄余额高达41万亿元。老百姓把钱放在银行的回报率太低甚至缩水,但又找不到合适的保值增值渠道。

  当前,一些专家和学者不断提示老百姓,应把银行存款分流到资本市场或其他投资领域。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股市“跌跌不休”,金价持续低迷,银行理财产品和艺术品投资等也不保险……面对“负利率”时代的通胀压力,老百姓的几大传统投资理财渠道几乎全部受阻,因而他们只好选择银行储蓄,在负利率的背景下,这些存款难逃缩水厄运。

  去年中国银行业利润破万亿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于银行业“暴利”问题的关注。中国银监会今年2月份发布的2012年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商业银行业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9%。按1.24万亿元净利润计算,商业银行去年平均每天赚得约33.9亿元。

  有关机构对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做过一番调查,发现这些银行80%的收入和利润,均来自“息差”以及各种收费。如此,商业银行越赚越多,越来越富,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却越存越少。

  但商业银行的暴利并非来自它们的管理和创新,其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行业垄断和制度保护。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下,商业银行是“两头逐利”:一方面通过压低储户的存款利率,直接向存钱的老百姓“收税”;另一方面银行还发明出“手续费”、“财务顾问费”等“中间业务”,对老百姓进行变相盘剥。

  过去,有人形容老百姓不知感恩,叫“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如今,老百姓都已经不骂娘了,改为拿着存折看数,放下存折骂负利率。老百姓存折上的那点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血汗钱。能不能往老百姓的碗里添点粥是一个能力问题,而从老百姓的碗里捞肉可就是一个良心问题。

  换句话说,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大幅缩水,拷问着银行的良知。因为商业银行的暴利是老百姓的痛,这是阵痛,无所谓长也无所谓短。但商业银行不能再这样不知足,应该“还利于民”。笔者十分赞同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的提议,即商业银行赚的这些钱,利润那么多,应该拿出两个百分点补贴给老百姓的储蓄。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