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吃思维是高管薪酬改革的拦路虎
信息来自:中国网 · 作者:朱四倍 · 日期:05-09-2014

2014-08-31

8月29日,中央政府局审议通过《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此前,《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未来改革中,国企高管能否“高薪”的分水岭是任命方式是否为行政任命,方案制定组前期调研显示,50岁以上的国企高管超过99%不愿意用离开“体制”换取高薪。(《中国经营报》8月30日)

50岁以上国企高管99%不愿放弃行政级别换高薪,并不值得奇怪,也让表面为“经理人”实质上为官员的国企高管弊病显现。当作为官员的利益远远超过作为经理人带来的好处时,作为理性的个体,怎会自动选择放弃官员身份呢?

不愿放弃行政级别换高薪,从本质上,是通吃思维在作怪,是对原有高管体制的留恋,处理不当,将成为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拦路虎,乃至成为陷阱。严重的话,不仅是一种阻力,甚至可能让各该死于胎中。

所谓通吃思维,就是对一边金钱一边权力的统统纳入囊中。

早在2000年9月,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试行)》,明确规定,企业不再套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级别,也不再比照党政机关干部的行政级别确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待遇,但时至今日,国企和国企高管的行政级别制度仍然根深蒂固。除了既得利益者的强大阻力外,更与缺少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有关。

作为高管,不能既享有行政级别,又获得高额的经济报酬。这本是常识,但是,在我们这里,却成了尴尬的现实,并且成了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负激励陷阱。

2010 年年初,国家审计署在中国人寿查出一份新华人寿给包括前总裁孙兵在内的 47 名高管购买的补充养老险保单,这一福利令人咋舌。按照保单,56岁的孙兵退休后每个月可以领取 9.28 万元,如果按照 80 岁寿命测算,一共可领取约2665万元。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谁不想既拥有级别又拥有高报酬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有企业的制度与效率”课题组的800家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资料表明,在442家国有企业的现任高管中,任职前有22.4%的人来自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这是典型的行政任命,另有48.6%的人来自其他企业的领导人。面对“万一由于经营不力被撤职,最有可能促成此事的是谁”的虚拟问题,48.6%的来自其他企业领导人的现任高管中,几乎全部认为最有可能或有可能的是政府主管部门。不难发现,之所以留恋行政级别,除了利益因素外,还在于可以逃避对责任的担当。说穿了,不愿放弃行政级别换高薪就是对“旱涝保收”的迷恋。

众所周知,我国国企高管不是通过市场机制真正产生的企业家,而是依靠凭借垄断资源分享利润的“官员”。并且,我国国企高管是行政化的,公众没有发言权,法律和制度更是缺位。如此一来,侵蚀社会福利、公共利益的“坏账是国家的,分红是老总的;企业破产百姓买单,老板薪水分毫不减”的怪相得以形成,成为社会不可承受之重,因此,惟有明打破高管的“通吃思维”,用制度阻隔这种逻辑的蔓延,才能真正推动改革。

作为高管,不论被选派到什么样的企业,他们的业绩并非主要由市场来评判,而是由上级领导评定。假如我们做到了让市场来评判,让社会来监督,恐怕就不会出现“不愿放弃行政级别换高薪”现象,公众也能接受合理的高管薪酬水平。

 

来源:  观点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