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报告称衡量手段对消除极度贫困至关重要但必须做得更好
信息来自:世界银行 · 作者: · 日期:21-10-2014

2014年10月9日


数据和衡量方式对实现世界银行集团到2030年终结极度贫困和促进共享繁荣的两大目标至关重要,但需要加强国家层面的数据系统,增加采集数据的频率,以便更好地在国家层面提供政策依据,并帮助国际合作伙伴明确存在哪些缺失和决定行动的先后顺序,世界银行今天发布的最新报告如是说。

《2014年政策研究报告:终结贫困和促进共享繁荣的衡量方式:概念、数据和两大目标》报告发出紧急呼吁,要求更有效、更及时地收集具有可比性的住户调查数据,为掌握居民消费和收入情况提供信息。报告指出,数据和衡量方式对于评估世行集团两大目标及其实现情况十分重要。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说:“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极端不平等现象使得许多人不仅缺乏基本生计,而且缺乏基本权利。要想解决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我们需要有一种衡量包容性增长的全世界通用的切实可行的方式。世界银行集团去年通过的两大目标是对此的一个响应。但是我们如果不说明有关理论和随之而来的挑战,就无法围绕这两大目标开展具有可信度的运动。这份报告的目的就在于此,寻找提供一个内容更加丰富的基础,以供各国采纳两大目标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报告还特别强调了补充数据的重要性,包括人口增长率和购买力平价指标(用于进行国与国之间的比较,如今年上半年“国际比较计划”发布的最新数据)。然而,报告作者强调说,不能把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需求放在国际组织数据需求之后的次要位置,因而捐助国在重视此类国际比较的同时应当谨慎对待。报告认为,采集极度贫困和共享繁荣数据的首要目的应是给国家层面提供政策依据。

在分析增进各国处于经济福祉底层40%人口繁荣的第二个目标时,作者介绍了包容性增长、重新分配和社会福祉最大化有关理论的发展演变。报告提出摆脱以平均人均收入衡量发展进步作为共识,强调好的增长应惠及社会中最贫困人口。

政策研究报告聚焦衡量指标和分析衡量人民福祉所需价格和收入数据的技术挑战,是2014年IMF和世界银行联合年会上发布的《2014年全球监测报告:终结贫困和促进共享繁荣》的姊妹篇。

终结极度贫困: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标

在过去几十年里,减少全球贫困取得了巨大进展。1999至2011年间,处于极度贫困状态的人口减少了一半,减少到约十亿人,占世界人口的14.5%。

为了估计极贫人口人数,世界银行目前采用以2005年价格计算的日均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根据报告,把处于这一贫困线下的世界人口比例降低到3%是可以实现的,但也是雄心勃勃的。模拟分析假设在每个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变和人均收入年增长4%(大约相当于2000年至2010年发展中国家整体上的平均水平)的情况下,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但是,假设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会保持这个增长速度增长是高度乐观的。在过去30年,这样的增长速度并不普遍。此外,根据世行估计2011年世界三分之二的极贫人口集中在八个国家,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增长减速都会对全球贫困产生严重的影响。其他不确定因素还包括突发经济和金融危机、脆弱性、政局动荡、冲突、气候变化和全球性流行病。在报告完成时埃博拉疫情才初露头角,而现在已有可能变成分析中所警示的那种风险。因此,报告呼吁采取一致行动和变革性政策而不是墨守成规。

研究主管彼得•兰约维说:“对于存在大量绝对贫困的国家如孟加拉、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印度或尼日利亚,增长大幅减速会大大拖慢实现全球减贫目标的步伐。 但是,经验表明要想知道从长期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和程度的确是很难的。”

促进共享繁荣:区别于不平等但有相关性

共享繁荣的目标针对与包容性增长和不平等相关的问题,关注底层40%人口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和受益于经济发展进程取得的效益。换言之,底层40%人口的平均收入增长速度越快越好。不同于采用国民账户数据衡量的人均GDP增长,共享繁荣的指标是根据住户调查数据进行评估的。虽然这不能直接揭示不平等现象的变化趋势,但通过将共享繁荣指标与比如上层60%人口的收入增长相比较,有助于了解各国收入不均的发展演变。

收入最贫困人口的收入与过去的平均收入增长相互关联,但在这个方面政策可以带来变化。广泛分享增长效益和增加贫困人口的资产回报率,最有可能转化为有效的减贫成果。改善教育、医疗和资本可及性对于增加贫困人口的资产回报率也是一个关键要素。

技术可以有助数据采集

有意识地努力采用技术和绘图手段,具有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和频率的潜力。地理编码、估算方法和移动设备及平板电脑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Survey Solutions”等工具是世界银行开发的一套数据采集软件和资源,可以更方便各国提供优质的数据。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