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房屋政策的差异
信息来自:大公网 · 作者:曾渊沧 · 日期:04-09-2013

 2013-8-26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的演词,在香港引起巨大的反响,部分报章更将之当成头版头条新闻,参与讨论的人不少,主要的讨论方向是比较新加坡的房地产政策、土地应用政策与香港的差异。

  为什么香港传媒这么喜欢把香港与新加坡拿来比较?是因为新加坡是香港的竞争对手?是为了抬高赞扬新加坡的成就来突显香港的差劲?是希望香港学新加坡?

  香港背靠内地优势显见

  论竞争,新加坡除了金融业与香港有一定的竞争外,其他各行各业,整个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都不一样,完全谈不上是竞争对手,金融业的发展方向也不一样,香港的金融业基本上是背靠中国内地,新加坡无背可靠,得放眼全世界,香港金融业以证券交易为主,新加坡金融业以外汇交易为主,发展的重心也不一样。论旅游业,香港的旅客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内地,新加坡的旅客主要来自东南亚,因此,旅游业同样不是竞争对手,而且,新加坡有徵收消费税而香港没有,因此,新加坡的旅游业的主要收入也与香港不同,香港免消费税,因此成为购物天堂,旅客的主要消费是购物,前往新加坡的旅客主要消费则是吃喝玩乐,所以新加坡要不断地投资增加旅游景点,香港则什么也不必做,旅客只要买隻名表就足以赚回旅费。

  谈起消费税,就不能不谈卖地的收入,新加坡的企业利得税与个人薪俸税的税率差不多,表面上看,新加坡略高,但是,新加坡提供税务优惠给高科技企业,因此,两地的税收比率是差不多一样,而新加坡多了消费税,比较之下新加坡人缴交的税,直接税加间接税,税率是比香港高。今日,消费税已是新加坡一项相当重要的政府收入。香港政府不徵收消费税,单是依靠企业利得税及薪俸税的收入,肯定不足以应付开支。因此,卖地收入也成了香港政府一项恆常的收入,新加坡所有的房屋中,超过80%是公共房屋,因此,新加坡政府的卖地收入是非常少的,所以必须有消费税来增加政府的收入,否则,就得加重企业利得税及个人薪俸税的税率。

  这是一项选择取捨的问题,香港政府当然也可以参考新加坡模式,将来把所有的住宅用地规划成私人住宅与居屋、公屋的比例是1比9或是2比8,不再卖地,所有政府的土地都用来建居屋与公屋,私人住宅就只靠地产商用自己囤积的农地及其他土地通过补地价来兴建,政府收入减少可以通过徵收消费税或提高目前的企业利得税及个人薪俸税税率来支持。你会喜欢支持吗?

  也许,香港特区政府可以搞个大型的民意调查来了解香港人的选择。

  新加坡政府的房屋政策与香港政府的房屋政策,早在50多年前就不一样,两地以不同的房屋政策搞了这么多年,差别自然很大,如何急转弯?根本不可能,如何比较?如果有人认为香港房屋政策是错的,是比不上新加坡,那么,他们应该追究的,是50年前的港英殖民地政府,把卖地视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是很多很多年前就开始了,为什么50年前的港英殖民地政府不学李光耀?

  李显龙在演词中提到,保证月入1000元坡币的新加坡人家庭也买得起二房式的组屋,算起来呎价仅576元港币。前阵子,香港富豪李兆基说要捐一幅土地来建廉价房,一分钱也不赚,只收回建筑费与补地价的钱,他估计建筑费每平方呎是3000元港币,如果香港特区政府也以新加坡政府的组屋售价为参考,每平方呎卖576元港币,那么特区政府的储备很快就会花光,很明显的,新加坡的建筑成本远低于香港,新加坡有约100万廉价外劳在新加坡工作,新加坡建筑工地里几乎找不到新加坡公民的工人,全是外劳。新加坡的廉价组屋就是这些外劳的贡献,香港不论是建制派的工联会或是反对派的职工盟、工党,都一致反对输入廉价外劳,没有廉价外劳,如何在压低建筑成本?建筑成本控制了楼价。

  新加坡建筑成本比港低

  还有,另一项也许更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如果香港特区政府以非常低的价格大量出售居屋,就会使到目前已经佔香港整体房屋50%以上的私人住宅的价格也大跌。私人住宅的业主众多,这些人的身家财产会因其拥有住宅价格大跌而失去。2003年香港楼价大跌,比1997年的高峰期跌了70%,香港人因此而高兴吗?

  不少香港人在投诉香港楼价太高,但是,这些人忘了,香港有50%的家庭是私人房屋的业主,另有15%的家庭是居屋的业主,这65%的人愿意看到楼价大跌,跌到所有人都买得起的水平吗?

  新加坡的房屋政策以公共房屋、即组屋为主,香港房屋政策以私人住宅为主,这是歷史留下来的现状,是数十年的歷史留下来的,同时涉及的事很多,涉及税收政策、涉及外劳政策、涉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这群既得利益者是人口中的大多数,绝对不可能说改就改。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