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工业化”或虎头蛇尾
信息来自:环球视野 · 作者:于露译 · 日期:13-04-2013

2013-2-7

近年来,美国众多经济业界人士认为,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和竞争力至关重要。美国政府也决心进行"再工业化",复兴制造业,为长远的经济繁荣打下基础。不过,由于政治扶持力度不够等原因,有分析人士担心,美国"再工业化"可能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结局。

    金融危机的爆发,让美国政府意识到过于依赖金融业等虚拟经济,忽视制造业发展,将对国家整体经济造成危害。于是,"再工业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了"购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内保就业促进倡议"等多项政策,帮助美国制造业实现复兴。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人力成本的上升,也给美国制造业回流带来了机遇。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认为,美国制造业的复苏将会经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而且最后很可能"虎头蛇尾"。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在近年来的经济复苏期内,增加了大约50万个就业岗位。但是,美国在经济复苏期创造的就业岗位达到580万个,制造业岗位在其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小。此外,美国制造业在经济衰退中裁减的岗位达到226万个,占到制造业总雇员人数的20%,因此,美国制造业要实现复兴,还为时尚早。

    有分析人士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制造业的回流更多是出于成本驱动,而不是产业驱动,因此回流只是短暂现象。

    从中长期来看,美国制造业工人的时薪高达20美元,超过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将给美国制造业岗位的增加造成不小的障碍。

    目前,美国本土的制造企业往往是小规模工厂,而大规模的生产任务依旧由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亚洲国家承担。美国经济学家梅克斯特罗斯指出,制造业岗位回流美国并不是大势所趋,预计美国在未来增加的制造业岗位并不会太多,"再工业化"前景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美国缺乏对于制造类企业的政策扶持。尽管奥巴马政府为一些制造类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还提出要进行企业所得税改革,试图大幅降低制造类企业的最高企业所得税率,以此吸引更多制造业岗位回流,但实际结果不如预期。有专家指出,虽然奥巴马政府提出了许多振兴制造业的规划,但其中大多数是指导性的想法,而不是具有行政强制性的计划;实际上,美国政府尚未制定扶持制造业的系统化战略,对于制造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也远远不够。

    此外,由于民主党和共和党存在巨大分歧,很多与"再工业化"相关的政策法案在国会都得不到及时审议。鉴于美国几乎所有大型国家工程的预算和税收议题都必须经过国会审批,而国会的审批效率又非常低下,美国经济学家韦斯特担心,美国很可能会把"再工业化"的发展机遇拱手让人。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