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演进和新型大国关系
信息来自:http://www.siis.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 · 作者: · 日期:04-10-2013

2013-9-28

 第一节五年回顾

    主要从亚太视角回顾过去五年G20的发展历程。

  会议首先就此次G20圣彼得堡峰会成果进行总结,有学者认为G20在推动投资、改善就业、促进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尤其在增长和就业议题上,强调没有劳动力市场改革就不可能实现强劲增长。认为此次峰会议题更加集中,具有更高的接受度和可实现性。但同时也认为G20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在总结G20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时,有学者评价对G20未来发展持乐观的态度。首先,G20重建了(Rebuilding)世界经济,将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中挽救回来;其次,G20推动了国际规则(Regulation)制定,出于金融风险治理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目标,G20就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比如将强化金融监管、促进交易透明化、打击避税天堂等问题列入议程;再次,G20有效推动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结构改革(Reform),比如美国在实现财政可持续方面的努力、欧盟深化一体化以及部分欧元区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等。

  从非G20成员视角来看,例如,尽管新加坡不属于G20成员,但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G20所提出的经济金融议题与新加坡休戚相关。G20从金融危机中成长,经济金融问题一直是其主要议题,但此次峰会颇有偏离主题之感,叙利亚化武等政治和安全问题主导着整个会议,因此有学者认为G20应该将议题集中于经济治理领域,不应受到政治等议题的影响。但是,值得肯定的是,G20为领导人提供了聚会的机会,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并且在金融改革、银行资本充足率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与非G20成员的联系也得到加强。

 第二节新型大国关系与G20演进

  主要围绕新型大国关系的经济内涵与G20多边平台的作用进行讨论。

  美方学者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讲话谈起,王毅提出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新型大国关系”的三个主要原则。美方对于这个概念的解释主要用“合作和竞争”加以概括,并认为当前G20框架内存在小集团不利于G20的合作和可持续发展,比如BRICS和G7。当前金砖国家合作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共享金砖这个高盛制造的概念;维护新兴市场话语权;越来越用一个声音说话,例如BRICS成员在G20开会之前和会议期间都有正式和非正式会晤。

  有发言人从中美双边投资和贸易角度阐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认为中美经济关系是全球格局调整的缩影,对全球经济治理至关重要。当前中美两国经济互动体现出的经济再平衡格局有利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美之间已经建立起广泛的双边对话渠道,如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有助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与合作。

  有印度代表认为尽管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当前G20议程仍由G7主导,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仍被边缘化。从印度视角出发,G20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组合,应该务实地推动更多领域的合作。金砖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BRICS绝不是空谈,而是一个务实的合作组织,例如金砖银行的设立,反映了BRICS的集体影响力在上升。但仍不可否认,BRICS也有很多局限性。此外,印度代表还认为亚洲六国(ASIA-6)整体实力和他们在G20中的作用明显不对称,应该加强合作,提出亚洲议程,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的“新型”,印度代表对此很关注,质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否真的“新”?并认为世界多极化才是未来世界发展进步的方式。

  有学者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行性和未来挑战的角度展开阐述。认为当前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丰实的基础:

(1)中美经济上相互依赖,合作范围扩大。环保、气候变化等新议题纳入合作范畴,此外,由于页岩气革命,中美有可能从能源竞争者变为能源合作伙伴;

(2)中美具有广泛的合作平台。除了G20等多边平台以外,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双边平台、商业和民众等非政府层面的交流机制极为广泛;

(3)不冲突、不对抗已经成为两国之间广泛的共识。此外,有学者还从中国历史和文化视角出发,认为中国没有对外扩张的传统。尽管如此,仍不能否认“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过程中还存在的一系列挑战,比如大国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关注点,安全困境、文化差异、地区一体化机制与市场化的冲突等问题都是较大的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