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保就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关键
信息来自:http://www.qingyun.gov.cn · 作者: · 日期:09-04-2014

2013-09-05     

保就业是当前中国的头等大事

  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已有一批中小企业关停倒闭,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用工需求急剧下降,并且这种不利影响正逐步扩大,出现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由外向型生产企业向内向型各类企业,由劳动密集中小企业向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由农民工向城镇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蔓延的趋势。当前,就业形势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1.城镇失业率增加。1996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552.8万人),2003年登记失业率达到4.3%(800万人),以后几年虽有所控制,但200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仍高达 4.1%,2008年末全国蜮镇登记失业率为4.2%(886万人),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则更高。我国的统计口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登记的资格是城市户口持有者,没有把农民工算在失业人口范围之内,且不登记就不算失业。另外,规模以下中小企业不在正常统计口径之内,这包括60人以下的商业企业,40人以下的餐饮企业,5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等。这种统计口径隐藏了失业人员,但是真实的社会不会隐藏这些人员。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显示,中国城镇的实际失业率为9.4%,比官方一般使用的“登记失业率”数字(4.2%)高1倍多。

  2.农民工就业问题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2.3%;本乡镇以内的本地农民工数量为850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37.7%。如果有1/10失业就是2254万人。现在的农民工不是过去的农民工,现在的农民工是80、90后的新一代青年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是扛着行李进城的,打工目的是挣钱“养家”、“成家”,最终“回家”。新一代青年农民工是拉着“拉杆箱”进城, 目的是“见世面、求发展”,希望成为“市民”、“居民”。有相当一批是“出生在城市,成长在城市”。经验表明,这部分经历过“城市化”洗礼的劳动力,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生活方式已形成一定的路径依赖。由于内外部的种种原因,他们已经无法完全撤回原来的生活轨道。现时,这部分被大中城市“挤出”的劳动力正处于中小城镇和农村腹地的夹缝之中,处于令人忧虑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两难状态。如果这些失业农民工超过半年以上还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游荡在城市,问题将会很严重。

  3.青年大学生失业潮正日渐逼近。教育部数字统计,2007年应届毕业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0万,社科院就业问题专家指出大学生的失业率是12%多。现在的大学生的特征是对职业的期望值比较高,受了高等教育希望找一个专业对口、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岗位,失业会造成‘心理落差,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另外大学生的还款压力大,20%多是助学贷款,还有20%-30%是亲戚朋友借钱来完成学业,本来想毕业后挣钱还钱,现在找不到工作还得继续借钱。这件事就不仅是学生本人的事,而是身后的亲朋好友、家长对社会的看法,如果大批普通家庭发现对子女高昂的教育投资换来的是“毕业就失业”的结果,容易影响社会和谐。再者这些大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年轻,有知识、有文化、有学历、有思想、有观点,同时又容易偏激、容易冲动。如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消极影响。

  在当前情况下,还要强调就业的侧重规律。就业的侧重规律是就业因就业增加而增加,失业因失业严重而严重。就业工资增加了,购买力提高了,社会市场就兴旺了,企业通过扩大生产又增加就业岗位了。这样,一部分就业为另一部分就业创造条件,相反也是。还应该清楚一点,就是社保和就业的运用关系。社会保障确实是对人的一种保障,但是这种保障是消极的外在的被动保障;而就业对人的保障是一种根本的、积极的、内在的保障,是成本最低的保障。而且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缴纳,如果不把就业工作抓好,社会保障资金就没有来源。所以就业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保就业就是保政权稳定、保社会稳定。保就业是当前中国的头等大事。

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保就业的现实选择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60%,上缴税收占50%,就业人数占75%,进出口总额占69%,开发新产品占82%以上。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我国属于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劳动力数量和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同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而我国的人均资本存量和资源则非常稀缺。按照比较优势的理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更适合中国国情,也更能缓解目前我国日益加重的就业压力。而现阶段我国从事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是中小企业,从事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主要是大型企业,这就决定了要合理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我国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关键是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资产相对分散,工资成本也往往低于大企业,相同的资金投入,中小企业就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在创造新岗位的能力方面大大超过了大企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据有关方面计算,我国目前全民所有制大、中、小型企业的资金就业率之比为 0.48:0.66:1;以同样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创办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是大企业的4倍多;以同样产值计算,小型企业使用的劳动力为大型企业的1.9倍。

  2.中小企业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是就业

  中小企业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就业,即使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70%的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在我国,中小企业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是就业,它们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效解决了许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可见,中小企业在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中起到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因此,保就业就一定要保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生命周期都比较短,生生死死本是客观规律,但当前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如果不调整政策,可能难逃破产关闭的命运。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当然,我们在努力贯彻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宏观调控方针过程中,一定要谨防偏离保就业轨道,防止重GDP增长而轻就业增长的倾向。中小企业的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必须把中小企业放在社会稳定和政治大局的高度上来认识。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务求对症下药

  1.对“没订单”的企业,要帮助其开拓国内外市场

  目前,沿海地区中小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国际市场萎缩,出口订单减少。对“没订单”的中小企业,给资金不仅没有用,反而会造成企业库存积压,银行坏账增加。对这类企业,帮其开拓市场比给资金、减关税和提高出口退税更重要。各级商务部门不仅要帮其开拓国外市场,发挥“经济外交”作用,还要帮其开拓国内市场,将部分出口产品转为内销。另外,在政府建设项目和采购中(包括灾区恢复重建项目所需物资),要规定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份额,确保中小企业能够得到合同或分包合同。

  2.对“没利润”的企业,要帮其减免税费,减轻负担

  一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二是实施《劳动合同法》,企业用工成本提高;三是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企业最主要的生产、用工和财务三大成本同时提高,挤压或挤干了企业利润,致使相当一批中小企业没有利润或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对这类“没利润”的企业,最重要的帮扶措施是减免税费,减轻负担。虽然目前两税合并,所得税率已由33%降到25%,微型企业甚至降到20%,但所得税减少对这些“所得为零或为负”的企业意义不大。财政、税务部门在增值税、营业税等流转税上应给企业“让一点儿”,同时还要减免一些收费。其实,增值税改革对这些企业的意义也不大,因其主要是允许企业抵扣新购机器设备所含的消费型增值税,而中小企业新购机器设备的机率少,购买价格也不会高。

  3.对“没主意”的企业,要帮其诊断,免费咨询

  一般而言,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并不高。当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货币从紧、订单减少、出口退税降低、签订劳动合同以及管理不严、技术落后等各种影响因素同时向企业袭来,一下子把企业“打懵了”。企业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也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对这类“没主意”的企业,一是各级政府“出点钱”,请有资质、有水平的咨询公司免费给这些企业诊断,帮其“拿主意”,正确决策,化险为夷。二是各类协会组织发挥行业指导和服务作用,组织开展对中小企业集体性的咨询对口服务(如中国企业联合会提出的中小企业“百千万工程”),帮助被“打懵”、“没主意”的中小企业保持清醒,查找症结,继续发展。

  4.对“没资金”的企业,要帮其解决“融资难”问题

  对有订单、有利润,缺少资金的企业,则要想方设法,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帮其融资。一是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二是动用财政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贴息、低息或无息的小额贷款。三是允许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以“捆绑”形式发行企业债券。四是积极开展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担保贷款。五是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范围,允许在中小企业集中的省市区进行试点。六是加强信用担保机构,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作用。七是启动创业板市场,鼓励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八是依照《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尽快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九是在具备条件的地方,进行社区性、股份制、民营小银行试点探索。十是加强对企业拆借和民间贷款的监管,打击“高利贷”行为。

  5.对“没价值”的企业,要坚决淘汰,但要“安乐死”

  所谓“没价值”的企业,是指那些高污染、高耗能、违反产业政策、违法乱纪,以及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没有存在价值的企业。保留这些企业实际上是浪费资源、破坏资源,应坚决予以淘汰、关闭和破产。但要注意让其“安乐死”,注意与社保、低保制度相衔接,避免引起大的社会震动。需要特别指出,要把劳动密集企业和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区别开来。那种把劳动密集产业视为“低端产业”,把劳动密集企业划为“淘汰企业”的认识是一种偏见。中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优势还要发挥,劳动密集企业仍要发展,劳动密集产品已占领的国际市场份额不仅要坚守,还要继续拓展扩大。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