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劳工组织:2017年全球将新增340万失业人口
信息来自:http://www.un.org/ · 作者: · 日期:09-02-2017

2017-01-12

   国际劳工组织1月12日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失业率预计将从5.7%增长到5.8%,约新增340万失业人口。该报告指出,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的整体失业率有所下降,但却仍面临可能的结构性失业。

  国际劳工组织1月12日发布了名为《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2017年趋势》(World Employment and Social Outlook – Trends 2017)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由于就业增长不敌劳动力增长,2017年全球总失业人口将超过2亿1百万人,预计2018年这一数字还将增长270万。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Guy Ryder)表示,全世界正面临着从经济下滑和社会危机中复苏和为新增劳动力人口创造有质量的工作的双重挑战。即便在一些国家,整体失业率有所下降,大量的弱势形态就业以及缺乏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莱德说:“尽管我们预期2017年经济将会有小幅增长,全球失业率的增长将不会因此停止,今年将新增340万失业人口。这主要是由于一些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日益恶化的处境。尽管发达国家失业率有所下降,但是整体看来,我们仍在走向一个错误的方向。此外,我们强调了就业的质量,但是我们看到的趋势是我们还没有在继续减少低质量就业或工薪族贫困人口方面取得应有的进步。”

  报告指出,虽然在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从6.3%下降至6.2%,进步的速率仍十分缓慢。有迹象显示这些国家正面临结构性失业。在欧洲和北美,长期失业率与经济危机之前相比仍高居不下,在欧洲这一数字甚至在逐年上涨。

  在新兴国家,失业率从2016年的5.6%增长到5.7%。在被雇佣人口中,约有14亿人是家庭雇员或自营工作者,占总数的42%以上。因此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该报告预计,以此种方式就业的人口每年将增长1100万,尤其在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由于近期的经济衰退影响持续,就业市场面临严峻挑战。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在最近20年里也处在经济增长最低迷的时期。然而这两个地区达到就业年龄的人口都在大幅增加。 

  报告指出,上班族中贫困人口的下降速率正在减缓,这将影响达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消除贫困的这一目标。在发展中国家,每天收入低于3.1美元的低收入人群甚至将在未来两年内增长500多万。

  报告警告说,全球范围内缺乏得体的就业机会将会导致社会动荡和在部分地区的移徙行为。报告作者呼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提供财政刺激,增加公共服务的投资,提振全球经济,旨在于2018年将失业人口减少近200万。

 
什么是结构性失业

2007-04-16  作者:魏 星  人民网

  问:每年的4、5月份,是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作为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我有点担心自己是不是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前不久有报道说,一方面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却有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专家说,这一现象属于“结构性失业”,并指出当前我国存在严峻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请问,结构性失业到底是指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进行有效调节?

———上海嘉定城中路 叶静妍

  答: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适应所引起的失业。其显著特点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一方面存在着大量失业劳动者,另一方面一些新行业的工作岗位空缺,找不到适合的劳动者。结构性失业并不是劳动力需求不足,其根源在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动,是由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难以改变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职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

  当前,我国既面临着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总量失业问题,也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大城市既存在为数不少的失业人口,也出现了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状况;部分被认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更是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压力和窘境。

  我国所出现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受诸多因素影响,既有宏观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劳动力需求方面的原因,又有劳动者个人素质、技能、就业观念等微观层面劳动力供给方面的原因;既是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引发的必然过程,又受到体制转型的特别刺激。

  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转变成为必然,一方面原有的支柱型产业不断衰弱,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第一产业、传统产业逐渐衰退,对劳动力需求减少,而新兴产业层出不穷,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但现有的劳动力素质结构,包括工种、技能、技术、知识、经验等在短期内都无法快速调整,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劳动力供给方面看,我国的教育发展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教育体制落后、教育结构不合理使劳动者“学非所用”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劳动者的素质不能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同步提高;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脱节。另外,劳动者的就业观念也不适应经济发展。劳动者对就业岗位的预期过高,与实际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一致。如一些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以后,竞争意识淡薄,即使无工作可做也不愿彻底离开公有部门而去非公有经济单位就业;还有一些下岗职工自身技能单一,接受再培训的能力有限,但又拒绝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低的脏累工作,处于失业状态。另外一些应届大学生在择业时期望高于所能得到的就业岗位,宁可失业也不愿意降低就业标准,造成一些大城市就业供给远大于需求,而许多偏远的、经济落后地区和一些小城镇,高学历人才却非常紧缺。又比如,有调查表明,在我国有35.4%的应届毕业生希望去党政机关工作,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只有3%的人能实现这个愿望。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转型的历史时期,转型期的阶段性特点使结构性失业问题更为突出。一方面,很多国企职工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往往不能顺利地转移到其他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能够自由流动的、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不能完全自由、顺畅地流动。这就导致了各地都会出现严重的失业与岗位空缺同时并存的结构性悖论。

  我国的结构性失业既有和其他国家相似的原因,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影响;又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特殊历史背景,以及特殊的政策限制因素,如在现有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下,劳动力市场分割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由于存在比较严重的总量失业情况,因而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缓解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这既需要进行相关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也需要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层面的教育体制改革、户籍改革、福利制度调整,以及社会文化层面就业观念转变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赵晶)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 魏 星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