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这顶“帽子”不好戴
信息来自:中国经济导报 · 作者:马芸菲 · 日期:18-06-2015

2015-05-16

有一种“世界第一”或许花落哪个国家都会让人觉得“压力山大”:中国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石油进口达到每日740万桶(相当于全球每日石油消费量的1/13),超过美国每日720万桶的进口量。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接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尽管凭一个月数据得出中国石油进口超过美国结论尚早,有分析认为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要到今年下半年才会持续超过美国。但无论如何都标志着过去10年能源流动的大转变达到高潮。“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成为世界第一的石油进口国对中国来说是必然的,这种状态将成为常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査道炯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然而,随着“世界第一”头衔而来的是一系列担忧:我国的能源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世界能源的供需结构发生了哪些改变?我国的石油储备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吗?

石油进口量超美并非暂时

“页岩气革命之后,美国的石油资源自给率在不断提升,甚至有可能放开石油出口。而我国则在去年开始顺应低油价的趋势加大石油进口量,而且国内也基本没有产量激增的趋势和可能。这样一来,进口量超美是很‘轻而易举’的,并且将成为常态。”査道炯说。

美国页岩油气革命使得本土石油自给率快速提升。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4月发布的年度能源展望报告显示,2013年美国原油产量达到740万桶/天,而今年1月的产量达到919万桶/天,2025年预计将达到1030万桶/天。2029年-2032年、2037年-2040年期间,美国能源出口将超过进口。

也有分析认为,减少石油进口似乎是美国近几年来的一个战略性选择。美国已将对中东原油的依赖视为国家安全风险,致力于通过开发国内页岩油气等替代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改变美国能源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这是美国石油进口持续减少的宏观层面因素。

而2015年前四个月,中国一共进口了1.1062亿吨原油,约合每天675万桶,进口量同比增长7.8%;进口金额2806亿元,同比骤降43.1%。这样的对比不难看出,我国正在利用低油价的窗口期大量进口原油。

受访专家认为,这一次我国紧紧抓住了最低“买点”,在这个时期大举进口,扩充库存,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只是成为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国之后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除了能源安全的问题之外,中国石油进口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折射出中国过度依赖化石能源,而页岩气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开发大大落后于美国。这种现象已经带来了与日俱增的环境压力。而能够做到既保障供应安全,又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给量,增加页岩气、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当然,这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世界石油市场正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目前,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进口需求已经让中东地区的能源出口大国蠢蠢欲动。

今年4月初,伊朗核问题谈判框架协议刚刚达成,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立刻访华,表示希望尽快增加石油出口,并恢复中国在伊朗境内的大型项目。

而4月底,沙特石油部长纳伊米则表示,愿意满足中国100%的原油需求,并且沙特有空间与中国进行共同的能源投资。

“这些动作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世界能源供应格局已经开始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能源需求中心从欧美转移到了亚太地区。还体现在了世界石油市场开始从卖方市场变为了买方市场。”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高健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高健认为,随着页岩气革命,美国的能源战略开始发生改变,不仅能源自给率大幅提高,并且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放开页岩油的出口,摇身变为油气资源出口国。这就意味着除了老牌的能源供应中心中东,能源供应市场还将呈现北美、非洲、拉美等多头并举激烈竞争的局面。

资料显示,目前能与中东能源供应形成竞争的除了美国页岩油之外,还有加拿大的油砂资源、巴西的深海石油、委内瑞拉的重油资源等。目前丰富的油砂资源使加拿大成为仅次于委内瑞拉、沙特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大国,其储量超过了伊拉克、伊朗和科威特。2007年以来,巴西在东南沿海大陆架海底盐层之下相继发现深海大油气田,预计到2035年,巴西将成为全球第六大石油生产国。而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蕴藏也十分丰富,目前其石油探明储量为2980亿桶,超过了沙特的2660亿桶,排名世界第一。

“而与供应方多元化发展趋势相对应的是需求中心的转移和集中。这就导致了世界石油市场将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这也是为何今年以来中东国家频频与我国开展合作的重要原因。”高健说。

根据国际能源署预计,2020年后,全球地区间98%以上的石油净出口流向亚太地区,同时,这一地区将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消费区。

当然,即使石油市场将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我国想在石油贸易中争取到油价的话语权还具有一定的困难。“虽然供需情况发生了改变,但只要中东卖的还是石油这种稀缺资源,只要国际油价的定价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在一定时间内还是很难对油价产生影响。”査道炯说。

石油储备量标准并非绝对

石油进口量增加了,我国的石油储备是否能跟上?这也是我国成为石油进口第一大国之后公众的担忧。

国家统计局去年首次公布国家石油储备信息,显示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

中国从2003年起,开始筹建石油储备基地,规划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油库等硬件设施建设。储量计划初步是第一期1000万吨~1200万吨,约等于中国30天的净石油进口量,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别为2800万吨。

当然,这样的存储量和其他国家比起来并不算多。目前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天数都达到90天以上。美国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国,日本的战略石油储备天数均达到150天以上;德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也达到100天以上。

“这个没有绝对的标准,也并不说明我国能源供应就不安全了。石油储备量是和每个国家自身的供需、资源禀赋等多种复杂的情况紧密挂钩的,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国外的标准不一定适用于中国。”査道炯说。

事实上,我国在近两年来在不断加大石油进口量的同时也在通过多种方式加速石油储备建设,尤其是在商业储备方面。

近期,万向集团宣布其储运二期原油储罐项目拟建设规模为1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及1座25万吨级的油品码头,预计2017年投运。此前获得原油仓储资质的地方央企或民营的原油仓储企业如蓬莱安邦、莱州东方、浙江天禄、舟山中际以及龙口滨港等近期也受到市场再度关注。各国石油储备体系一览

美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政府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政府和民间储备体系相对独立,企业储备完全市场化运作。

德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分三个层次:政府战略储备、政府参与的企业储备联盟,以及企业储备。法律规定了政府和储备联盟的储备义务。政府战略储备由联邦财政支付,承担17天储量。储备联盟是德国石油储备的主体,由大型炼油企业、石油进口、销售公司和使用石油发电厂组成,承担90天的储备义务。

日本的石油储备分三个层次:国家石油储备、法定企业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有关法律就规定了企业的石油储备义务。1974年日本加入IEA,建立了政府石油储备。政府建立石油专门账户,通过征收石油税筹集储备资金。根据日本石油储备法,一定规模以上的炼厂、销售商和进口商都要按规定比例承担石油储备任务,企业向市场投放储备石油时要经过通产省批准。政府为法定企业储备提供低息贷款、加速折旧等政策。法律规定以外的企业商业性储备由企业自理。

法国是最早建立企业石油储备制度的国家,以法定企业储备为主。早在1925年,法国的石油法就规定,在发放进口原油、石油副产品的经营许可证时,要求经营者有前12个月经营量的储备能力。1993年实施的新石油法规定,每个石油经营者都要承担应急石油储备义务,并维持上一年原油和油品消费量26%的储量,相当于95天的储备量。法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专业委员会(简称CPSSP)代表政府负责制定储备政策和战略储备地区分布计划,向石油公司征收建立和维护石油储备的费用等,并代理一部分企业的石油储备任务。1998年CPSSP管理和支配950万吨战略石油储备,占全国储备义务的58%。
 
 

责任编辑:潘世杰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