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涨价下的越南、印度与中国
信息来自:中国保险报 · 作者: · 日期:08-08-2008

全球财富大转移

石油涨价下的越南、印度与中国

从韩国、菲律宾到越南和印度,甚至包括原先属于石油出口国的印尼,也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与这些国家贸易状况恶化同时发生的,就是今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飙涨了近 50% 。纽约市场 的原油期货价格,年初还报 100 美元 / 桶不到,到如今,价格已经飞涨到接近 140 美元的水平。

即便越南今年石油进口量保持与 2006 年一样,越南也将仅仅因为石油贸易,就要产生超过 120 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一个区区 700 亿美元的经济体所难以承受的。石油价格的飙涨,已经将越南整个国家所有可能产生的利润席卷一空。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又有什么理由继续看好在越南的投资收益呢?

最近以越南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胀问题,突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去年还是诸多投资者青睐的对象,一夜之间就成为了投资者抛弃的对象。到底是什么促成了这种转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专家们对原因众说纷纭,但几乎所有人都改变不了新兴市场国家的事实:它们的贸易赤字正在飙涨。这不仅是这些国家资金流出的主要力量,更重要的是,这种流出竟然起源于一个被迫的因素:石油价格的飙涨。

现在货币面临贬值压力的国家,无一不是从去年或者今年开始,突然就从贸易顺差国转变为贸易逆差国,也无一不是石油的净进口国。

从韩国、菲律宾到越南和印度,甚至包括原先属于石油出口国的印尼,也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与这些国家贸易状况恶化同时发生的,就是今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飙涨了近 50% 。纽约市场 的原油期货价格,年初还报 100 美元 / 桶不到,到如今,价格已经飞涨到接近 140 美元的水平。

几乎所有石油都依赖进口的越南,似乎首先绷不住 这种来自于石油涨价的压力。早在 2006 年,越南一年就需要进口 1000 多万吨石油,进口金额就已经高达近 60 亿美元。在经历了 2007 年接近 10% 的经济高增长之后, 2008 年的越南如果要保持经济增速,需要进口多少石油?我们不要忘记,如今的石油价格已经是 2006 年平均水平的 2 倍以上。即便越南今年石油进口量保持与 2006 年一样,越南也将仅仅因为石油贸易,就要产生超过 120 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一个区区 700 亿美元的经济体所难以承受的。石油价格的飙涨,已经将越南整个国家所有可能产生的利润席卷一空。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又有什么理由继续看好在越南的投资收益呢?

印度也正在承 受着一样的、越来越大的压力。据印度商工部的统计数据,印度今年 1 - 3 月的贸易逆差高达 204.86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飙升近 1 倍。 6 月 6 日公布的最新通胀指数也跳升至 8.24%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卢比同样遭遇投资者无情的抛售, 4 月以来最大跌幅超过 7% 。印度股市也没能幸免,今年已累计下跌 30% 。布隆博格监测的数据显示,海外投资者在印度股票市场上投入的资金,已经从净流入转为净流出,这是自 2000 年以来的第一次。与此相关的另一组数据是:印度 75% 的原油消耗依赖进口,预计 2008 年印度按目前油价水平进行原油补贴,全年补贴金额将高达 292 亿美元,相当于 2008 年预计 GDP 规模的 2.2% ,是 2007 年的 3 倍。特别是进入 2008 年以后,印度又加大了石油进口力度。

毫无疑问,石油价格的飙涨,也已经极大蚕食了印度企业 未来可能的利润空间,使得全球投资者只能离开这个市场,以规避风险。印度之所以没有爆发越南这样的货币危机,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它石油贸易逆差的 GDP 占比,还没有高到足够的程度,毕竟印度现在是个 1 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

对比印度、越南的遭遇,中国也有类似的处境。 2007 年中国进口原油 高达 1.63 亿吨,花费了 800 亿美元,均价大约 70 美元 / 桶不到。如果今年中国石油 (601857, 股吧 ) 进口均价达到现在 140 美元 / 桶的水平,这将意味着中国将额外增加 800 亿美元的花费。如果算上一年 100 多亿美元的成品油进口,今年中国可能因为石油涨价就多付出 1000 亿美元的代价。在这样的成本损耗下,还会有多少投资者对未来中国企业的利润增长保持乐观呢?现在这个千亿美元的数字,已经占到中国工业企业去年利润的 1/3 ,更何况油价的顶峰似乎 还望不到尽头。

全球的财富,现在正在随着石油的流动而大规模转移。对全球石油拥有实质控制力的西方发达国家,在这轮财富大转移中,无疑占尽了便宜。或许这轮油价上涨,以及对新兴国家资产市场的冲击,至少要填平西方国家的次贷危机损失才能告一段落。果真如此的话, 2007 年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合计 4000 多亿美元的石油进口规模,至少要在 2008 年翻番,恐怕才能基本满足西方发达国家的胃口。

从上述角度而言,石油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有力的竞争武器。只要发达国家的通胀还没有恶化到难以承受的地步,新兴市场国家的逆差和资产价格的下跌,都将成为发达国家在次贷危机后的 “ 疗伤圣药 ” ,成为他们现在或未来的利润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