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储蓄,后支出:关于低油价对全球经济增长影响的历史启示
信息来自:世界银行 · 作者:MARC STOCKER · 日期:24-07-2015

2015-7-15

油价下跌造成的影响日益凸显,但全球经济尚需走上稳步发展轨道,原因在于石油出口国面临强劲逆风,石油进口国中国继续放缓,其它石油进口大国自2015年初以来增速不一,进入市场波动性增大。

以上结果与历次油价暴跌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吗?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回答了这一问题,同时发现历次油价暴跌之后,全球经济往往缓慢复苏,复苏势头各异。

2014年6月以来的油价下跌是三十年来油价六次大幅下跌中的第三大下跌,与1985-1986年的下跌颇为相似。这两次下跌之后,均经历了高油价和非欧佩克产油地(国)石油供应量快速增加的时期——前一次为阿拉斯加、北海和墨西哥石油供应量,后一次为美国页岩油、加拿大油砂以及生物燃料供应量快速增长。在两次油价下跌过程中,欧佩克均将其政策目标从价格瞄准转变为市场份额。

与1985-1986年油价下跌一样,导致2014-1015年油价下跌的供应因素发挥了主导作用,这很好地预示了其对全球经济活力造成的最终影响。估测显示,纯由供应因素主导的油价下跌幅度如达到45%,则可在中期内使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7-0.8%(Baffes等人,2015)。

不过,对历次油价暴跌的回顾表明,油价暴跌之后,全球经济一般会缓慢复苏,原因在于对石油进口国产生的效益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并且有时会被普遍的经济和金融逆风所抵消。

即便在1985-1986年油价下跌之后(本次下跌与石油供应情况变化密切相关),全球经济增速也只在随后几年内逐步复苏。这一表现与一些发展中大国的债务危机、日本和许多欧洲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以及1987年底的股灾联系紧密。

如今,周期性因素(全球经济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缓慢复苏)、结构性力量(危机遗留问题)以及风险(发达经济体政策常态化)等再次共同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这些方面有可能在一短时间内延迟或掩盖油价下跌的效益。当前,缓解因素包括石油出口国经济紧张导致的区域外溢效应、主要发展中石油进口国经济放缓以及主要发达经济体债务水平居高不下、劳动力利用率低下及生产率增幅较低。这些因素有可能鼓励家庭和公司积累储蓄而不动用能源价格下跌产生的收入。

一种更为温和的看法是,当消费者认识到能源价格在中期内保持低位,或随着对经济前景的信心提振,早期的储蓄增加态势将会出现逆转。正如模型所预测的那样,这种情况可能会释放被抑制的需求,进一步支撑全球复苏。有趣的是,1985-1986年油价下跌之后,美国也出现了对油价下跌的延迟反应:起初,消费减少,储蓄增加,因为消费者不确定低油价是否能保持。随着油价保持在低位,出现下滑,支出增加,这为美国和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支撑。这一延迟影响有可能在本次油价下跌中再次出现。实际上,大部分主要因素显示,油价将在今后数年内保持低位,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将有所改善,从而为提振消费者信心提供支撑。

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对油价暴跌对全球经济活力的最终影响持相对谨慎的看法,指出如果对主要石油进口国的国内需求产生的效益逐步变得更为显著,则当前预测存在上行风险。

总之,历次油价下跌的实证资料表明,油价暴跌之后,一般会出现层次不齐的全球增长,也存在或缓解或增强油价下跌对经济活力的影响的其它重要力量。供应因素在本次油价下跌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这很好地预示了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最终影响。不过,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这表明有必要对经济增长进行金属预测,但充分实现油价下跌对石油进口国产生的效益显示,我们当前的预测存在上行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