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油价起伏不定未来走势扑朔迷离
信息来自:能源燃料油网 · 作者: · 日期:06-04-2015

2015-03-18

据能源燃料油网了解,对于未来国际石油市场的拐点分析,我们认为影响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包括供需矛盾、石油货币价格、边际成本和替代能源四个方面。

就目前形势而言,主要影响因素是供应格局的调整。通过对各种相关变量的筛选,我们认为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变化趋势可以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即当前生产量下滑的状态反映新旧势力的角力仍在进行,而当产量再次企稳则标志着新格局的形成。按照目前的市场走势和一些先行指标的分析,我们预计上半年美国石油的生产量可能都将呈现下滑态势,产量企稳的可能性将被推迟到下半年第三季度末,而国际油价的走势将进一步滞后3-4个月时间,因此国际油价的反转时间预计在明年年初。这一年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非常规油气开发企业如何与传统跨国石油企业进行博弈,以及新的市场格局如何形成。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滑,WTI和Brent油价都下跌至50美元/桶以下,但进入今年2月份后,受美国石油钻机数量持续减少,大型油企削减资本开支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原油呈现震荡上涨走势,WTI和Brent原油价格一度回升至每桶59美元和60美元。不过,在市场价格回升的情况下,市场上看空的声音依然不少,高盛、摩根斯坦利和巴黎银行等国际知名机构预测今年油价可能会跌至40美元/桶以下,而巴菲特也于2月份清仓了埃克森美孚的股票。年初情况反映当前国际油价起伏不定,未来走势仍然扑朔迷离。

我们认为这轮国际油价大幅震荡与1986年情形极为相似,并非短期因素造成,反映了处于垄断地位的传统石油生产商对新兴力量的压制和瓜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意图。在新旧势力的合作协议没有达成、新格局没有形成之前,国际油价将继续维持在当下水平震荡,而一旦完成了利益分配,价格无疑将重回垄断势力操纵下的水平。

1986年国际油价大跌的根本原因是国际石油供应格局出现破旧立新; 1980年以来,只有1986年国际油价的降幅与此次相当,而其过程也十分相似。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结束后的6年时间里(1980-1985年),由于西方国家还没有从石油危机中恢复过来,全球经济低迷导致国际石油需求乏力。EIA的数据显示,1985年的原油消费量较1980年减少了300万桶/日。

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日益动摇。一方面,在本国政策的支持下,北美和欧洲石油公司大力开发本土石油资源,带动这两个地区产量大幅上升,1985年分别较1980年增长122和133万桶/日。OPEC为稳定油价,不得不大幅减产,1985年产量较1980年下降了约990万桶/日。另一方面,OPEC内部团结也出现松动。伊朗、安哥拉、厄瓜多尔三国1985年的产量没有实施限产,反而较1980年提高了74万桶/日。

因此,1980-1985年间,尽管OPEC的限产稳定了油价,但是市场份额却在逐步流失,尤其是OPEC的领导者沙特的产量从1980年超过1000万桶/日下降到1985年的380万桶/日。面对市场份额的大量流失,沙特作出了反击。1985年12月,沙特宣布了重获原油市场份额的意图,产量迅速上升,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令油价持续下跌,从1985年11月巅峰时期的31.72美元/桶最低跌至1986年3月的10.42美元/桶,并且直至1986年12月,OPEC达成了新的协议,油价逐渐回升并稳定在18美元/桶左右。这轮降价重创了非OPEC国家的石油生产受到重创,1986年美国主要产油区俄克拉荷马州和德州的原油产出分别下降了8.3%和7.1%。

此后,美国本土产量缓慢下降,美国及欧洲石油公司转变了原来与OPEC对抗的策略,开始与OPEC国家石油公司进行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形成新的垄断局面。此后近30年时间里,随着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一垄断格局表现相当稳定,即使伊拉克战争、911事件、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单方面影响供应和需求的重大突发事件也没能从根本上动摇这一格局。在垄断竞争的市场规则下,限产保价策略得到长期有效的实施,油价因此一路上行。

国际原油需求低迷和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的突破使传统垄断供应格局面临新的挑战。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各国经过一系列宏观调控,并未使全球经济明显复苏,反而令各种隐藏矛盾不断显现,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新兴市场国家独木难支纷纷出现经济减速与通胀,经济全球化进程也面临后退风险。全球经济陷入了“L”型低迷增长态势,也拖累了石油需求增长。2008-2013年的平均增速仅为0.85%,较1998-2007年增速1.7%低了50%。而且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推进、尤其是交通领域发展天然气替代汽柴油以及未来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使得投资者纷纷看空石油未来的长期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以美国页岩油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在经历了长期的技术积累后终于取得了显著突破,美国本土页岩油产量在过去4年时间里翻25倍,年复合增速达300%,推动北美地区原油产量大幅上升。2012年,北美地区当年原油产量达到1220万桶/日,较2011年增长了108万桶/日,2013年又增长了110万桶/日,产量达到1330万桶/日。而且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美国页岩油的商业开发并不是传统的跨国石油公司主导,而是由大批的中小型公司投资主导。其盈利模式都以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将所探明的储量采出为最终目的,这与处于垄断地位的传统大型石油公司通过限制产量来维持垄断价格的做法明显相悖。因此,页岩油产量大幅上升的收益并没有被传统格局中的跨国石油企业获得,反而是这些中小企业从传统垄断力量采取的“限产保价”措施中占到不少便宜,在全球石油消费增速逐渐放缓的局面下,侵占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而且更令传统垄断力量担心的是,全球范围内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势头正在形成,可能从根本上挑战其传统利益格局。

据能源燃料油网了解,基于这样的逻辑判断,当沙特自2014年中再次做出不限产的决策时,OPEC国家和跨国石油巨头的利益具有一致性,由此推动国际油价一路下行,以过低的市场价格逼迫开采页岩油气的中小企业停产、破产。根据对1986年情形的回顾,我们相信未来一段时期将是非常规油气企业的集中停产期和并购期,直到传统市场力量与新兴市场力量达成新的共识,不出意外的话,会形成新的垄断市场格局,届时国际油价必然会回归到垄断价格水平。
 
 

发布者: 王婷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