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信息来自:http://economictalks.i.sohu.com/blog/view/271187798.htm · 作者:赵海均 · 日期:17-07-2013

2013-7-15

许多事情原本没有是非对错之分,只是由于过度便有了结果的好坏之别。比如说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政府出台了四万亿的刺激政策,政策出台以后经济回升,很多人叫好。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四万亿的刺激政策又得到诟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实质就是投资和市场化。我们曾经有文章指出,在建国后的前三十年中国的投资仅仅有一万多亿,物价稳定但大家都很穷。改革后第一个十年,中国的投资只有两万亿,和建国后的前三十年基本相等。但又过十年,我们的投资一下子达到了二十万亿,是建国后三十年的十倍,也是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的十倍。社会经济开始快速发展。第三个十年,我们的投资更是超过百万亿。无论如何都能看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投资成正相关。然而,2008年后,投资增长进一步加速,到2012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这一年就达到37万亿。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患上投资依赖症!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产生负面的作用。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许多学者把我国国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污染、经济下滑、创新能力不足以及腐败等一系列问题都归结为投资,认为都是投资惹得祸。所有的这些质疑谴责也使得政府现在对待投资上态度变得慎之又慎。然而对待这种审慎不是没有其他的看法,近日,林毅夫先生提出“改变以消费来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显然是一种头疼医脚,因噎废食,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主张。

    究竟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既要从历史的发展,又要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事实上,出现这些问题是显然的,这是因为,从最终的角度来看,经济的增长是要靠消费来拉动,因为只有有了消费才需要生产,所以说消费最终拉动需求。但是,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消费的空间巨大,要把消费变成拉动力需要大力发展生产,要发展生产就需要手中有钱,先进行大量的投资。

    要最终拉动消费,首先要从投资做起,投资的基本条件是要有技术,中国属于后发展中国家,在走前人的路,技术可以引进并在引进中创新,资金也可以引进还可以印货币。中国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实际上都是先投资,先发展生产,然后持续不断的投资部分转化成居民的收入,进而变成消费。

    投资的着力点主要是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中国在这方面的空间巨大,所以中国这几十年来投资在不停地扩大和增长。中国有13亿人口,需求具有无限性,因此投资和消费促进了中国几十年的高速增长。随着投资的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也在增加,消费也在增加。关键是这些年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像环保问题、腐败问题、浪费问题、重复建设问题等等。

    这一切的问题表面上是投资引起的,但实际上是由于投资背后的市场和体制。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市场化的问题,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实质就是一个推进市场化的过程。短短的二三十年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从纯粹的计划经济发展到了市场化程度达到70%多,应该说市场化在中国的进程是快速的,并且这个过程是计划的逐步退宿,市场逐步增加的过程。从现实来看,中国在一些方面市场化的程度甚至超过了西方,但中国的市场化确实存在着不少严重问题。比如权力市场化的问题。按说,计划与投资,市场与消费本身是中性的问题,只是由于在推进的过程中权力的力量太大,因而会产生许多负面的东西。因此,接下来所做的工作就是要解决这些“伪市场化”的问题。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比起发达国家还有不少的差距,从而,投资还有很大的空间。要正确地对待计划和市场,投资和消费,不能因此就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投资。正如林毅夫先生所说的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林毅夫先生的“不能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主张从另一个方面也是在告诫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清本质,从实际出发。中国当前的经济投资与消费,计划和市场都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任何左右摇摆都可能引起种种问题。面对当前的形势认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坚持投资的同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引导投资导向,整合传统产业,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导向作用都显得极其重要。地方政府要在发展过程中认清形势,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唯GDP论,消除政绩工程和权力投资问题,才是经济走出困境健康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对于中央政府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不被舆论和利益集团绑架!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