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外汇储备库折射出的实力消长
信息来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 作者: · 日期:05-05-2009

2009-05-04
5月3日,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的财长在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宣布,将在年底前正式成立规模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旨在向出现流动性困难的成员提供紧急帮助。

这次推出的区域外汇储备库,性质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曾提议的亚洲货币基金类似,但是二者的命运迥然不同,其中的差别折射出十多年间经济与地缘政治的此消彼长。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面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迟缓反应和贷款附加的严苛条件,正在推行日元国际化的日本趁机提出了建立总额1000亿美元区域货币基金的提议。但这个提议最终不了了之,原因之一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担心日本凭藉其实力独霸基金话语权,对日本的提议反应冷淡;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华盛顿不愿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的作用被替代,因此表示强烈反对。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10国与中日韩三国于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举行“10+3”财长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清迈倡议”,决定建立区域援助机制,但这个机制只是以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为主。亚洲外汇储备库的设想于2007年5月在“10+3”财长会议上提出,开启了“清迈倡议”的多边化进程。
在亚洲外汇储备库的推出过程中,有两点格外引人注目:一是中国话语权的明显增强,二是华盛顿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显眼的沉默。

在这次的1200亿美元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比例为80%,东盟10国为20%,其中中国和日本的出资额相同,比例都是32%,韩国出资比例为16%。这意味着中国将在这个地区性的储备基金中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平起平坐,拥有同样的发言权。

中国话语权的迅速扩大显然得到了12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也许只用两组数据就能看出来:199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5万亿元,外汇储备不到1400亿美元;2008年,中国GDP为30万亿元,外汇储备1.9万亿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年阻挠亚洲货币基金的建立,但它却未能承担起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的使命,反倒在一些亚洲国家背上了落井下石的骂名。在这次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己几乎都沦为救援的对象,即使有心,恐怕也无力再横加阻挠。

不过也应该看到,中国虽然在参与和主导亚洲区域货币基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与最近一段时间内炒得热火的人民币国际化目标还相差甚远。人民币国际化的两个最基本条件--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人民币计价的资本市场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现在都不具备,在短期内也难以实现。

在这次亚洲开发银行的年会上,日本表示,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将为亚洲国家发行的至多5000亿日圆“武士债券”提供担保。武士债券是外国政府或公司在日本发行的以日圆计价的债券。相比之下,中国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券”仍处在试验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