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或陷持续性低迷期
信息来自:《环球财经》 · 作者:张立超 刘怡君 · 日期:17-09-2014

2014-09-06  

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印度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作为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印度自1991年开始施行以经济自由化为标志的改革,近20年来其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0年印度GDP增长一度达到10.5%,30年内首次险超中国。英国《星期日时报》编辑戴维•史密斯(DavidSmith)在《龙象之争:中国、印度与世界新秩序》一书中提出,到2050年,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强国将是中国、印度和美国。在很多人看来,这个预言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然而,最近两年印度经济增速急转直下,2012年增长率仅为3_2%,2013年以来伴随着汇率持续走低和股指的快速下跌,其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愈发凸显,印度似乎在一夜之间遭遇了一股强劲寒流的侵袭。在多个风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印度可能正面临2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困境。 

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1991年印度开始实施全面的经济自由化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消除行业准入障碍,鼓励外来投资和技术投资,改革起步虽晚,但成效显著,摆脱了独立后前30年的低速发展,此后10年印度经济保持年均6%的快速增长,农业由严重缺粮到基本自给,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进入21世纪以后,印度经济在IT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再一次实现年均8%左右的高速增长。

2008年印度经济经受了世界金融风暴的考验,其2009年度的GDP增速仍保持8.5%的增速,成为当时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增长引擎”(图1)。

 

 

但自2012年以来,印度经济增长面临着失速风险。根据IMF的数据,2012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为3.2%,增速较2011年和2010年分别下降3.1个和7.3个百分点,正经历着2009年以来最为疲软的经济走势。 

从投资消费的经济结构来看,国内消费是驱动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保持在70%左右。

不过,伴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印度的消费支出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其中食品、饮料、烟草占私人消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交通、通讯(包括摩托车、手机)支出的占比扩大;另一方面,投资支出占GDP比重逐年上升,从1990年的24.5%上升至2010年的37.1%。 

印度之所以会形成消费占比高于投资占比的经济结构,其原因是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相对发达,人们获取消费信贷十分容易,这极大地刺激了消费;此外由于政府对农民、农业进行补贴,并不断提高工人工资,导致民众消费能力提升。储蓄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消费与投资结构的不协调、不平衡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印度当前经济发展的失衡,从其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见一斑。

在过去的20年间,印度形成了以服务业主导、制造业发展偏弱的较为畸形的产业结构。得益于英语优势,印度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所占份额猛增,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工业方面,印度已逐渐形成了包括纺织、食品、化工、制药、钢铁、水泥、采矿、石油和机械等在内的产业形态。其中,汽车、电子制造、航空航天等新兴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就当前来看,印度的轻、重工业基础仍然薄弱,工业体系不成熟,制造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服务业。通过电冰箱、彩电、洗衣机、摩托车、钢铁、水泥等的年产量比对可以发现,其中印度轻工业发展水平与中国相比平均落后约1 5年,重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国约20年(图2、图3)。
 
 
造成印度工业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是没有资金和缺乏相应核心技术,印度政府的低效率导致工业生产许可牌照较难获取,这是制约工业发展的间接因素;此外,因民族习惯等问题,相对工业而言,人们更愿意去服务业工作,认为在服务业领域工作社会地位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当前印度整体工业占比不高的产业结构。 

目前,印度政府正大力吸引外资,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高工业尤其是制造业GDP占比。但由于发展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在印度70%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石油进口占到外贸进口总额的30%,这些都制约着印度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印度工业发展还面临削减碳排放的压力,印度政府承诺到2020年在2005年水平上削减碳排放强度20-25%,而政府为达到碳减排的目标,限制煤矿开采,这进一步造就了其石油、煤矿等资源的短缺。因此,印度在产业转型方面仍面临着技术、能源、环保等多重制约。 

近20年来,印度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其中工程机械、宝石和珠宝是其主要出口产品,石油、黄金是其主要进口产品,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且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贸易逆差高达14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7.7%。

事实上,印度一直面临着巨额的经常账户赤字,2012年经常账户赤字占GDP比例高达5%,创199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而这主要来源于其对原油和黄金的巨大刚需;此外,作为印度出口赚汇优势产业的软件服务业,在2008-2011年增速有所放缓,年均增速仅为10%左右,软件服务业出口增速的放缓可能导致未来印度经常账户的逆差进一步扩大。 

从近八年来资本账户合计来看,结合印度储备银行做出的统计,外国投资是印度资金流入的第一大来源,占54.1%,其中外国直接投资占26.1%:外国证券投资占28.1%,表明印度的外汇流入高度依赖外国投资。贷款是印度资金流入的第二来源,占40.3%,其中外部商业借款占21.1%。由于外部商业借款和外国证券投资逐利性强、流动性较高,一旦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美国、欧洲)通胀水平上升,央行采取收缩流动的货币政策,印度资本账户的外部商业借款和外国证券投资可能遭遇大量撤出,导致印度资本账户的顺差迅速下降,印度的国际收支账户可能出现严重的不平衡,从而出现国际收支危机,将对印度经济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目前印度拥有近27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相当于印度不到6个月的进口额。自1993年汇率改革以来,印度基本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政策,对卢比汇率很少进行干预。2008年和2011年期间,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外国机构投资者资本大量出逃,声比汇率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在过去的2年内贬值幅度超过30%。声比汇率的大幅波动严重影响印度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增加本国进口成本,尤其是原油和煤炭的进口成本,另一方面减少外国投资者收益,削弱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印度央行未来仍将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政策,不会设定目标汇率。因此,汇率风险是印度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中产阶级数量的多少,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标志,能否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家庭收入的不断增长,消费水平激增,新兴印度中产阶级正在不断壮大。根据印度工业联合会给出的估计,预计到2015年印度中产阶级将达到0.6亿户,2025年中产阶级将达到1.28亿户(表1),其职业主要是金融从业者和IT工程师。但是这些所谓的中产阶级其实生活水平并不高,其中大部分人仍然过着租房没车的生活,且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其内部结构和生存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改变仍需时日。 

印度拥有较多的劳动力资源,拥有劳动力人口4.28亿,其中工作人口约4亿。目前印度大量的劳动力集中在服务业领域,工业领域所需劳动力相对不足。但由于印度基础教育的辍学率较高,目前仍有近3亿人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精英数量较少,劳动效率低下,导致实际用工成本较高,劳动力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些年,伴随着印度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不断增加,人力资源的质量也在日益提升,另外印度的理工教育先进,具有印度理工学院等在内的一批知名高等学府和技术院校,吸引了包括波音、霍尼韦尔、博世、现代、卡特比尔、英特尔、摩托罗拉、微软等一大批世界先进的设计与研发中心的加盟和入驻,这为印度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契机。 

第一,经济结构方面。印度发达的金融信贷带来民众的超前消费,使得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这种透支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印度亟需形成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但由于民众已习惯于提前消费的生活方式,政府对农民、工人的补贴短期内也难以取消,使得印度经济结构的转变相对困难。未来,印度将加大投资支出,提高投资占GDP的比重,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根据印度计划委员会的规划,“十二五”期间(2012—2017)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将为“十一五”期间(2007-2012)的两倍;此外政府将鼓励和开放私人投资领域,提高私人投资比重,将由目前的36%上升到50%。 

第二,产业转型方面。由于印度软件服务业有近90%的订单来自欧美,在当前欧美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印度软件服务业出口形势并不乐观,预计未来几年的软件服务业的增幅将趋缓。虽然印度政府及民间对发展工业具有强烈的愿望,已着手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工业发展和就业,或将给印度工业发展带来较大的机遇,但由于其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发展仍面临技术、能源、环保等制约,形成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尚需时日。 

第三,汇率调整方面。2013年6月以来,外国机构对印度股权和债务的净投资额分别达到27.2亿美元和79亿美元,表明国际资本正加速流出印度市场。为避免国际资本快速流出,印度政府开始放宽对电信、保险、石油、天然气和国防等领域对外资投资的限制,但作为一个长期外贸处于逆差的国家,印度仅阻止资本外流远远不够,还必须找到吸引资本流入的办法。迄今为止印度出台了包括允许海外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股市等控制经常账户赤字、吸引外资的措施。此外,印度政府正在考虑使其债券计入一些全球新兴市场类的债券指数,旨在吸引更多外资资金流入并提振卢比汇率。但是这些措施无法解决导致卢比暴跌的深层次问题,即印度经济发展的长期不平衡性、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进出口贸易的不协调性,治标不本。 

第四,人力资源方面。严格的劳工法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企业用工自由。印度的劳工法是世界上最严格、最复杂的劳工法之一,根据现有法律,在印度雇佣超过100名员工的公司须得到政府批准,公司雇佣员工时间超过3个月必须签订合同。印度是惟一一个雇佣员工需要得到政府批准的国家,企业的停业或关闭也受到严格限制。而印度工会的力量非常强大,修改现有的劳工法非常困难。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商企业的发展,印度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并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综上,在结构失衡、能源短缺、外贸逆差、汇率波动、劳工成本等风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印度经济不太可能进入中国式高速增长阶段。目前,受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政策预期加速影响,外资逃离正把印度经济带入新一轮的危机当中,卢比持续贬值,通胀与经常账户赤字正急剧恶化,经济危机初现。事实上,印度问题的根源在于其结构性问题,来自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人口结构等的失衡共同导致当今的局面。若经过几年后的结构调整成功,印度经济还将继续向前增长,预期年增长率在6.5%左右。从当前来看,由于没有一个政党能单独组阁,只能以执政联盟的形式执政,使得印度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未来经济改革进程缓慢,倘若2014年新一届的政府在结构性经济调整计划失败,预计印度经济在今后的2~3年将陷入持续性低迷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