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日元贬值
信息来自:2013年05月20日 10:00:01 中国经济时报 · 作者:( 编辑:张朝华 ) · 日期:20-05-2013

 日元贬值对亚洲近邻多国的外贸出口十分不利。未来日元这样快速、大幅度贬值不可能持续,日元汇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弱势震荡。

  今年迄今为止,日元已下跌了11.6%,同时货币市场已开始体现日元走软对邻国货币影响的预期。目前,新加坡元兑美元下跌1%、新台币下跌1.6%、韩元下跌3%。日元贬值何时休?会否威胁亚洲近邻经济?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几何?笔者尝试解答上述三个问题。

  日元贬值何时休?

  近期日元持续贬值有多重因素:一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度当选首相后极力推行“安倍经济学”,日本政府出台了扩张性财政刺激措施以及日本央行不断加大货币宽松力度成为推动日元贬值的重要因素。二是美国经济强势复苏,美联储又出现向鹰派方向倾斜的迹象,导致美元维持强势,是日元汇率持续贬值的外部因素。三是做空日元的力量空前强大是日元贬值的市场因素。国际对冲基金投资者通过利用日本贬值本币和刺激经济的决心大幅押注日元贬值并且获益匪浅。

  但是未来日元这样快速、大幅度贬值不可能持续,日元汇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弱势震荡。主要原因是,首先,从日本政府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延续性来看,日元保持低位的可能性较大。一是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出台的货币新政策,宽松力度远超市场预期,其在两年内实现2%的通胀目标的决心非常坚决。二是安倍政府2013年的政府预算净额高达92.61万亿日元,加上此前的10万亿日元的补充预算案,总支出超过100万亿日元,货币需求非常大。其次,从日元汇率的历史看,目前日元汇率仍显著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水平,日元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回调性质。第三,日元汇率偏离均衡水平并不高。目前日元实际汇率甚至还略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日元/美元汇率,数据显示,2012年日元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为102.788日元/美元,2013年为100.466日元/美元,因此日元贬值仍存一定空间。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安倍经济学出现最糟糕的结局,即彻底破坏通胀预期的稳定,推动日本从通缩变成超高通胀,日元汇率将可能大幅贬值。总体来看,日元将保持弱势震荡格局,出现大幅走高或回调的概率较小。

  对亚洲近邻经济影响几何?

  日元的大幅贬值趋势对亚洲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日元贬值对亚洲近邻多国的汇率形成了直接冲击。随着日元的持续走弱,人民币、印度卢比、新台币、菲律宾比索、韩元、越南盾、印尼卢比和泰铢等国家货币对日元的名义汇率普遍上升,截至5月10日,较2012年末分别升值18.50%、17.12%、14.33%、16.42%、10.88%、13.91%、13.51%和20.17%。

  二是日元贬值对亚洲近邻多国的外贸出口十分不利。目前日本与亚洲多国形成了相互依存型产业分工格局,且在日本和东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中日元结算比例达50%以上,日元贬值将导致大多数亚洲国家出现来自日本的投资减少和出口竞争力下降的问题,从而威胁到这些亚洲国家经济的增长。比如日元贬值使韩国与日本竞争的石油产品、汽车、机械类产品出口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三是日元贬值对亚洲近邻多国的通胀预期升温。在日元贬值和日本未来进一步量化宽松的预期推动下,国际短期资本加速从日本流出流入周边新兴市场国家,日本财务省5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5月4日前的两周,日本投资者净买入5143亿日元(约合51亿美元)海外债券,之前六周则净卖出3.4万亿日元海外债券。这是日本投资者自3月初以来首次净买入海外债券,而且是自去年12月中旬净买入1.3万亿日元海外债券以来首次连续两周净买入。这不仅会推高相关经济体股市和债券价格,还会令这些国家通胀压力加大。

  人民币怎么办?

  日本与中国的外贸互补性较强,竞争性较低,日元贬值有利于中国进口日本产品,也有利于中国人到日本消费,如旅游和留学等。从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最新数据可以看出,日本3月未季调贸易逆差进一步收窄至3624亿日元。其中对中国出口按年率跌幅大幅收窄至2.5%。但目前日元贬值问题并不是造成日本对中国出口负增长的关键因素,持续紧张的中日关系才是根结所在。此外,值得警惕的是,日元贬值造成的外溢流动性涌入中国的可能性大增。

  人民币汇率未来仍应该维持稳定,这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币国际化,包括对日元在内的国际主要货币发生较大的、单边升值弊多利少。具体来讲,应该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使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其次,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第三,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郭可为)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