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价格指数(CPI)与购买力评价(PPP)
信息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 作者: · 日期:05-03-2009

  一、消费价格指数(CPI)

  CPI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在一国内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用来比较某一国家两个时期价格水平不同。度量了价格在时间上的相对变化。

  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国家统计局定期进行编制,是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检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指标。

  中国CPI的编制单位包括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同时还包括各省会城市和五个计划单列市,按月度上报价格数据。CPI的调查范围主要包括居民购买并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按用途划分为8个大类,下设251个基本分类,由国家统计局制定统一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目录》。

  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目录》中,对每一个基本分类下的代表规格品数量进行了具体规定,各调查单位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一般不能低于规定的数量,但可以适当增加。对于所选中的代表规格品,应遵循在当地消费量比较大,并且其价格变动的趋势和变动程度有较强的代表性的原则。

  在对价格调查点的抽取过程中,采取划类选择法,对调查点按相关指标进行排队,然后根据等距离抽样原则进行抽取。价格调查采取定人、定点、定时的直接调查方法,对于同一规格品,遵循同质可比的原则,并对其实际成交价格进行采价。对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商品,至少每5天调查一次价格;一般性商品每月调查采集2-3次价格。

  二、购买力评价(PPP)

  PPP是两种(或多种)货币在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商品时的价格之比,在国际比较项目中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价格指数,用来比较同一时期内两个或多个国家的综合价格水平。度量了价格在空间上的相对变化。

  用PPP代替汇率作为货币转换因子,可以消除各国消费支出额中的价格因素,从而比较各国物量意义上的消费支出水平。然而,相对于世界范围而言,PPP的测算还只是停留在一次性调查的基础上。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PPP的测算作为一项需要众多国家参与的全球性统计项目,目前还没有和各国统计局的日常统计项目有效的相结合,因此需要国际组织和各参加国提供大量的额外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支持。同时,PPP测算的结果目前只是应用于研究领域,并没用广泛地为各国政策制定提供服务,所以也得不到各国政府的足够重视。

  PPP作为GDP等价量指标比较的同度量因素,价格数据必须与国民核算指标的构成成分保持一致。这样通过比较取得的购买力平价,能完全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真正反映各国对于GDP的实际物量比较。

  可比性和代表性原则。可比性是指各国选择的代表规格品数量和质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差别不应太大,在一些重要的特征方面应是可比的;代表性原则是指在满足了规格品可比的前提下,各国应尽量选择对本国具有代表性的规格品。

  同等性原则。它是指对比国家的消费模式、消费水平应基本相同。在国际比较实践中,为了保持同等性原则,按区域在地缘相近、消费结构相似的国家之间进行直接比较,再通过选择恰当的“环国”取得全球性的间接比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做法。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