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升级:另类投资加高科技产业
信息来自:中国经营网 · 作者:屈丽丽 · 日期:16-05-2017

2017-01-01

   最近有两个炙手可热的新闻都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有关。一是投资了华尔街“破产之王”威尔伯•罗斯旗下的PE基金,有消息称罗斯于2010年从中投公司募集到约5亿美元资金,而最新消息是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提名罗斯担任商务部长。

   另一个新闻是中投参与了阿里口碑总计1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于阿里口碑定位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这让外界看到了中投在科技投资上的新气象。

   在某种意义上,这两项投资代表了中投未来的投资方向:另类投资和高科技产业。

   中投公司董事长丁学东也表示,“中投未来将以公开市场股票、债券之外的另类投资为主,另类投资的业务规模占比或达到50%以上,既用于对抗全球经济颓势和负利率时代的回报下降,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优选之举。”另类投资即通过私募股权等方式去探索和加强直投的能力,其中不乏结合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所进行的海外并购。

   中投还投资了一些高科技企业,这在全球主权财富基金中并不多见。“从国际经验来看,每一次重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总会出现一批新科技、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其中不乏一些能够对抗长周期、低回报时代的关键机遇。”中投判断,下一轮的投资机遇存在于医疗、TMT和高科技等领域。

   中投公司2016年7月发布的《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投公司总资产规模已超过810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大主权财富基金。如果按照当前15.3%的增速预测,到2017年末中投的总资产规模或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排名全球首位的主权财富基金。

海外投资并购 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一方面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使命,在某种意义上促成了中投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高管层“新鲜血液”的不断输入。2016年7月,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出任中投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8月,中国证监会国际部原主任祁斌出任中投公司副总经理;10月,中国人寿原副总裁白涛出任中投公司副总经理、汇金公司总经理,11月,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光大控股董事会副主席刘珺出任中投公司副总经理。

   研究上述人物的简历就不难发现中投公司未来的战略方向。正如丁学东所言,中投所面临的难点在于要尽快适应大形势的变化,从成立之初全球“追着钱”的资金荒状态,转而适应目前全球数轮量化宽松之后优秀项目、优良资产的紧缺状态,同时对现有业务、架构进行取舍和调整,及时应变。

   丁学东预计,2017年,国际金融市场高波动将成为常态,风险资产预期收益将明显下降,波动性及尾部风险可能增大。并且,全球范围内直投项目的竞争也将更激烈,优质项目搜寻难度加大,投资机构实现长期收益将面临更大挑战。

   在2016年底的各种高端论坛上,“海外投资并购”成为中投高管谈及最多的话题。

   2016年11月5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并购年会上,中投公司总经理屠光绍以《海外投资并购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进行演讲时谈到,跨境投资并购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当前愈显突出,国际经济循环从“贸易-投资”大循环变成“投资-贸易”大循环。

   在屠光绍看来,“围绕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再分工,新一轮跨境并购在最近几年风起云涌。尽管全球跨境投资比重和前几年相比有些下降,但是跨境并购却在逆势而上。”

   对于中投来说,跨境并购更需要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相配合,推动更多与中国特定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对外投资或跨境并购。

推进海外直投  探索“航母战斗群”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有独资公司的中投公司,2007年组建时确定的宗旨就是实现国家外汇资金多元化投资,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

   而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投公司的海外并购战略也在不断地优化和深度调整。目前,中投的境外业务分别由中投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国际”)和中投海外直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海外”)两个子公司承担。

   “之所以成立中投海外,将境外业务分由两个专业公司来操作,是顺应国际趋势及投资实践的需要,也是基于长远发展,以实现更加明晰、专业、有针对性的业务分工。”2016年年中,丁学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两者开展的境外业务与国内中央汇金开展的境内业务之间实行严格的“防火墙”措施。

   这意味着,海外直投正成为中投未来投资的重要方向。

   在投资的路径和模式探索上,综合中投公司副总经理祁斌最近的一些发言,不难看到,中投正在探索建立“航母战斗群”的海外并购模式,以此加速中国经济转型。

   在祁斌看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两条路径,一是依靠研发、自我升级,这需要加快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体制机制建设;二是海外并购,投资于先进发达市场的技术、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实行“拿来主义”。

   研究海外并购时,祁斌发现,从1990年到2014年的20多年中,中国海外并购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能源类和资源类。到2015年发生很大的变化,高科技、制造业和消费类成为海外投资的前三名,同时这些投资领域也与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相吻合。“近年来我国海外并购热点领域的转移,折射出中国经济由出口导向向内需为主方向的重大转型。”

   正基于此,祁斌在谈到未来中投三大资产类别的核心策略及转型方向时特别强调了直接投资。“直投战略的重点为与中国相关的跨境投资和并购,发挥中投优势,帮助被投公司和中国市场深度融合,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被投国家实现双赢。”祁斌直言,“直投战略的目标是获取超额收益。”

三大组合  打造中国特色主权财富基金

   中投《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自成立以来,中投累计年化国有资本增值率为15.30%。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及美元升值导致汇兑损失等因素影响,中投2015年境外投资净收益率按美元计算为-2.96%,自成立以来累计年化净收益率为4.58%。

   其境外投资组合分布中,公开市场股票、固定收益、绝对收益、长期资产和现金产品分别占比47.47%、14.44%、12.67%、22.16%和3.26%。

   透过上述数据,中投正根据国际投资环境变化和自身业务特征,开展完善组织架构、优化组合结构、规范运营管理等基础性工作。

   在组织架构方面:中投公司完成了专业直接投资平台——中投海外的组建工作。中投公司境外投资业务由中投国际和中投海外两个子公司分别承担,另一子公司——中央汇金则根据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

   同时,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中投陆续引入了包括屠光绍、祁斌、白涛、刘珺在内多位重要级高管,加上业务精研的董事长丁学东,中投可谓建立了一支“黄金组合”的管理团队。

   正如祁斌所说的,中投最重要的两大法宝,一是战略,二是人才。

   在战略方面,中投正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权财富基金管理模式,“中投目前有三大组合:公开市场、另类投资、直接投资。我们要在各个板块中不断进行改进。”

   “我们研究和比较了全球所有主要的主权财富基金的管理模式,发现中投和他们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我们的流动性要求是最低的,即没有很强的变现要求,因此,可以投资于较为长期的资产。其次,我们可以容忍较高的风险度,因此也就有可能收获较大的潜在收益。”祁斌表示。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理应架起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利用中投的资金,投资于其他国家先进的产品、技术、服务、商业模式,带回来与中国市场和产业对接,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和现代化的步伐,为中国的崛起做出贡献,同时也获得相对更高的收益,实现国有资产最大程度的保值增值。这是其他国家主权基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人才方面,中投开始推动研究驱动投资,筹建中投研究院,其目标首先是支持中投的发展战略和投资决策;第二,为中投公司和中国金融体系储备和培养人才,成为人才库;第三,为国家提供经济改革的政策建议,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智库。为此,祁斌还在哈佛大学开讲座,激励海外留学生回国共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投正在改变其原有的比较固化的投资形象,在国内外经济市场变得更加活跃,同时也与国内的经济转型战略更加契合。”

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体系  提升资本市场占比

   在北京五道口金融学院,祁斌分享了资本市场对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他说,“科技与资本结合可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利用市场并购整合经济存量,提高经济效率;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化解金融风险。”

   按照祁斌的研究,“在需求端升级以后,供给端升级的两条路径中,除了海外并购,另外一条就是自我研发、自我创新,但这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在祁斌看来,两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方式比较市场化,背后是比较市场化的经济体系,在每次危机之后反弹的速度比较快,经济体比较有弹性。而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程度低,每次危机后反弹的速度比较慢。

   由于发展经济,遇到挫折或危机是常态,如果每一次危机后你都能迅速反弹,久而久之就崛起了,如果每次都复苏很慢,久而久之就衰落了。正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发源于华尔街,美国经济受到了最直接的冲击,但危机后美国经济在发达经济体中复苏速度最快,历史又重复了一次。

   “这个研究说明一国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和经济体制的市场化程度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的弹性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大国的崛起和衰落。”祁斌强调。

   毫无疑问,这一研究成果极大地影响了祁斌,也让他看到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重要性,从他在证监会国际合作部时推动“沪港通”“深港通”,到在中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主权财富基金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如何借助金融或投资的模式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中国企业的产业化进程成为他思考的重要课题。

   “我们还是应该建立更加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使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在目前的中国金融结构中,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的比例大致为2∶8,美国则为8∶2。”

   值得注意的是,20年前,韩国的资本市场和财阀的比例也是2∶8。经过了20年的发展和开放,韩国今天财阀和资本市场的比重是5∶5,韩国金融体系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培育出了三星、现代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祁斌还阐述了中投在高科技产业投资背后的逻辑。“这一投资方向,恰恰与中投作为主权财富基金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相契合。”
 

   中投高管“黄金组合”舰队

   丁学东:果敢进取专家型领导

   2013年6月,丁学东出任中投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之初,中投董事长一度被认为是“烫手山芋”。因为每天睁开眼就要支付的3亿元利息,还有每年5%的投资回报率,加上潜在的失败案例,无一不为这一高智慧的职位人选带来巨大挑战。在丁学东就任之前,中投董事长一职曾空缺长达四个月之久。

   然而,拥有专家学者型领导风格的丁学东,以其“做事果敢,有想法,思路清晰,极具进取心,工作能力很强”的一贯作风,为中投揭开了新篇章。虽然彼时国际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丁学东率领中投不仅实现了总资产规模的不断攀升,同时为下一步的战略性进取打下了坚实的制度性基础。

   丁学东重新梳理国内外投资架构,在投资管理上构建简单、透明、有韧性的资产配置组合,在投资支持上修订完善投资决策制度和管理办法,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预警和监控。同时,中投公司积极发挥主权财富基金的全球网络资源与专业平台优势,对接上百家有跨境投资需求的国内外企业,提出了“携手中外企业打造跨境投资商业模式”。

   不管是在另类投资还是科技投资,包括为海外直投铺路的公司架构设计,丁学东都带领中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主权财富基金的运营模式。

   屠光绍:懂专业又有政治智慧领军人

   2016年6月,屠光绍就任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在此之前,屠光绍曾任中国证监会交易部主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中国证监会秘书长、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常务副市长。

   在主持中投公司的工作之后,屠光绍同样有自己的独特的观察,在外界看来,这位“待人随和平易近人,既懂专业又有政治智慧”的专家型领导给中国正在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

   屠光绍表示,中国的跨境并购主要面临两类挑战:一是外部挑战,包括法律政治问题、监管问题和文化差异等。二是内部挑战,比如中国的投资并购企业,有的缺乏清晰战略或者尽职调查能力不足,缺乏识别关键风险或支持重大决策的能力等。

   同时,他也强调指出,从对外贸易金融到跨境并购金融,中国金融业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贸易金融已经是我们的强项。而海外投资并购,需要并购金融提供支持,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并购金融的主导权还不在中国手里,有关并购交易的定价、估值,包括各种杠杆手段,我们都不具备主导权。从并购金融考虑,中国境内的资本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且一定要逐步和国际资本市场对接。

   祁斌:研究创新“活跃分子”

   无论是在政界、商界、学界,祁斌都是一个活跃分子,他的活跃在于他的思想带来的分享和碰撞,当然也在于他在研究上的创新所带来的广泛认同。

   在出任中投副总经理之前,祁斌在证监会工作长达16年,并在多个部门担任重要职位。此前,他还就职于华尔街高盛集团。

   “履职中投后,祁斌将自己对国际金融形势的认识以及中国海外投资战略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包括理解特朗普新政和现代政治困境、什么决定了大国的崛起和衰落、供给侧改革的两条途径:自我创新与海外并购、海外并购的成败要素等重要内容。

   祁斌主笔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对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在此基础上,他开始思考中国主权财富基础应有的特色模式。

   他认为,海外并购的核心是与中国13亿消费者市场的对接和落地,全过程还应包含这些产业或企业与A股市场或香港市场的对接,这也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和打造国际化的投行航母。

   白涛:“老银行”掌舵汇金

   2016年8月,白涛出任中投公司副总经理一职的同时,还同时兼任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

   白涛是一位“老银行”。他1984年进入工商银行,在工行工作了30年之久,2016年6月出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外界对白涛的评价是具有银行、保险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平易近人,工作非常细致,其在国寿期间分管法律合规等部门。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越来越不确定的大背景下,白涛的加盟为中投进一步夯实与投资相关的制度基础,尤其是风险防控和预警,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提供了专业的力量。

   刘珺:具国际视野的实干家

   2016年11月,刘珺出任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在此之前,刘珺的职务是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光大控股董事会副主席。

   刘珺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实干家,早在2014年8月,年仅42岁的刘珺加入光大集团董事会,出任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在此之前他参与了光大银行20%股权注入香港上市公司的工作,使光大银行成为全国第一家间接在香港上市的银行,最早实践了中资商业银行两地持股。赴任中投公司的前两天,刘珺以光大控股董事会副主席的身份参加了“光大控股投资年会2016”。在当天的演讲中,他借用量子纠缠理论发表自己对投资趋势的看法,令人印象深刻。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责编:孙明胜 sunmingsheng@cbnet.com.cn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