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发展趋势
信息来自:http://www.sinosure.com.cn/sinosure/xwzx/rdzt/ckyj/ckdt/xyzt · 作者: · 日期:24-12-2011

2011-09-09

  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是指用户通过提供产品的运营商,可以访问其拥有的以及与其有合作关系的运营商的互联网资源。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交活动日益频繁,该地区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发展迅速,用户需求不断增长。

  思科公司的监控数据显示,1997年~2008年的12年时间里,全球网络流量增长了1625倍;未来5年,全球IP流量将继续保持40%的年复合增长率。尤其是亚太地区,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发展最快的地区。亚太地区各主流运营商纷纷抓住这一机遇,推出各种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亚太地区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发展情况

  ◇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发展的重心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Telegeography的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2008年,亚太地区互联网流量增长迅速。其中,南亚是全球互联网流量发展最快的地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3%,几乎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两倍,为亚太地区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12005年~2008年全球各区域互联网流量年复合增长率。

  图1  2005年~2008年全球各区域互联网流量年复合增长率

  ◇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需求旺盛

  根据Telegeography的分析报告,亚太地区的互联网带宽使用率最高,2005年~2009年的5年间,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互联网带宽使用率几乎全部大于60%,远高于欧洲地区。因此可以说,亚太地区内部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需求是相当旺盛的。图22005年~2009年全球各区域网络使用率。

  图2  2005年~2009年全球各区域网络使用率

  ◇未来亚太地区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据思科公司预测,未来,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IP流量的重心。2013年,亚太地区将占有全球38%IP流量,超过全球IP总流量的1/3。此外,亚太地区未来6年内的国际互联网流量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42%,高于全球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因此,亚太地区将成为未来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发展的重心。

  亚太地区典型运营商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

  NTT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

  作为日本最大的电信服务提供商,NTT非常注重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依托于其世界一流的主干网络,并结合遍布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的网络,NTT为全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

  NTT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具有以下4个特点:

  (1)在日本——美国方向,NTT在亚洲区域内拥有最大带宽容量的网络,超过260Gbps,可以为客户提供高带宽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

  (2)拥有全球独立的AS网络。

  (3)具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直连到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主要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数据中心内有丰富的、原始的内容。

  (4)拥有畅通的网络和良好的网络结构;提供业界领先的SLA(服务等级协议)承诺,以及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英语和日语客户服务。

  此外,NTT还面向不同的客户推出了差异化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一是面向ISP客户提供直连到NTT的全球IP网络,以保证提供高速和高可靠性的网络服务;提供业界领先的SLA承诺;提供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技术支持和维护。二是面向运营商客户提供丰富的直接路由,包括本地IP网络和海外主要IP网络;提供业界领先的SLA承诺,涵盖了可用率、时延、丢包率、抖动等内容;提供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技术支持和维护。

  ◇新加坡电信有限公司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

  新加坡电信有限公司(SingTel)作为新加坡最大的电信公司、亚洲第二大的无线网络公司,具有非常强烈的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其收购了澳大利亚电信业者Optus公司100%的股份,且早在2000年就获得了英国大东电报局和其他Optus公司股东的股份。这些都为SingTel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的开发和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Singtel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具有以下4个特点:

  (1)连接世界各地的网络,覆盖范围很广。作为一家Tier2ISPSingtel的全球IP网络甚至已经覆盖到了南美地区。

  (2)具有竞争力的价格。(3)灵活的租赁时间。

  (4)高质量和可靠性的网络。

  Pacnet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

  由亚洲网通(AsiaNetcom)与太平洋宽频(PacificInternet)合并而诞生的Pacnet非常注重国际网络的构建,其大力投资陆地和海底光缆,拥有并且营运亚太地区覆盖最广的海底光缆——EACC2C,长度达36800公里,设计容量为10.24Tbps。另外,Pacnet还是EACPacific的主要拥有者,EACPacific可以提供近1.92Tbps的容量。这些都成为Pacnet开展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的重要基础。

  Pacnet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具有以下3个特点:

  (1)拥有大带宽容量的网络,骨干网带宽容量超过120Gbps;拥有超过250peer网络,共80Gbpspeer容量。

  (2)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客户在PacnetIP网络中,可以获得超过100G的内容和服务应用。

  (3)拥有畅通的网络和良好的网络结构,提供业界领先的SLA承诺。

  此外,Pacnet还为客户提供以下差异化的服务和多样化的自由选择权。

  (1)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标准服务和高级服务。标准服务即采用固定费用定价方式,而且只提供网络可用率的SLA承诺。高级服务即可以选择固定费用定价方式或基于使用率的定价方式,另外提供涵盖网络可用率、网络时延和丢包率的SLA承诺。

  (2)可选择超出费用支付方式。一是平均定价,即平均支付月内使用超出费用。二是固定定价,即以每MB固定价格支付超出费用。

  ◇中国电信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

  作为中国的主体电信企业和最大的基础网络运营商,中国电信多年来致力于国际通信网络的建设。自1989年以来,中国电信先后参与了28条国际陆地和海底光缆的投资与建设,建成了首条在中国登陆的国际海缆系统中国——日本海缆系统,以及中国——韩国海底光缆系统和FLAG海底光缆,还有在中国登陆的3条主要海缆系统SEAMEWE3、中美光缆和亚太2号。此外,中国电信还与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开展了广泛合作。自1999年起,中国电信先后投产并开通了内地——香港、内地——澳门以及连接欧亚大陆的TAE光缆和连接东南亚地区的CSC光缆等陆地光缆系统。中国电信拥有两个国际卫星通信地面站,向许多国家开放了直达卫星电路,其目前已拥有先进的、通达全球的国际传输和交换网络以及业务承载平台。这些都为中国电信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电信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具有以下4个特点:

  (1)网络通达国内绝大多数地理区域,覆盖了31个省(区、市)。

  (2)拥有丰富的国际网络。中国电信与全球85个境外运营商开展了互联网合作,与境外运营商的互联带宽超过339G。中国宽带互联网的国际地位显着提高,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顶级互联网络。

  (3)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可知,中国电信拥有大陆地区超过70%的中文内容资源,是全球最大的中文互联网内容中心。

  (4)可以为用户提供业内领先的SLA承诺。

  亚太地区国际互联网转接业务发展趋势

  ◇差异化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主要有境外运营商和ICP两类客户,不同的客户对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的要求也不同。那些大的运营商和ICP希望购买高质量、高保障的产品,而且愿意付更多的钱;而那些小的运营商和ICP对价格则比较敏感,希望购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因此,亚太地区运营商应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差异化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不同需求。

  NTTPacnet、中国电信等运营商目前都已提供了差异化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灵活地选择普通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和高质量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

  ◇北美方向的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将是今后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亚太地区和北美之间经济与社交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北美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分公司,越来越多的亚太公司在北美市场设立分支机构,越多越多的亚太国家学生去北美留学,这些都将拉动亚太地区和北美之间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需求的增长。据统计,目前北美已成为亚太地区区域外网络流量最多的区域,占亚太地区区域外全部流量的54%,这充分说明北美方向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的发展空间巨大。因此,亚太地区运营商应加大北美方向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的开发,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

  ◇用户高带宽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的需求将迅速增长

  随着高清视频、VoIP等高带宽国际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用户对高带宽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运营商也纷纷加大了对海陆缆的投资力度。以NTT为例,其在今年131日宣布,跨太平洋传输线路的传输容量达到400Gbps,比2010年增长了33.3%。另外,GPONEPON等光纤技术在亚太地区的规模应用,以及裸光纤、WDMSDH等接入技术的普及,为高带宽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因此,亚太地区运营商应加大高带宽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的开发力度,争取早日为用户提供各种高带宽国际互联网转接产品,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来源:    《通信企业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