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争论如何重塑“北欧模式”
信息来自:参考消息网 · 作者:和苗、付一鸣 · 日期:09-10-2014

2014-09-18

核心提示:在9月14日的瑞典议会选举中,“北欧模式”成为大选的焦点话题,今后将何去何从,成为人们格外关注的话题。

四年一次的瑞典议会选举于9月14日举行,根据瑞典选举委员会15日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北欧模式”的缔造者瑞典社会民主党以31.3%的支持率稳居第一大党位置。社会民主党曾在瑞典执政长达60多年,使瑞典成为“北欧模式”的典范,并因之而享誉世界。该党在2006年大选中失利,时隔8年之后,它再度赢得选民信赖。但这一胜利对社会民主党来说并不意味着可以欢呼雀跃,因为它一手缔造的“北欧模式”正面临不确定的未来。在此次瑞典议会选举中,“北欧模式”成为大选的焦点话题,“北欧模式”究竟是否可持续,今后将何去何从,成为人们格外关注的话题。

“北欧模式”成就“童话国度”

“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外界对北欧社会的印象,“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社会令很多国家羡慕不已。人人享受高福利,劳资双方协商薪资水平,开放的经济和自由贸易,这些是“北欧模式”的标志。同时,瑞典公民的生活水平和平均寿命位列全球发达国家前茅;高税收支持下的高福利体系覆盖全民;男女平等程度也被赞不绝口。在上世纪“北欧模式”的黄金时期,这种高税收和高福利的完美结合在北欧国家蓬勃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北欧模式”最主要的代表即“瑞典模式”,这是瑞典社会民主党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带领瑞典走出的道路,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这个特殊国度里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发展模式。

20世纪20至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蔓延,瑞典也无法避免经济萧条的冲击,失业率激增,劳资冲突不断发生。社会民主党政府在上世纪30年代从解决就业问题入手,实行了小规模改良措施,奠定了整个福利社会的基础。二战后的50至60年代,瑞典通过多项民生改革措施,建立起了一个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体系。从那时起,瑞典成为著名的高福利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瑞典模式”,社会民主党设想的“人民之家”得以梦想成真。20世纪70至80年代,在社会民主党主导下,瑞典通过了增加工薪阶层参与企业和建立“工薪领取者基金”等立法,进一步巩固了福利社会的基础。

瑞典上世纪是一个由社会民主党长期连续执政的国家,政治上的长期稳定,使其拥有了建立福利制度的可能性。同时,瑞典又是一个地大人少、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再加上老一代瑞典人的勤劳和创新精神,才使得瑞典社会民主党人能够把瑞典建设成为一个高福利国家,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模式”才令人口不到千万的小国成为完美的“童话国度”。

“瘦身”计划冲击福利体系

然而,“高税收+高福利”的“北欧模式”一直就伴随着争议,高福利如何保证社会效率,高税收如何保证企业活力等问题一直困扰瑞典等北欧国家,而高额的福利开销也一直是这些国家难以摆脱的沉重包袱。

8年前,中右翼执政联盟在赖因费尔特领导下,向选民承诺建立一个“瘦身版的北欧模式”,即不断降低税负,大幅缩减公司税、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中右翼给出的解决方案在当时赢得了选民的信任。然而,8年过去了,瑞典人在享受税负降低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福利水平大打折扣的结果。

首先,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1995年至2010年间,瑞典居民收入差距增加了约30%,虽然仍处于收入相对平等的国家行列,但其收入差距的增幅高于经合组织成员的平均增幅水平。《瑞典日报》近日报道说,在近十年的时间里,瑞典的家庭都感受到了收入差距增大的冲击,主要受影响的群体是那些生病、失业、退休的民众,他们现今的状况大不如前,福利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相对减少。这些低收入人群并未从中右翼政党联盟执政期间主推的减税和私有化政策中得到实际好处。

其次,公共初级教育水平明显下降。近些年,由于私营成分过多介入公共教育领域,直接导致教育水平大幅下滑。如今大部分瑞典学校虽由国家财政支持,但却外包给私营企业负责运营。经合组织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显示,瑞典中小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自然科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于该组织成员平均水平。这一结果震动了瑞典社会,严酷的现实摆在民众眼前:一些承包运营学校的私营公司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压缩教师工资,造成大量优良师资流失,直接导致教学水平下降。

再次,养老也不断曝出问题。瑞典养老部门在2011年被媒体曝光私有化导致的“丑闻”。据瑞典《每日新闻》报道,一家运营养老中心的私人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而严重忽略老人的需求,这家养老中心甚至通过称重的方式来决定用过的一次性“尿不湿”是否还能再给老人重复使用。

第四,劳动力市场变化导致就业难。大量的外来移民令瑞典国内环境复杂化,劳动力增多,失业率攀升。2013年初,首都斯德哥尔摩和南部马尔默两个城市的郊区发生大规模骚乱,引起世界关注,也改变了外界对瑞典一贯平静、安宁的社会印象。随之而来的是极右翼政党瑞典民主党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瑞典媒体评论说,瑞典是接纳中东移民较多的欧洲国家,在就业市场上,简单工种和需要高等教育背景的职业均有比以往更多的工作申请人。

2006年上台的中右翼执政联盟因帮助瑞典走出欧债危机阴影而备受赞誉,但瑞典很多民众也越来越担忧他们主张的市场化政策使“北欧模式”的精华——高福利系统产生裂缝。有调查显示,近些年瑞典人希望政府增税的意愿加强。因此,多数选民对“北欧模式”的缔造者——社会民主党寄予厚望,希望其组建的新政府能让“北欧模式”克服重重困难延续下去。

 移民问题决定未来走向

社会民主党带着选民们的厚望上台,然而它要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兑现竞选承诺,修补“北欧模式”业已存在的裂缝,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现任社会民主党主席斯特凡•勒文曾经是一名焊接工,两年前被推选为党魁。在担任党魁之前,他就在管理工作中展现出务实、重商的形象。勒文不久前接受采访时说:“他们(现政府)减税额高达1400亿瑞典克朗(约合200亿美元),使瑞典福利模式濒临崩溃,其结果是教学质量下降,失业保险体系已徒有虚名。”他认为,在中右翼连续赢得两次大选胜利之后,民众已经厌倦了无休止的、带有自由资本主义倾向的改革。勒文还说:“(我们的)福利体系出现裂缝,以至于人们已不再感到安全。”

在此次竞选中,勒文主张增加工资税和银行税,以减少失业率并提高病假补贴金。此外,他还誓言要加大对铁路、住房、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创造更多的公共部门就业岗位,以“降低北欧国家中最高的8%的失业率”。

面对高企的失业率,部分民众把原因归结为外来移民的涌入,这也导致了极右翼政党的兴起。因此,能否处理好外来移民问题,是考验社民党能否成功重塑“北欧模式”的关键。

瑞典是欧洲国家中人均接受难民数量最高的国家。欧盟统计局2012年数据显示,瑞典外来人口的比例为15%。近年来,瑞典接受的难民人数位居欧洲国家的前列。瑞典的总人口约为950万,占欧盟总人口的1.9%,却接纳了约13.5万难民,其中近半数来自叙利亚。仅2013年全年,瑞典接纳了前往欧盟难民人数的约20%,为欧盟国家之最。2013年9月,瑞典宣布对抵达该国领土的叙利亚难民无条件给予永久居民身份,享受同等福利待遇——这是唯一如此表态的欧盟国家。据瑞典媒体预测,2014年瑞典接收难民的数量将突破历史纪录,达到10万人。

外来移民(包括难民)的大量涌入,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一些人把失业、治安等问题归咎于移民,导致反移民的极右翼政党的兴起。在此次选举中,极右翼政党瑞典民主党成为此次选举的最大赢家。上届瑞典议会选举中,瑞典民主党赢得5.7%的选票,首次成为议会政党。在此次选举中,即便各主要党派都明确表示反对该党的纲领,主流媒体报道中该党也被压倒性地“边缘化”,但根据初步统计结果,民主党仍获得了惊人的12.9%选票,议席从原先的20个激增至48个,跃居瑞典第三大党。

伴随着高福利的“打折”,支撑福利系统的税收贡献分配也凸显出不平等问题,如何为越来越多的难民“埋单”并使其顺利融入当地社会等问题也成为瑞典近年来最大的挑战之一。从2013年首都斯德哥尔摩骚乱到瑞典主要城市枪击、纵火等暴力事件频发,选民对温和党执政联盟移民政策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转变。一项统计调查显示,近四成民众认为接收难民的数量不应再增加,约三成认为接收的数量应该减少。

瑞典前财政大臣安德斯•博里上月公开表示,该国接纳不断涌入的难民所需的财政花费今年将达到7200万美元,而2015和2016年将分别增加至17亿瑞典克朗(约合2.4亿美元)和60亿瑞典克朗(约合8.6亿美元),2017和2018年将激增至120亿瑞典克朗(约合17亿美元)。与此同时,博里只承诺在2015年前不会因为该项支出的大幅增加而提高国民税负或实施缩减开支等措施。

虽然社民党已经明确表示不会与对外来移民持敌视态度的瑞典民主党合作,但如何妥善处理移民问题与国民福利之间的矛盾,将是决定瑞典福利国家模式走向的关键。
 
 

责任编辑:陈愉心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