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21世纪亚洲安全大厦
信息来自:2014年06月12日 14:16:05 来源:《时事报告》作者:张键 · 作者:网站编辑:崔伟 · 日期:12-06-2014

    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作为本届峰会的承办国,中国在会上正式接任2014年至2016年亚信主席国。这一由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于1992年倡议建立的亚洲安全问题论坛,历经22年发展,现已拥有26个成员国、11个观察员国和组织,成为亚洲为数不多的跨文明、跨地域、讨论地区安全与合作问题的重要平台。目前,亚信成员国领土占欧亚大陆90%,人口占全球50%,GDP占全球1/3,覆盖由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到中东甚至北非的辽阔地区,聚集了亚洲不同民族、宗教、文化和发展水平国家的代表。

    全方位的安全挑战

    亚洲地缘政治环境较为复杂,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现实利益摩擦;既有领土权益争端,又有地缘政治博弈;既有亚洲一国自身和地区内部的问题,也有域外国家带来的影响。有专家认为,亚洲是民族、宗教、文化、意识形态最为复杂的大洲,是世界上可能唯一遗留冷战遗迹的大洲,也是世界上唯一缺乏一个包罗万象安全机制的大洲。

    目前,亚洲安全形势虽然总体稳定,但面临的挑战却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政治安全、领土争议、核安全等传统安全议题,又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例如,日趋激烈的中东冲突、旷日持久的阿富汗内战、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南亚的毒品和恐怖主义、中亚的三股势力、东亚的环境和资源安全、东北亚的核不扩散、东南亚的海盗和有组织犯罪等,都是亚洲亟待解决的安全难题。其次,亚洲地区面临的安全问题是多层次的,除了影响全球安全的亚洲整体安全外,还包括各个次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安全挑战,如东北亚安全、南亚安全、中东安全以及阿富汗等国内安全问题的国际化问题。此外,一些域外大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非常大。因此,亚洲安全机制建设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亚洲新安全观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领土连接东亚、北亚、南亚、中亚,又经丝绸之路与西亚密切相通,在亚洲处于“核心”地位。中国提出亚洲新安全观,是对亚信的重要理论贡献。

    中国倡导的“亚洲新安全观”包括“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4个方面的内容。综合安全观强调结构内部的相互联系,点会影响到面,面会影响到立体;共同安全观强调安全是相互分担的,这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尤为突出;合作安全,鉴于安全内部结构的复杂及互联性,唯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达到安全;可持续安全,即安全应和发展结合,只有具备发展观的区域安全才能达到长治久安。

    习近平主席所提到的亚洲新安全观,是向周边国家所传递的正面信号。目前,美、日等一些个别国家,不承认时代变化,脑袋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执拗地巩固既有秩序,是东亚困境的根源所在。亚洲固有的矛盾和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导致各国间的互信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讲到“亚洲的安全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强调了战略对话的重要性。亚洲作为一个整体,自己的安全问题当然是由自己负责,亚洲需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能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亚洲自己提出亚洲安全的观点,并且创设亚洲自己的安全框架,这说明亚洲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

    做实“亚信”

    中国在接任主席国后,有能力推动亚信的建章立制,使其在促进对话与信任方面更好地达成实质性的成果。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如适当增加亚信外长会乃至峰会频率,支持完善亚信秘书处职能,举办亚信非政府论坛等。

    习近平主席在此次亚信峰会上还指出,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的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可见,维护安全离不开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中国领导人近来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战略构想,主张通过促进经济、文化合作来实现综合安全、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为构建亚洲相互信任体系和新型安全观拓宽了思路。

    在中国力量快速发展、成为地区安全的核心要素之一以及中国面临的地区安全挑战复杂化的大背景下,可以积极发挥中国所提供的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品牌效应,加强我国塑造地区安全格局的能力,为地区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福利,增进相互认同。例如,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建立以来,对确保湄公河流域的航道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开启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实质性、机制化安全合作的先河。此次峰会中,习近平主席提到,中方愿意同地区国家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共同打击“三股势力”;探讨建立亚洲执法安全合作论坛、亚洲安全应急中心等,深化执法安全合作,协调地区国家更好应对重大突发安全事件。显然,这些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把亚信会议做实,使其在促进相互对话与信任方面达成更具实质性的成果。

    (作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部助理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