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乱局 难改国际能源市场基本面
信息来自:石油手机报 · 作者:唐志超 · 日期:11-09-2014

2014-09-02

今夏以来,中东乱局日益扩大,动荡局势加剧扩散。从叙利亚到伊拉克,从加沙到利比亚,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地区性泛滥。作为全球能源中心之一,中东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后开始逐步陷入全面动荡之中,给国际能源市场带来不小冲击。不过,从目前来看,中东大乱局并未改变国际能源市场基本面,也难带来全球性能源危机。

中东地缘政治变化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整体呈下降趋势

长期以来,中东地缘政治形势变化对国际能源市场尤其是油价走势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20世纪的几场全球石油危机均与中东形势发展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由其引起的。比如,1973年的石油危机就是由于西方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偏袒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实施禁运而引发的。随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和1980年两伊战争(由伊拉克入侵伊朗引发的长达八年战争)又引发第二次全球石油危机。1990年伊拉克出兵吞并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又一次导致全球油价暴涨。进入21世纪后,中东依然是全球地缘政治冲突最为激励的地区,伊拉克战争(2003年)、伊朗核问题引发的地区局势紧张、阿克萨大起义后巴以冲突频发以及由“阿拉伯之春”引发的地区性大动荡,这些也都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对2001年“9•11”事件爆发以来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走势的分析,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与中东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动荡不止可谓相伴而行,呈同步上行走势。不过,与20世纪后半期相比,中东地缘政治变化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整体呈下降趋势,中东的全球能源中心地位已经下降。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油价由每桶20多美元一路走高到100多美元,这当中固然有地缘政治紧张的因素,但本质上反映的是全球能源市场变化,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即伴随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全球能源需求不断攀升、国际能源市场的资本化和全球化的突进、全球性能源消费和生产中心的多元化格局形成等。2008年12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展望消极,油价一路跌至48美元/桶。而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布伦特油价几乎未有变动,只徘徊在28美元,甚至比战前的价格还有所回落。

国际能源市场秩序运行日益成熟,对常态化的中东地缘政治紧张习以为常

从“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局势动荡看,地区大乱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冲击也不大。除了短期油价蹿升外,并未重创国际能源市场,也未引发重大能源危机。

今年夏天以来,主要产油国伊拉克和利比亚接连陷入近于内战的状态,巴以新一轮加沙战争与叙利亚内战这地区内四场战争同步进行,再加上东欧的乌克兰危机,形势不可谓不严峻,但这五场战争并未对国际石油市场带来重大冲击,油价一切照旧。“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ISIS)在伊拉克攻城略地,一度引起对该国石油生产和出口面临中断的担忧,但很快这一担心消除了。伊拉克石油日出口减少14万桶不是由于战乱,而是由于南部地区天气原因。利比亚局势对石油市场影响更小,据统计利比亚8月份的日产量比7月还增加了10万桶。除了利比亚,伊朗的产量也持续增加。可以说,近来的局势动荡对中东石油生产与出口未造成什么破坏。以中东国家为主要成员的欧佩克产量8月比7月还增加了90万桶, 8月19日的布伦特油价甚至创了近14个月来的新低,每桶价格下跌到101.07美元。

总体而言,这一方面反映了国际能源市场对常态化的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已经习以为常,不再大惊小怪,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国际能源市场秩序运行日益成熟,国际市场供需关系未发生重大改变。根据国际能源机构最新分析报告,虽然中东北非地区仍是石油供应的主要风险源,但当前全球原油市场供应充足,不存在断供的危险。这里面既有海湾的充足供应和储备产量的维稳因素,也有中东以外地区在石油供应方面的重要贡献。

不过,中东地缘政治紧张未对国际能源市场造成重大冲击,也与冲突爆发点有关。截至目前,冲突并未危及核心区域——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目前看,海合会国家仍是中东经济最有活力地区,也是最稳定地区。不过,其未来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隐患。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风险源:

一是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不稳定是否会外溢至海湾国家,ISIS是否会“南下”对沙特动武;

二是伊朗和沙特在中东各地具有教派冲突性质的全面“绞杀战”是否会蔓延海湾地区,并进一步扩大化,危及海湾稳定和航运安全;

三是海湾国家自身内部存在的不稳当因素,如改革问题、巴林危机等,如何进一步发展。

中东能源市场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调整

表象看似稳定,但实际上暗流涌动。中东地区全面陷入混乱动荡之中,看起来对能源市场的冲击似乎有限;但是,由于地区和国际政治、经济、能源和安全环境的急剧变化,中东能源市场和能源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调整。

从未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第一,中东乱局对地区能源投资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地区大动荡及国际经济环境严重恶化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投资环境,大量能源、基建领域海外投资被迫撤出或推迟对动乱国家投资计划,这将对中东北非地区维持和扩大石油产能造成不利影响。长远看,也将影响中东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以及国际能源市场的中长期供求关系。

其次,乌克兰危机对中东能源的影响。乌克兰是俄罗斯油气通向欧洲的中转站。在这次危机中,欧洲国家一直犹豫踌躇,对俄罗斯态度不似美国那么坚决,欧洲内部在如何回应俄罗斯上分歧严重。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俄罗斯天然气严重依赖的顾忌,对自身能源安全供应的担心。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性较强,近66%天然气消费来自俄罗斯,其中60%又过境乌克兰。2006年、2008年和2009年,俄罗斯多次威胁要切断对乌克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这次乌克兰危机再次给欧洲敲响了警钟。为不受制于俄罗斯,欧洲未来必然会寻求开辟新的油气供应源,而中东必然是重中之重。近日已有多个欧洲国家提出要从美国进口天然气的请求。但对欧洲而言,更好的选择仍然是地理上接近的中东,尤其是伊朗、卡塔尔两大天然气生产国。出于能源安全的考量,欧洲是否会加大对中东的投入,尤其是在与伊朗关系上是否会改弦更张,大幅修复欧伊关系,值得关注。

再次,美国能源独立和“页岩气革命”对中东能源中心地位的冲击。美国长期致力于实现能源独立,主要驱动力就是源于中东能源供应的不安全,希望摆脱以中东为核心的国际能源体系的约束和控制。目前,美对中东的能源依赖不断下降。虽然奥巴马政府仍然将维护中东能源安全作为主要政策目标之一,但随着美国对中东能源依赖的下降,带来的是对中东关注的下降,从中东实现战略收缩,而这又给中东政治、经济、安全带来一系列始料不及的连锁反应,其后续影响难以预料。

最后,伊朗可能重回国际能源市场,并改变地区能源格局。近年来,由于美欧联手对伊朗能源工业实施制裁,致使伊朗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幅下降,国际公司纷纷撤出伊朗市场。但是,随着去年9月美伊关系出现积极变化,伊朗核谈判进展顺利,不排除未来伊朗核谈判达成最终全面协议的可能。虽然,届时美不可能完全取消对伊制裁,但伊朗石油业可能迎来春天,国际公司也将重返伊朗市场。这一切是否会实现,今年年底将会揭晓。
 
 

唐志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中东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